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農業地理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農業地理學是一個科技名詞。

中國漢字的發展成為維繫中華民族歷史發展進步的一條生動鮮明的脈絡[1],各個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各種字體,有着各自鮮明的藝術特徵,如篆書[2]古樸典雅,隸書靜中有動,草書風馳電掣、結構緊湊,楷書工整秀麗,行書易識好寫,實用性強,字體多樣。

名詞解釋

經濟地理學的一個分支,也是農業科學的一個研究領域。研究農業生產的地域差異特徵及其表現形式、形成條件及發展變化規律。農業地理學的特點是:①地域性,科學地闡明和揭示農業生產的地域分異規律;②綜合性,從自然、經濟、技術、社會等多方面進行綜合分析研究;③邊緣性,處於地理科學和農業科學的交匯領域;④實踐性,與農業生產密切結合,屬應用基礎學科。農業地理學的主要研究內容是:①自然條件、自然資源及社會經濟技術條件的農業評價;②農業歷史地理;③農業部門地理;④土地資源利用的方向、方式和途徑;⑤農業地域類型;⑥農業區劃;⑦農業地圖等。

農業地理學發展簡史

農業地理學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研究內容已有較悠久的歷史,但成為一門學科則是近百年來的事。

古代記述階段

在中國,2000多年前人們就注意到農業生產與地域條件的聯繫,指出了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發展農業生產的必要性。如《左傳》記載有:「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禮記·王制》篇:「司空執度,度地,居民,山川沮澤,時四時,量地遠近,興事任力。」《禮記·月令》篇記述12個月的氣候狀況、生物物候變化及相應的農事活動。

公元前5~前3世紀的《尚書·禹貢》,分地區評述了土壤種類、耕地等級、田賦收入水平、當地農特產品和水利狀況等。

在《管子·地員》篇(戰國時期)、《呂氏春秋·上農》篇(戰國末期)、《氾勝之書》(公元前1世紀後期)、《齊民要術》(約533~544)、《王禎農書》(1313)、《農政全書》(1639)等書中,關於合理利用土地、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思想有了更廣泛更具體的反映。

在西方,從古羅馬時代的斯特拉波、普利尼(老)直到17~18世紀一些地理學家的著作中,都有關於不同農業生產狀況的記述。

不過,所有這些著作中關於農業地理的論述都未成系統,也未形成理論。

近代學科建立和發展階段

19世紀是地理科學和農業科學革新和深化的時期,為農業地理學的發展準備了基礎。

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的德國農學家J.N.施瓦茨和英國農學家A.揚分別描述德國、比利時及英格蘭的農業情況,特別注意農業地域差異及與自然環境的關係。這兩人為農業地理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期的德國農業經濟學家 J.H.von屠能發表的《孤立國對於農業及國民經濟之關係》(1826),首次探討不同農業類型和集約水平分布的規律性,創立了農業區位論。這個理論為百餘年來農業地理著作所廣泛引用。

近代地理學創始人 A.von洪堡的植物地理著作中,包含大量農業地理內容;C.李特爾的《地理學──地理對人類素質與歷史的關係》著作中,也有大量農產品地理分布的內容。

19世紀末至20世紀50年代是農業地理學蓬勃發展時期,不僅出現了大量的專題性、部門性和區域性農業地理著作,也出現了綜合性農業地理理論著作。這些農業地理著作,可歸納為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①統計的農業地理,又稱農產品地理或農業商業地理,主要是利用大量統計資料編制各種農產品的分布圖,分別研究產品的生產和運銷。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德國的T.H.恩格布雷希特關於北美洲、熱帶以外地區、印度、俄國、德國等農作物地理分布和圖集的一系列著作,英國G.G.奇澤姆的《商業地理手冊》(1889年初版,1966年已出至18版),美國V.C.芬奇和O.E.貝克的《世界農業地理》(1917)等。

②生態的農業地理,着重研究自然條件同農業生產的關係。就某種單項自然條件如農業氣候、土壤等或某個地區進行研究的著作較多,也出現綜合性的著作如:生態作物地理、生態家畜地理、農業生態學等。從生態學觀點研究農業地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展為農業生態系統的研究,認為一個地方的農業系統不過是對自然生態系統進行農業利用與修改的結果,這是農業地理學的最新趨向之一。

③土地利用與小區域農業地理研究,20世紀20~30年代美國芝加哥大學一批地理學家倡導廣泛開展小區域農業地理野外調查,填制土地利用圖和多種農業地圖,發表了一大批論文,從理論到方法均有總結。原來以商業地理研究見長的英國,在L.D.斯坦普的倡導下,於30~40年代開展了大不列顛土地利用調查製圖工作,完成了全套大不列顛大比例尺土地利用圖 146幅及分郡土地利用調查報告9大卷,這是英國最重要的農業地理著作。在1949年第16屆國際地理大會上,國際地理聯合會根據英國的經驗成立了世界土地利用調查委員會,開展世界百萬分之一土地利用圖的編制工作。

④大區域農業地理研究,是農業地理文獻最多的課題,著名的有美國從1925年開始在《經濟地理學》季刊中連載 19年(1925~1943)共達1400頁的世界6大洲農業區域地理。以國家為範圍的農業地理專著也陸續出現,著名的有德國(1936)、意大利(1948)、挪威(1954)、民主德國(1959)、丹麥(1959)、羅馬尼亞(1968)、英國(1971)等。

⑤農業景觀地理,盛行於德、法等國,認為農業地理學主要不是研究農業生產本身的問題,而是全面描述研究農業活動所引起和制約的文化景觀或農村景觀,如土地利用形態、田塊形態、農村道路、農舍、村落以及農業過程的其他物質表徵。代表性人物有德國的L.H.魏貝爾、E.奧特倫巴,法國的D.福謝、P.O.L.喬治、A.梅尼耶等。

⑥為計劃經濟服務的農業地理研究。主要是社會主義國家為了實行農業生產的計劃發展,強調開展農業區劃、土地合理利用、農業分區專業化與綜合發展的研究。代表性人物有蘇聯的A.H.拉基特尼科夫、И.Ф.穆科梅利、П.А.列圖諾夫,民主德國的W.魯比謝克、E.呂本扎姆,波蘭的J.科斯特羅維茨基,匈牙利的G.恩耶迪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