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馮異(?-公元34年),字公孫,漢族,潁川父城(今河南省寶豐縣東)人,東漢開國名將、軍事家,雲台二十八將第七位。

  • 馮異原為新朝潁川郡掾,後歸順劉秀,隨之徵戰,大破赤眉、平定關中。協助劉秀建立東漢。
  • 劉秀稱帝後,馮異被封為征西大將軍、陽夏侯。建武十年(34年)病逝於在軍中,諡曰節侯。

基本信息


姓名    馮異  
字號    公孫      
別名    馮公孫   
爵位    應侯→陽夏侯   
諡號    節侯  
官職    孟津將軍→征西大將軍      
出生地   潁川父城(今河南省寶豐縣東)
出生時間  不詳   
去世時間   34年  
所處時代   東漢   
主要成就   平定赤眉起義軍、協助劉秀建立東漢、雲台二十八將第七位     

人物生平

歸順劉秀

  • 新朝末年,馮異曾任潁川郡郡掾。22年(地皇三年),劉縯起兵。馮異奉命監護五縣,與父城縣長苗萌據城抵抗漢軍。23年(更始元年),劉玄建立更始政權。劉秀率軍由南陽攻取潁川,進攻父城,未能攻克,便屯兵於父所屬城巾車鄉。馮異外出巡視屬縣,被漢軍捕獲。此時,他的堂兄馮孝及同郡人丁綝、呂晏當時都在劉秀軍中,共同保薦馮異,劉秀當即召見。馮異表示:「老母現在城中。如能釋放我回城,願將所監五城獻上以報您的恩德。」得到劉秀讚賞。馮異回到父城後,勸苗萌一同投順劉秀,苗萌表示同意。 [1]
  • 不久,劉縯遇害,劉秀回還宛城,而馮異始終堅守父城,拒不投降更始政權,先後擊敗了更始諸將的十餘次圍攻。後來,劉秀任司隸校尉,經過父城。馮異立即開門奉獻牛酒迎接,被任命為主簿。馮異又推薦許多同鄉,如銚期叔壽段建左隆等。這些人被任命為掾史,隨從劉秀到達洛陽。[2]

隨征河北

  • 劉玄屢次欲派遣劉秀經營河北,部下諸將皆以為不可。當時左丞相曹竟之子曹詡任尚書之職,頗有權勢,馮異勸劉秀與之交好。後來劉玄決定派遣劉秀前往河北,曹詡的幫助起了不小的作用。
  • 劉縯遇害後,劉秀雖當眾毫無悲傷之色,但在獨居時常哭泣。馮異前去寬慰,並趁機進言,勸劉秀乘機收攬人心以發展自己的勢力。劉秀採納了他的意見,到邯鄲後,派他同銚期巡行各縣,審理釋放囚徒,撫養鰥寡。馮異還暗中調查各郡太守對於劉秀是否同心。
  • 24年(更始二年),王郎在邯鄲起事。劉秀率部眾自薊城(今北京市)疾馳南下,到達饒陽治下無萋亭時已經深夜。正值天氣嚴寒,大家都感到飢餓疲勞,馮異急忙煮好豆粥供應。次日,劉秀對諸將說:「昨得公孫豆粥,饑寒俱解。」等到了南宮縣,又遇到大風雨,劉秀率領隨從到道旁空舍中避雨,馮異又親自煮麥飯為之充飢。劉秀入據信都後,命馮異至河間一帶招收兵馬,並授偏將軍。此後,馮異隨劉秀擊破王郎、大敗鐵脛農民軍,平定河北,因功被封為應侯。[3]

鎮守孟津

  • 劉秀平河北後,劉玄派舞陰王李軼、廩丘王田立、大司馬朱鮪、白虎公陳僑與河南太守武勃率三十萬大軍鎮守洛陽。劉秀為鞏固在河北的統治,自率大軍回師掃蕩農民軍。同時,又命寇恂為河內太守,馮異為孟津將軍,統率河內、魏郡二郡駐軍,共同抗禦朱鮪、李軼。
  • 馮異探知朱鮪、李軼不和,為了分化瓦解,致書李軼曉以禍福,指出劉玄政權已危在旦夕,而劉秀勢力則蒸蒸日上,勸其「覺悟成敗,亟定大計」。李軼曾與劉縯、劉秀兄弟同謀起兵,情誼深厚,後來依附劉玄,參與殺害劉縯。因此,李軼雖知長安已危,欲降又「不自安」,在回書中表示,願同馮異交好,希望通過他能和劉秀恢復舊好,為自己留一條歸降的退路。
  • 李軼自從通書後,不再與馮異交鋒。馮異利用這個時機,北攻天井關,攻取上黨郡兩城,又南下攻取河南成皋以東十三縣,這些地區豪強割據的屯聚也都一一平定,歸降者十餘萬人。武勃乃率兵討伐歸降者,馮異率軍渡河救援,與武勃大戰於士鄉(在今河南洛陽市東),擊斬武勃。李軼閉門不救。
  • 馮異見分化瓦解策略已經奏效,於是上奏劉秀。劉秀為進一步激化李軼、朱鮪間的矛盾,故意泄漏李軼與馮異通書信的內容,朱鮪聞知大怒,派人刺殺李軼,並派討難將軍蘇茂渡河進攻溫縣,同時自率兵進攻洛陽西北的平陰,以牽制馮異。馮異與寇恂先合兵擊破蘇茂,然後馮異所部渡河攻朱鮪,朱鮪逃歸洛陽,馮異軍直追至洛陽城下,圍城一周而歸。[4]
  • 捷報傳到河北,諸將慶賀劉秀,並勸他即位稱帝。劉秀遣使令馮異來鄗邑計議,馮異也勸劉秀稱帝。劉秀告訴他:「昨夜夢乘赤龍上天,醒後,心中動悸不安。」馮異認為這是天命所示,並與諸將定議上尊號。 [5]

