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鳳山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鳳山門是明清時期杭州府城的城門之一,位於城南鳳凰山麓,有陸、水兩門並列。杭州城牆於20世紀初至50年代先後拆除,鳳山水門成為唯一一座保留下來的城門,並作為大運河的一部分,先後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世界遺產名錄[1]

歷史

鳳山門是古時候杭州城的南大門。宋高宗趙構偏安江南,把杭州改 為臨安,於南宋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在鳳凰山一帶築皇城,又築外城,城門十三座,此地為大內北門和寧門所在。元初(1276年)元兵進占杭城,不久,南宋皇宮大內毀於戰火,鳳山門也遭毀。元至正十九年重建城牆,在此處築城門名鳳山門(因位於鳳凰山麓而得名),又名正陽門。

今昔

鳳山門位於市區江干區城區中部,為中山南路、萬松嶺路、鳳山路、中河路相關地域名,以門名為地名。城門故址在六部橋西,為南宋大內北門和寧門,元代稱鳳山門,也稱正陽門。

如今,古老城門大多已不復存在,城市的邊界也早已擴張了何止兩三倍。據考證,杭州的旱城門目前已全部不存,今六部橋南的鳳山門為元末張士誠築造,是杭州目前僅存的一座古代水城門。老杭州城門的變遷,從一個側面印證了杭州城市的發展和杭州人居住環境的變化。

建築

鳳山陸門有瓮城,內門朝向北開,內通鳳山門大街(今中山南路),外門朝向東開。門上建有城樓。城牆拆除後,原瓮城位置曾修建尼姑庵,1949年後用作建設原杭州捲菸廠。

鳳山水門門洞為單拱,由北、中、南三層石砌拱券並聯而成,三層拱券均採用縱聯分節並列砌置。北券高3.07米,跨徑5.65米。中券高3.47米,跨徑同北券。南券高2.14米,跨徑4.22米,中有一道方形閘槽作為閘門軌道,北立面兩側上方各有門臼以安插門扇立軸。閘石、門扇現皆不存。門洞上方和兩側有城牆,頂部有女牆、垛口,均為1986年重修。

「鳳山門外跑馬兒」

鳳山門為南宋御街南端,它的旁邊有六部橋,是南宋朝廷三省六部諸官署所在地,為南宋時的政治中心。鳳山門外萬松嶺一帶,是連接江干一帶和遊覽西湖交通要道,風景優美,成為遊人騎馬踏青之處,因此杭州人有「正陽(即鳳山門)門外跑馬兒」的民謠[2]。在古鳳山門的遺址處立有石碑。如今,鳳山門附近被杭州市劃定為歷史文化保護區的有中山南路傳統商業街保護區、南宋皇城遺址保護區、南宋太廟、三省六部遺址保護區。

視頻

鳳山門 相關視頻

古都杭州十大城門系列片-鳳山門(第七集)
走讀杭州:鳳山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