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農業昆蟲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農業昆蟲學是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

漢字是民族靈魂的紐帶,在異國他鄉謀生,漢字[1]便是一種寄託,哪怕是一塊牌匾、一紙小條,上面的方塊字會像磁鐵般地吸引着你,讓你感受到來自祖國的親切。因為那中國人的情思已經濃縮為那最簡單的橫豎撇捺[2]

名詞解釋

農業昆蟲學是研究農業害蟲的發生、發展、消長規律及防治措施的一門科學。農業昆蟲學不僅要以害蟲為研究對象,還要研究被害植物受害後的反應,提高其耐害力和抗蟲性,並研究治理策略和以作物為中心的綜合防治措施。作為農業昆蟲學組成部分的植物檢疫有獨立成為分支學科的趨勢。

研究目的

在自然界中,很多種昆蟲由於需要從植物獲取營養而造成對植物的侵害,導致降低農產品的產量、品質和商品價值;農業生產活動和農產品貿易的發展,又加重了農業害蟲的傳播為害。農業昆蟲學的研究就是為農業害蟲的防治提供科學依據,從而達到經濟、安全、有效地控制害蟲的發生、發展,避免或減少農作物的經濟損失的目的。

發展概況

農業昆蟲學是從昆蟲學發展起來的一門應用學科,至今歷史不到200年。但對農業害蟲的觀察和防治,則早在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已有記述。其後,古籍中有關害蟲的生活習性、生存的生態條件等的記載漸趨翔實,但多止於零散的現象描述。

在古希臘,荷馬和亞里士多德的著作中也有防治害蟲的記載。但此後由於封建神權的壓制和宗教迷信思想的束縛,對害蟲的觀察研究長期不能得到發展,有的害蟲還被視作「神蟲」,認為神聖不可侵犯。

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以後,對農業害蟲及其防治的研究有了進展。17世紀顯微鏡的應用以及18世紀中葉林奈關於動植物分類雙名法的創立,奠定了昆蟲分類學的基礎,並促進了害蟲生物學,包括害蟲與其寄主植物之間相互關係的研究,為農業昆蟲學的產生準備了條件。1841年哈里斯《植物害蟲論說》一書發表,介紹了當時各類害蟲的防治措施。

1869年德國學者黑克爾提出生態學概念,對應用生態學和應用昆蟲學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也為農業昆蟲學學科體系的形成提供了生態學依據。

進入20世紀,昆蟲學的一些基礎學科,有的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有的應用分析試驗方法,深入到昆蟲行為、內部機制及其與環境因素之間的關係等方面進行研究,形成了昆蟲行為學、昆蟲生態學、昆蟲生理學、昆蟲毒理學等分支學科。與此同時,農業昆蟲學在已有的生物學和生態學的基礎上,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學科體系。系統的農業昆蟲學專著在20世紀前期陸續問世。如1915年E.O.桑德森所著《農田、菜地、果園的害蟲》一書,就根據害蟲的生物學特性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方法,並強調了對害蟲種類的正確鑑定和對不同類別防治措施作用的分析。此後,害蟲防治科學逐步發展。

到20世紀40年代,由於滴滴涕的合成、應用以及有機氯、有機磷、氨基甲酸酯類農藥的相繼問世,農業昆蟲學的研究達到高峰;接着又隨綜合防治的發展而進入具有綜合應用多學科知識特點的新階段。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