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鳳台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鳳台曲》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鳳台曲》五言律詩,作者是李白,由在唐朝時作出此詩,體裁為樂府詩。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65卷第22首。此詩與《鳳凰曲》取材相同,詩旨卻不相同。前詩詠愛情,此詩詠遊仙。詩人仰慕簫史、弄玉雙雙成仙而去。詩分兩段。

此詩與《鳳凰曲》取材相同,詩旨卻不相同。前詩詠愛情,此詩詠遊仙。詩人仰慕簫史、弄玉雙雙成仙而去。詩分兩段。前四句寫弄玉跟仙人簫史學吹簫、成婚配,又產生了成仙之意。"別有情"指成仙之意,相對戀人之情而言。後四句寫二人仙去只留下一段美好的傳說。"天借綠雲迎"是說他們成仙到了天上。"曲在"與"空餘弄玉名"都指弄玉跟簫史學吹簫、成婚、仙去的故事。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鳳台曲 </ref>[1]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樂府

作者;李白

作品風格;對簫史、弄玉雙雙成仙的仰慕之情

詩歌字數;40

作品原文

《鳳台曲》</ref>《鳳台曲》 詩詞文句網;</ref>

嘗聞秦帝女,傳得鳳凰聲。

是日逢仙子,當時別有情。

人吹彩簫去,天借綠雲迎。

曲在身不返,空餘弄玉名。

注釋譯文

①鳳台曲,樂府《上雲樂》七曲之一。 南朝梁武帝作,取首句"鳳台上,兩悠悠"為名。《樂府詩集·清商曲辭八·上雲樂》郭茂倩題解引《古今樂錄》:"《上雲樂》七曲,梁武帝制,以代西曲。一曰《鳳台曲》。"隋江總《橫吹曲》:"簫聲《鳳台曲》,洞吹龍鍾管。"

②"曲在身不返"一句,一本做"心在身不返"。

詩詞解釋

曾經聽說秦穆公之女弄玉,傳得鳴奏鳳凰聲的絕技。

那一天相逢天仙子,一見如故,別有親情。

弄玉吹彩簫去,上天遣綠雲相迎。

鳳凰曲還在,弄玉身不返,空餘千載仙名。

作者簡介

李白[2](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公元762年的十一月,李白窮困潦倒,寄居在安徽當塗縣李陽冰處,當時他已經病入膏肓,自知時日無多,將平生詩文手稿全部交給族叔李陽冰,讓他帶管並編輯成集。然後,賦《臨終歌》一首,與世長辭,終年六十二歲。[3]

偉大的浪漫詩人李白,經歷坎坷,一生流離,性格卻始終樂觀,詩風也雄奇豪邁。如果你翻開《李太白全集》,開卷第一篇就是年輕時寫就的《大鵬賦》。他浪漫地不想做人,想做恃才傲物的大鵬;他不想老死於家鄉,渴望像振翅的大鵬那樣去遠征;他不甘於平庸,無時無刻不夢想出人頭地……他還一無所有,在賦中就浪漫地自比為大鵬,相信自己展翅高飛,必將使「斗轉而天動,山搖而海傾」。真是少年壯志可凌雲。

視頻

古詩賞析

參考資料

  1. 《鳳台曲》 古詩文網
  2. 李白簡介 古詩文網
  3. 賦臨終歌而卒的李白,當時是什麼樣的心情?將浪漫進行到底 搜狐首頁,發布時間;2018-08-28 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