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冬日有懷李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冬日有懷李白 》
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

《冬日有懷李白 》,作於唐天寶四載(745年)。該詩選自(《全唐詩》第224卷第040首)。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冬日有懷李白 》[1]

創作年代;唐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冬日有懷李白 》 杜甫[2]

寂寞書齋里,終朝獨爾思。

更尋嘉樹傳,不忘角弓詩。

短褐風霜入,還丹日月遲。

未因乘興去,空有鹿門期。

作品注釋

①《左傳》:"晉韓宣子來聘,公享之。韓宣子賦角弓。既享,燕於季氏,有嘉樹

②《後漢書》:"龐德攜妻子登鹿門山,採藥不反。"

作品鑑賞

此詩在天寶四載冬作。諸家謂白未官時,誤。鰲按:曾鞏《李白集序》:李白至齊、魯凡兩次,初去雲夢,之齊、魯,居徂來山竹溪而入吳,此在天寶三年前明皇未召見時。

後至洛陽,游梁、宋,復之齊、魯,南遊淮、泗而再入吳,此在天寶三年後翰林既放歸時。杜之懷李,當在四年之冬,此時李復有東吳之游,後《春日懷李》詩云"江東日暮雲",當屬五年之春。其《送孔巢父詩》題雲"游江東兼呈李白",亦即五年之春也。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3]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杜甫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4]

盛唐偉大的詩聖杜甫是大家都喜愛的文學家,他的詩歌情感內斂、沉鬱頓挫,充滿了現實主義的藝術風格。他憂國憂民、悲天憫人,很多詩都留下了他的痛苦和沉思。比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就表現了作者濟世救民的使命感;「致君堯舜上,再使民風淳」也表現了他的聖人情懷。[5]

視頻

詩聖杜甫的故事

100秒看完杜甫的一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