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公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公宴》

作品名稱: 《公宴》

創作年代: 三國時期

文學體裁:詩

作者:曹植

《公宴》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曹植作品。

曹植的這首詩很可能與曹丕芙蓉池作》一詩作於同時,當時雖然沒有明確的唱和觀念,然而從兩詩的內容來看,曹植的詩很可能是繼曹丕之詩而作的。此詩作於建安中期(210年前後)。此篇記錄了由曹丕召集的某次宴會,可見當時鄴下詩人集團留連光景、聚會詠詩的面貌。[1]

詩詞正文

譯文

子桓公子敬愛眾賓客,宴飲終日都不覺得疲累。

寂靜的良夜又去西園遊玩,車蓋亭亭如飛地前後追隨。

明月灑下如練的清光,天上的繁星稀疏輝映。

秋蘭叢生於斜斜的長坂,芙蓉遮滿了一池淥水。

清波上躍出水底的游魚,樹枝間傳來鳥兒的啼聲。

大風吹動紅色的車輪,馬車在風中奔馳如飛。

我們縱情遨遊,逍遙自在,好希望能這樣過一千年。

賞析

昭明文選》中特別標立「公宴」一類,專錄建安詩人那些歌詠風月、敘述酣宴的詩章。而曹植的這首《公宴》即可視為其中之冠,此外如建安七子中的王粲、劉楨、阮瑀、應瑒等人也都有以「公宴」為題的詩,可見當時此種風氣之盛。

曹丕與曹植可以說是當時鄴下文人集團的中心人物,鍾嶸《詩品序》中就說過:「曹公父子,篤好斯文,平原兄弟,郁為文棟,劉楨、王粲,為其羽翼。次有攀龍托鳳,自致於屬車者,蓋將百計,彬彬之盛,大備於時矣!」所以此詩的一開頭就說曹丕敬愛賓客,設宴款待,客人們也都興致勃勃,直到宴會終了還不知疲倦。這領起的兩句可以說是總寫,以下便是詳述了:清幽的夜晚去遊覽西園,輕捷如飛的車輛絡繹不絕,一輛隨着一輛。曹丕的《芙蓉池作》中說「逍遙步西園」,王粲《雜詩》中也曾說「日暮游西園」,可見「西園」是鄴下文人常去聚會的去處。此夜明月皎潔,在清澈如水的月光下一切景物都顯得朗然無滓,天上繁星密布,似乎由於詩人們的聚會而更添光彩。秋日的蘭花覆蓋着長而隆起的坡地,紅色的荷花星星點點地在碧綠的池水上探出頭來,池中的游魚時而躍出清波,高高的樹枝上也不時傳來悅耳的鳥聲,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似乎進入了一種美妙完善的境界。迅捷的風與詩人們乘坐的華美車輛一同前進,輕快的車輪就像隨風而動,令人有飄飄欲仙,凌空而起的感覺。因而結句說:讓我們逍遙自在地縱情遊玩,暢開胸懷,但願千秋萬歲,永遠如此。

此詩的情調高昂而歡暢,分明是曹植少年得志,生活歡樂的真實寫照,這在曹植的詩集中,尤其在他後期的創作中是十分罕見的。其中充滿着積極向上、高亢振奮的精神,劉勰所說的「慷慨以任氣,磊落以使才」(《文心雕龍·明詩》)大概就是指的此類作品。在這首詩中,人與自然的結合,情感與景物的交融,都組合成一種爽朗歡快的基調,「明月」「列宿」「秋蘭」「朱華」「潛魚」「好鳥」都呈現出欣欣向榮、明快活潑的氣象,絲毫沒有半點秋氣蕭索的意緒。顯然,自然景觀也都染上了詩人內心歡欣的感染。劉勰說文人創作時「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文心雕龍·神思》),可見詩人能使外物都染上自己主觀情感的色彩,這就是古人所謂的「移情」。曹植在此詩中的敘事寫景也無不帶有主觀的歡暢情緒,正是「移情」作用的體現。

此詩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秋蘭」等四句出現了嚴密而工整的對仗,不僅詞性的虛實兩兩相偶,而且語意也自然工儷,這種形式對後代格律詩的出現自然起了先導作用,在詩歌史上是一個值得重視的現象。同時,這四句由於其寫景狀物的明快而具有典型意義,故成為後人廣為傳誦的名句。

作者簡介

曹植[2](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於東陽武,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3]

曹植自小非常聰慧,才十歲出頭,就能誦讀《詩經》、《論語》及先秦兩漢辭賦,諸子百家也曾廣泛涉獵。他思路快捷,談鋒健銳,進見曹操時每被提問常常應聲而對,脫口成章。曹操曾經看了曹植寫的文章,驚喜的問他:「你請人代寫的吧?」曹植答道:「話說出口就是論,下筆就成文章,只要當面考試就知道了,何必請人代作呢!」

再加之性情坦率自然,不講究莊重的儀容,車馬服飾,不追求華艷、富麗,這自然很合曹操的口味。漸漸地,曹操開始把愛心轉移到曹植身上。

黃初三年(222年)四月,31歲的曹植被封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戶,也就是在這次被封王之後回鄄城的途中,他寫下了著名的《洛神賦》。在《洛神賦》中,詩人描摹了一位美麗多情的女神形象,把她作為自己美好理想的象徵,寄託了自己對美好理想的傾心仰慕和熱愛;又虛構了向洛神求愛的故事,象徵了自己對美好理想夢寐不輟的熱烈追求;最後通過戀愛失敗的描寫,以此表現自己對理想的追求歸於破滅。[4]

視頻

骨氣雅怨說曹植

曹植七步成詩,曹丕為什麼一定要殺了曹植,看完你就知道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