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八哀詩·故著作郎貶台州司戶滎陽鄭公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八哀詩·故著作郎貶台州司戶滎陽鄭公虔 》
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

《八哀詩·故著作郎貶台州司戶滎陽鄭公虔》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五言排律。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則表現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間許多作品 反映當時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動亂、揭露統治者的醜惡行徑,從此踏上了憂國憂民的生活和創作道路。隨着唐玄宗後期政治越來越腐敗,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貧困失望的境地。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八哀詩·故著作郎貶台州司戶滎陽鄭公虔[1]

創作年代;唐

作品體裁;五言排律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八哀詩·故著作郎貶台州司戶滎陽鄭公虔》

鶢鶋至魯門,不識鐘鼓饗。孔翠望赤霄,愁思雕籠養。

滎陽冠眾儒,早聞名公賞。地崇士大夫,況乃氣精爽。

天然生知姿,學立游夏上。神農極闕漏,黃石愧師長。

藥纂西極名,兵流指諸掌。貫穿無遺恨,薈蕞何技癢。

圭臬星經奧,蟲篆丹青廣。子云窺未遍,方朔諧太枉。

神翰顧不一,體變鍾兼兩。文傳天下口,大字猶在榜。

昔獻書畫圖,新詩亦俱往。滄洲動玉陛,宣鶴誤一響。

三絕自御題,四方尤所仰。嗜酒益疏放,彈琴視天壤。

形骸實土木,親近唯几杖。未曾寄官曹,突兀倚書幌。

晚就芸香閣,胡塵昏坱莽。反覆歸聖朝,點染無滌盪。

老蒙台州掾,泛泛浙江槳。覆穿四明雪,飢拾楢溪橡。

空聞紫芝歌,不見杏壇丈。天長眺東南,秋色餘魍魎。

別離慘至今,斑白徒懷曩。春深秦山秀,葉墜清渭朗。

劇談王侯門,野稅林下鞅。操紙終夕酣,時物集遐想。

詞場竟疏闊,平昔濫吹獎。百年見存歿,牢落吾安放。

蕭條阮咸在,出處同世網。他日訪江樓,含淒述飄蕩。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2]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3]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4]

視頻

杜甫的詩歌創作風格,可愛動畫賞析

百家講壇——詩聖杜甫(三)杜甫辭官之謎

參考資料

  1. 《八哀詩·故著作郎貶台州司戶滎陽鄭公虔 》 詩詞文句網
  2. 杜甫簡介 古詩文網;
  3. 杜甫三吏三別原文 瑞文網;發布時間;2017-12-07
  4. 杜甫的十首抒懷詩,悵望千秋一灑淚,搖落深知宋玉悲 品詩賞詞;發布時間;18-05-2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