平定關中

  • 26年(建武二年),馮異定封陽夏侯。這時關中遍地饑荒,原來盤踞漢中地區(今陝南)的延岑出兵侵擾長安以西各地,各郡縣豪強地主紛紛擁兵自守,赤眉軍因給養困難,將士多欲東歸。劉秀因鄧禹經營關中日久無功,乃以馮異代鄧禹率兵入關,主持關隴地區軍事。劉秀親自送到河南,賜以七尺寶劍,告誡他說:「今之徵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諸將非不健斗,然好虜掠。卿本能御吏士,願自修敕,無為郡縣所苦。」馮異受命西行,布施威信,一路投順者無數。
  • 第二年,公孫述派遣將領程焉隨從呂鮪出駐陳倉。馮異與趙匡迎擊,大破程焉,程焉退走漢川。馮異追戰於箕谷,再破程焉,回軍攻擊又破呂鮪,營保投降的很多。後來蜀又多次派遣將領乘間而出,馮異常給予摧垮挫敗。招來百姓,申理冤屈,前後只三年工夫,來上林歸附的人很多。
  • 30年(建武六年)春天,馮異到京朝帝,劉秀中黃門賜以珍寶、衣服、錢帛,並道:「倉卒困箏時無蔞亭送我的豆粥,滹沱河送我的麥飯,深情厚意很久沒有報答。」馮異叩頭謝道:「我聽說管仲曾對齊桓公說過:『願君王不要忘了射鈎的事,我也不要忘了檻車的事。』齊國賴此而強。我今也願皇上莫忘了河北的災難,我也不會忘了你赦我於巾車的恩德。」後來幾次賜宴引見,商議討伐公孫述問題,留了十多天,就令馮異的妻室兒女跟隨馮異回到西邊去。[6]

征討隴右

  • 夏天,劉秀因派遣的將領在隴右被隗囂打敗,改命馮異進軍栒邑。馮異還沒有到,隗囂派部將王元行巡率領二萬多人下隴,因而分遣行巡攻取栒邑。馮異即刻驅兵,準備搶先占據栒邑。
  • 青山胡率萬餘人投降馮異。馮異又攻破盧芳將賈覽、匈奴薁鞬日逐王。上郡、安定投降後,馮異又兼安定太守事宜。
  • 33年(建武九年),祭遵去世,劉秀令馮異代理征虜將軍,並統率原祭遵部隊。等到隗囂死後,部將王元、周宗等再立隗囂兒子隗純,繼續總兵占據冀縣,公孫述派遣部將趙匡等往救隗純,光武再令馮異兼任天水太守。進攻趙匡等近一年,把他們都斬了。諸將共攻冀縣,不能攻下,準備暫時回兵休整,馮異堅持固守不動,常常為眾軍先鋒。 [7]
  • 34年(建武十年),馮異與諸將攻落門。落門尚未攻下,馮異便病死於軍中。劉秀得知後,賜諡號為節侯。[8]

後世紀念

  • 公元60年(永平三年),漢明帝命人繪二十八功臣像,掛於南宮雲台,其中馮異名列第七。[9]
  • 公元782年(唐建中三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征西大將軍陽夏侯馮異」。[10]
  • 公元1123年(北宋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馮異。 [11]
  • 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馮異亦位列其中。[12]
  • 1388年(洪武二十一年),明太祖取古今功臣三十七人配享歷代帝王廟,其中後漢時期的大臣只有鄧禹、馮異。 [13]

人物典故

  • 大樹將軍:「大樹將軍」馮異 跟隨劉秀的開國的將領們,征戰間隙,常常聚在一起聊天,話題無非是自述戰功,胡吹亂侃。每當眾將爭功論能之時,馮異總是一個人默默地躲到大樹下面。於是,士兵們便給他起了個「大樹將軍」的雅號。 [14]後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將領。
  • 披荊斬棘:馮異曾在關中平定赤眉軍。後來到洛陽朝見時,劉秀指着馮異對滿朝大臣說:他為我劈開多刺叢生的荊棘,平定了關中。[14] 」披荊棘」本是劉秀誇獎馮異的征戰之功,後變為「披荊斬棘」一句成語,比喻掃除前進道路上的障礙或克服創業過程中的艱難。
  • 馮異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建武三年,赤眉軍在回奚重挫馮軍。不久馮異在崤底的澠池大破赤眉。事後,光武帝劉秀下詔表揚馮異先敗後勝,並道:「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奚,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14]比喻開始在這一方面失敗了,最後在另一方面取得勝利。

