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冒名頂替症候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冒名頂替症候群
圖片來自Heho健康


冒名頂替症候群(Impostor syndrome)又稱騙子症候群,是一群人明明能力很好,卻一直覺得自己是個「騙子」,一切的能力、地位、金錢都是騙別人自己很有才華而得來的。這個疾病名稱最初是由心理學家Pauline Rose Clance和Suzanne Imes在1978年提出,一開始是專門指女性對於自己的能力充滿了懷疑。

不過當時的時代背景來說,女性才擁有投票權、參政權、經濟能力不到一百年,所以Clance的研究也偏向針對高成就女性在家庭、社會角色、自我實現中,容易出現的心理狀態;但隨著男女權力的逐漸平等,冒名頂替症候群也不限於女性,而是「任何無法相信自己可以擁有成功的人」。[1]


「冒名頂替症候群」的特色

  • 自我懷疑
  • 無法實際衡量自己的能力或技術
  • 覺得自己不是因為自己的能力好而成功
  • 深怕自己不符合別人的期望
  • 設定很高的標準,沒達到就很失望

正因如此,有「冒名頂替症候群」傾向的人,其實會更有努力的動機,畢竟很怕自己表現不好、不如他人預期,只好持續拼鬥。然而,因為任何形式的成功都無法讓這樣的人放心,生命中不停趕路,可能會被隨而來的焦慮感、憂鬱而擊潰,或因為實際上過勞而引發健康問題。所以,有「冒名頂替症候群」傾向的人很可能會陷入惡性循環。


冒名頂替症候群
圖片來自日照護線上

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呢?

  • 成長過程家長的態度
  • 成長過程的經歷
  • 社會刻板印象
  • 個人特質


冒名頂替症候群
圖片來自日照護線上


表現方式

「冒名頂替症候群」的表現方式可以是不同的。

有些人在切換不同角色之際,會期待扮演好自己身為母親、妻子、女兒、主管、朋友等每個角色,由於深怕自己不夠格,而努力壓榨自己達到更高、更好的標準。

有些人平常學新東西都很快,而覺得自己應該學什麼東西都該很快上手,假使某次嘗試了第一次新事物而失敗,就覺得很沒力、丟臉,無法面對,責怪自己根本不行。

有些人則是相信無論何時都應該要自己解決事情,是個無法向別人求救的獨行俠。假使別人開口自動提供援助,會覺得自己根本是個大失敗。

有些人則認為自己已經被稱為是某個領域的專家,應該完全專精於此。若突然在這領域遇上一個自己端不出解答的問題,就開始覺得自己是個假貨。


「冒名頂替症候群」的影響

或許,我們可以把「冒名頂替症候群」想成對於解釋成就的衝突感。即使別人看得出來「你很努力,也做的不錯」;但有「冒名頂替症候群」傾向的人會覺得自己的成功一切只是來自於運氣和時機。在網路世代,名氣暴起暴落的狀況更迭極大,又缺乏明確的成功比較準則,「冒名頂替症候群」因而更普遍。

為了不讓他人看輕,或怕別人說閒話,「冒名頂替症候群」不敢顯露自己有任何失敗的一面,並不斷努力維持著。雖然這樣一來會好像是動機充足地努力著,然而由於再多的成就似乎都無法讓自己覺得安心,過度努力反而癱瘓了自己的生活,焦慮感如影隨形。患得患失之後,憂鬱就會伴隨而來,進入過勞、焦慮、憂鬱、罪惡感的循環。[2]


冒名頂替症候群
圖片來自日照護線上


如何應對冒名頂替症候群

向他人傾訴

不要將冒名頂替綜合症視為洪水猛獸。一味地壓抑這些不理性的情緒,反而會讓你被這些情緒吞噬。相反地,你可以向一個值得信賴的人敞開心扉,你可能會發現自己並不孤單。Yan 博士表示:「聆聽他人的經歷,有助於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待自我懷疑。」

正視情緒

留意冒名頂替情緒。Yan 博士建議說:「與其只關注目標,不如暫停一下,問問自己在執行某項任務時的感受如何。」著重於當下的感受,不要過於擔心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

戰勝不適情緒

為自己建立一個安全的人際交往空間,並允許自己展露脆弱。培養自信,相信自己足夠優秀,值得被愛和欣賞。Yan 博士解釋說:「當一個人學會接納自己並能夠從他人那裡獲得滿足感時,冒名頂替綜合症就會逐漸消失。」

不要因為對冒名頂替綜合症的恐懼而停滯不前。成功並不要求完美,而失敗則是成功之母。然而,如果你一直無法擺脫冒名頂替情緒,建議尋求心理專家的幫助。[3]


視頻

【M知識】#8 什麼是冒名頂替症候群?為什麼很多成功人士都為其所苦? | M觀點

《全民星攻略》冒名頂替症候群是因為害怕...?

銷售最大敵人- 冒名頂替症候群 Imposter Syndrome (我是如個剋服呢?)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冒名頂替症候群,Heho健康
  2. 冒名頂替症候群,照護線上
  3. 冒名頂替症候群,友邦保險控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