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涼粉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涼粉藤
t017945bca0940eb875.jp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2790914&sid=2945755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涼粉藤

漢語拼音:Liánɡ Fěn Ténɡ
別名:百解藤、寄山龍、山豆根、青藤仔、蛤仔藤、金線風、金鎖匙、廿四風藤、山苦參、鏟箕藤
性味歸經:味苦,性寒;歸心、肺、大腸經
功能:利咽消腫,瀉下通便
主治: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牙痛,氣管炎,腸炎,痢疾,尿路感染,風濕性關節炎

涼粉藤,中藥名。為防己科植物粉葉輪環藤Cyclea hypoglauca(Schau.)Diels的根或莖、葉。具有利咽消腫,瀉下通便的功效。主治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牙痛,氣管炎,腸炎,痢疾,尿路感染,風濕性關節炎。[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涼粉藤

拼音名:Liánɡ Fěn Ténɡ

別名:百解藤、寄山龍、山豆根(《廣西野生資源植物》),青藤仔、蛤仔藤(《海南植物志》),金線風(《陸川本草》),金鎖匙、廿四風藤、山苦參、鏟箕藤(《廣西藥植名錄》)。

出處

《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

為防己科植物粉葉輪環藤的根或莖、葉。秋後采。

原形態

纏繞藤本。枝草質,纖細,有條紋,無毛。葉盾狀着生,闊三角狀卵形至卵形,長2.5~6.5厘米,寬1.5~4.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近截平或圓形,全緣,薄紙質,兩面無毛,掌狀脈5~7條;葉柄長1.5~4厘米。花單性,雌雄異株;花序腋生;雄花序系3花組成的小聚傘花序復作穗狀花序式排列,每朵雄花有萼片4或5,分離,倒卵形成倒卵狀楔形,無毛,花瓣合生成杯狀,聚葯雄蕊稍伸出;雌花序系小聚傘花序作總狀花序排列,每朵雌花有萼片2,近圓形,花瓣2,大小不等,子房無毛,柱頭裂片粗厚,核果近球形,長約3.5毫米,寬約3毫米。花果期夏、秋。

生境分部

生於疏林或灌叢中。分布我國南部。

性味

陸川本草》:"苦,寒。"

功能主治

  • ①《陸川本草》:"根:瀉肝火,解熱毒,消炎。治一般喉痛,白喉,小兒胎毒,風火牙痛。"
  • ②《廣西藥植名錄》:"根:涼喉,止咳。莖:止咳,祛痰,利大便。葉:治喉痛,腹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3錢。[2]

摘錄

中藥大辭典

參考資料

  1. 涼粉藤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涼粉藤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