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八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八福,外文名:Beatitudes,The,基督教聖經術語。

基督教的《聖經》又名《新舊約全書》,由《舊約[1]》《新約》組成。《舊約》一共有三十九卷,以古希伯來文(含亞蘭文)寫成,由猶太教教士依據猶太教的教義編纂而成,囊括了猶太及鄰近民族從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2世紀的人文歷史資料。《新約[2]》一共27卷。

簡介

」福」在聖經的本意是指神賜人的恩惠。「八福」特指耶穌之「登山寶訓」中開始的一段說話,馬太(太五3-12)與路加(路六20-23)記述的文體各有不同。「福」之神學及道德意義,在教會對人在神面前蒙恩的境況的討論中,已有長遠的歷史。

「有福」的宣告在舊約中共出現44次:詩篇26次,箴言8次,其他各書10次;次經則有13次。這些「有福」的宣告乃給予義人,對神充滿信心和盼望的人。他們的共同特點是一個與神親近的生命,體驗神的寬赦,滿有神的慈愛與恩惠。這種生命是整全的,神賜的福在人的生命中,表現出整全的增長、和諧和豐盛,不管是在家庭生活、教會敬拜、公眾生活及個人的內心世界,也都如是。蒙福者與創造主的豐盛連在一起,過一個豐盛的生活,這種生活是神對人的意願,惟有神才能施福,因為只有祂是聖潔的。聖經也用同一個詞語,提及人向神的稱頌,就是感謝神的憐憫、寬恕和慈愛,讚美神的榮耀。

在新約,提到「福」的地方有:啟示錄7次,羅馬書3次,約翰福音1次。馬太、路加論福更成了特別用語。馬太記述耶穌之「登山寶訓」(太五3-12)和路加記述耶穌「在平地上宣講」,兩者互有歧異。路加記述耶穌是在選定十二門徒後,宣告這篇論福之道(路六12-16)。但這篇道是向一般群眾宣講的,論到神的國來臨,要把人類俗世的境況改變。因此,路加以四福與四禍相對,把現在時態轉為未來時態,強調與俗世境況相對的迫切的改變;他的目的是末世性的勸勉。

馬太的敘述則以神的國已經來臨,這可顯見於他所用的現在時態。另外,耶穌這番論道是對使徒而言,並非向一般群眾宣講的。整篇道是基於耶穌的兩句宣言:他不是為了廢除,而是為了成全律法而來的(太五17);他要求門徒必須具備「勝過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太五20)。顯然,這篇論福之道側重於關注門徒內里的生命,要把耶穌賜予跟從祂的人的那種生命,於此時此地發揮出來,因耶穌已引進神的國。那八項福祉正是神國子民的特徵,他們也反映了耶穌的生命。從世人的標準看來,耶穌論到的人和他們的境況似乎很苦,然而由於有神的同在,他們卻是蒙福的,可堪祝賀和效法的。

「八福」作為聖潔的典章,在教會中已有一段悠久「八福」作為聖潔的典章,在教會中已有一段悠久和充滿爭論的歷史。先是自奧古斯丁以來,很多學者曾力圖以某種道德層次的思想,來解釋馬太福音記述的八福次序。對於這種「八福」生命也有不同的解釋,從東正教的神化概念(或被神充滿),至西方神祕學派形容的神的異象和經歷。尤自十九世紀以來,祁克果、托爾斯泰、史懷哲、維斯、漢斯溫迪士、潘霍華、杜龐等人,倡言八福的不同道德解說。有一些思想家為了徹底逃避「八福」的挑戰而乾脆把「八福」推諉為不屬於這個時代,故此並非為現今之教會而頒佈。最為合理的解說之一,是由曼遜等人提出的「回應的倫理」。「在基督里」我們認識了「八福」的倫理,就對祂的成全律法作出回應,並且我們「在基督里」與神和祂的義相連。因為基督是「八福」的內容和因由,我們的生命又是在基督里,所以「八福」也是顯明我們生命的特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