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光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光票是一個專有名詞術語。

中華文明是一種獨特的文明[1],其文字也是非常獨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只有中國由於其民族文化強大的包容性與同化性而始終沒有間斷過的文化傳承,這使漢字成為世界上較少的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約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出現的甲骨文[2]被廣泛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一直發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歷史。

名詞解釋

光票(CleanBill)是指不附帶商業單據的匯票。銀行匯票多是光票。

例如,信用證規定受益人得僅憑其所開出的匯票支付款項,不需隨附交易單據等。銀行匯票都沒有附屬單據,也屬於光票。

照有無隨附商業單據,可分為光票(Clean Bill)和跟單匯票(Documentary Bill)。如果出具的匯票不附帶任何貨運單據,稱為光票(又稱為淨票或白票)。在國際貿易結算中,光票的使用一般僅限於貿易從屬費用,貨款尾數,佣金等的收與支;反之,如果出具的匯票附有貨運單據(發票,提單,保險單等)則稱為跟單匯票。在國際貿易中大多數使用跟單匯票,跟單匯票體現了貨款與單據對流的原則,對進出口雙方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障。因此在國際貿易結算中使用更普遍。

光票貼現

光票的貼現是資金的需求者,將自己手中未到期的商業票據、銀行承兌票據或短期債券向銀行或貼現公司要求變成現款,銀行或貼現公司(融資公司)收進這些未到期的票據或短期債券,按票面金額扣除貼現日以後的利息後付給現款,到票據到期時再向出票人收款。

對持票人來說,貼現是將末到期的票據賣給銀行獲得流動性的行為,這樣可提前收回墊支於商業信用的資本,而對銀行或貼現公司來說,貼現是與商業信用結合的放款業務。

貼現市場的交易種類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票據持有人向商業銀行或貼現公司要求貼現換取現金的交易,這種交易占貼現市場業務的大部分;另一種是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或貼現公司已貼現過的票據再次進行貼現,為銀行和貼現公司融通資金。再貼現是中央銀行控制金融與信用規程的一個重要手段。

光票貼現的種類還可以根據票據的不同分為銀行光票貼現、商業光票貼現、債券及國庫券貼現三種。

光票托收

光票托收是指賣方僅開立匯票而不附帶任何貨運單據,委託銀行收取款項的一種托收結算方式。一般來講,光票托收用於收取貨款尾數、代墊費、佣金、樣品費、寄售費或其他貿易從屬費用。

光票托收的匯票,可以是即期匯票,也可以是遠期匯票。如果是即期匯票,代收行應於收到匯票後,立即向付款人提示,要求付款。付款人如無拒付理由,應立即付款贖單。如果是遠期匯票,代收行應在收到匯票後,向付款人提示,要求承兌,以肯定到期付款的責任。付款人如無拒絕承兌的理由,應立即承兌。承兌後,代收行收回匯票,於到期日再作提示,要求付款。若付款人拒絕承兌或拒絕付款,除非托收委託書另有規定外,應由代收行在法定期限內,做成拒絕證書,並及時把拒絕情況通知托收行,轉告委託人,以便委託人採取適當措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