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凌晨,發射成功!神舟十九號「劍指蒼穹」!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新浪網 的圖片

凌晨,發射成功!神舟十九號「劍指蒼穹」!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神舟十九號飛船的改進

神舟十九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以來的第4艘載人飛船,也是以往型號中裝載貨物數量最多、重量最大的一次。研製人員通過對系統進行優化、為設備減重、重新整理空間布局等措施,使飛船重量不變的情況下,裝載體積增加了20%,裝載重量增加了30%多,為攜帶更多有時效性要求和臨時需求物資提供了條件。同時,從神舟十八號開始主電源儲能電池升級為鋰離子蓄電池,神舟十九號沿用了這一改進,單組電池擴容30%以上,新增更精準的充電分流控制模式,安全控制策略自適應能力進一步提升。 [1]

長征二號F遙十九運載火箭的優化

素有「神箭」美譽的長征二號F是我國現役唯一一型載人運載火箭。自執行神舟十二號飛船發射任務起,該型火箭採取「發射1發、備份1發」以及「滾動備份」的發射模式。面對常態化快節奏發射,型號隊伍不斷優化發射場流程,本次發射首次採用「待命箭不測試」的全新測發模式,將發射場流程進一步壓縮至30天。此外,還試用了「天際」「天元」等自主可控軟件平台,提升任務的自動化、規範化水平。同時,研製團隊對逃逸系統進行了技術改進,讓長征二號F火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始終保持在國際前列水平。 [2]

神舟十九號的任務使命

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入軌後,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約6.5小時後對接於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形成三船三艙組合體。在軌駐留期間,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將迎來天舟八號貨運飛船和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的來訪,計劃於2025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返回東風着陸場。乘組飛行期間,將重點圍繞「太空格物」主題,覆蓋空間生命科學、微重力基礎物理、空間材料科學、航天醫學、航天新技術等領域,開展86項空間科學研究與技術試驗。同時,神舟十九號乘組還將進行「月壤磚」的暴露實驗研究,觀察其力學性能、熱學性能和抗太空輻射的能力,為未來月球建造基地積累數據。

此次任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第4次載人飛行任務,是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33次發射任務,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543次飛行。

目前,空間站組合體已進入對接軌道,工作狀態良好,滿足與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交會對接和航天員進駐條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