人物評價

《後漢書-卷十七·馮岑賈列傳》[14]

《後漢書》中,馮異與岑彭、賈復並列一傳,並評價道:

  • 異為人謙退不伐,行與諸將相逢,輒引車避道。進止皆有表識,軍中號為整齊。[14]
  • 論曰:中興將帥立功名者眾矣,唯岑彭、馮異建方面之號,自函谷以西,方城以南,兩將之功,實為大焉。若馮、賈之不伐,岑公之義信,乃足以感三軍而懷敵人,故能克成遠業,終全其慶也。[14]
  • 贊曰:陽夏師克,實在和德。膠東鹽吏。征南宛賊。奇鋒震敵,遠圖謀國。[14]

史籍記載

  • 《後漢書·馮異傳》

參考資料

  1. 《後漢書·馮異傳》:漢兵起,異以郡掾監五縣,與父城長苗萌共城守,為王莽拒漢。光武略地潁川,攻父城不下,屯兵巾車鄉。異閒出行屬縣,為漢兵所執。時異從兄孝及同郡丁綝、呂晏,並從光武,因共薦異,得召見。異曰:「異一夫之用,不足為強弱。有老母在城中,願歸據五城,以效功報德。」光武曰「善」。異歸,謂苗萌曰:「今諸將皆壯士屈起,多暴橫,獨有劉將軍所到不虜掠。觀其言語舉止,非庸人也,可以歸身。」苗萌曰:「死生同命,敬從子計。」
  2. 《後漢書·馮異傳》:光武南還宛,更始諸將攻父城者前後十餘輩,異堅守不下;及光武為司隸校尉,道經父城,異等即開門奉牛酒迎。光武署異為主簿,苗萌為從事。異因薦邑子銚期、叔壽、段建、左隆等,光武皆以為掾史,從至洛陽。
  3. 《後漢書·馮異傳》:及王郎起,光武自薊東南馳,晨夜草舍,至饒陽無蔞亭。時天寒烈,眾皆飢疲,異上豆粥。明旦,光武謂諸將曰:「昨得公孫豆粥,饑寒俱解。」及至南宮,遇大風雨,光武引車入道傍空舍,異抱薪,鄧禹熱火,光武對醦燎衣。異復進麥飯菟肩,因復度呼沱河至信都,使異別收河閒兵。還,拜偏將軍。從破王郎,封應侯。……別擊破鐵脛於北平,又降匈奴於林闟頓王,因從平河北。
  4. 《後漢書·馮異傳》:異見其信效,具以奏聞。光武故宣露軼書,令朱鮪知之。鮪怒,遂使人刺殺軼。由是城中乖離,多有降者。鮪乃遣討難將軍蘇茂將數萬人攻溫,鮪自將數萬人攻平陰以綴異。異遣校尉護軍將兵,與寇恂合擊茂,破之。異因度河擊鮪,鮪走;異追至洛陽,環城一幣而歸。
  5. 《後漢書·馮異傳》:移檄上狀,諸將皆入賀,並勸光武即帝位。光武乃召異詣鄗,問四方動靜。異曰:「三王反畔,更始敗亡,天下無主,宗廟之憂,在於大王。宜從眾議,上為社稷,下為百姓。」光武曰:「我昨夜夢乘赤龍上天,覺悟,心中動悸。」異因下席再拜賀曰:「此天命發於精神。心中動悸,大王重慎之性也。」異遂與諸將定議上尊號。
  6. 《後漢書·馮異傳》:六年春,異朝京師。引見,帝謂公卿曰:「是我起兵時主簿也。為吾披荊棘,定關中。」既罷,使中黃門賜以珍寶、衣服、錢帛。詔曰:「倉卒無蔞亭豆粥,呼沱河麥飯,厚意久不報。」異稽首謝曰:「臣聞管仲謂桓公曰:『願君無忘射鈎,臣無忘檻車。』齊國賴之。臣今亦願國家無忘河北之難,小臣不敢忘巾車之恩。」後數引宴見,定議圖蜀,留十餘日,令異妻子隨異還西。
  7. 《後漢書·馮異傳》:九年春,祭遵卒,詔異守征虜將軍,並將其營。及隗囂死,其將王元、周宗等復立囂子純,猶總兵據冀,公孫述遣將趙匡等救之,帝復令異行天水太守事。攻匡等且一年,皆斬之。諸將共攻冀,不能拔,欲且還休兵,異固持不動,常為眾軍鋒。
  8. 《後漢書·馮異傳》:明年夏,與諸將攻落門,未拔,病發,薨於軍,諡曰節侯。
  9. 後漢書: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 .國學導航.2013-10-11
  10. 新唐書:禮樂志五.國學導航.2013-10-11
  11. 宋史:吉禮志八.國學導航.2013-10-11
  12. 十七史百將傳:卷三 .國學導航.2013-10-11
  13. 明史:禮志四.國學導航.2013-10-11
  14.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後漢書:馮異傳.國學導航.201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