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馮灌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馮灌父

中文名: 馮灌父

別 名: 名驤,別號平園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

出生日期: 1884年

逝世日期: 1969年4月24日

畢業院校: 北洋陸軍講武堂

職 業: 書畫家

出生地: 今廣漢萬福鎮

代表作品: 《夔門瞿塘峽》,《天彭丹景圖

馮灌父(1884-1969),名驤,別號平園,祖籍四川廣漢。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著名國畫家、書法家。民國時期在四川軍界、政界都曾有過任職,建國後曾任四川省文史館研究員和省第二、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成都市政協一至五屆委員、成都市美術社圖畫組組長等職。


馮灌父在國畫領域頗有專長,尤擅長山水、人物、花鳥畫,曾為北京人民大會堂作畫《天彭丹景圖》。馮灌父亦工書法,尤善擘窠大字,如重慶「朝天門」橫額,就出自他的手下。此外,成都市政府、武侯祠、杜甫草堂及江油李白紀念館眉山三蘇祠均收藏有馮灌父的墨跡。


他的書畫作品極富動感,似乎他要借筆墨的舞動來抒寫胸中意氣。張大千曾說:「煙雲烘染,人物線條,自愧不如灌父。」[1]


人物生平

馮灌父,名驤、別號平園,四川漢陽人,善畫山水,曾為北京人民大會堂作畫。


1884年出生於今廣漢萬福鎮。1912年考入北洋陸軍講武堂,畢業後,任熱河都統署軍士教導訓練所教育長。1921—1949年,歷任四川陸軍第二軍參議、雲陽縣知事、四川邊防軍第六混成旅行營參謀長、川鄂邊區綏靖公署少將參軍、南溪和奉節兩縣儲運處處長、長壽縣稅捐處長等職。


50—60年代,馮曾任四川省文史館研究員和省第二、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成都市政協一至五屆委員、成都市美術社圖畫組組長等職,並為全國美術協會及西南美術協會會員。


藝術成就

馮灌父自幼酷愛書畫,山水、人物、花鳥等國畫作品皆精,張大千曾說:「煙雲烘染,人物線條,自愧不如灌父。」馮工書法,尤善擘窠大字,如重慶「朝天門」橫額。成都市政府、武侯祠、杜甫草堂、江油李白紀念館、眉山三蘇祠、廣漢市政協均收藏有馮的墨跡。北京人民大會堂落成後,馮應邀繪《天彭丹景》大型國畫一軸,裝飾於四川廳內。


通觀馮灌父作品,它能給人帶來這樣的感受,那就是極富動感,馮灌父能使筆墨舞動起來。在他的書法作品中,筆墨技巧能直接得以體現,書寫是輕鬆的,率意的。他能將書寫為我所用,不受書寫的條條框框的限制,一任自我情感的盡情宣洩。可以說是縱情發揮,一氣呵成,給人以率性天成之美。


1969年4月24日,馮灌父因病逝世。1984年11月,省人民政府文史館及參事室舉辦首屆書畫展覽,展出有馮的山水、人物、花鳥等國畫遺 作,其中《夔門瞿塘峽》及扇面人物尤引人注目。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