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列寧格勒案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列寧格勒案件
圖片來自thenewslens

列寧格勒案件(俄文:Ленинградское дело),是1940年代末到1950年代初在蘇聯發生的一系列冤案的統稱。冤案導致較為年輕的蘇共高層領導人阿列克謝•庫茲涅佐夫尼古拉•沃茲涅先斯基被槍斃,列寧格勒當地和各地方幹部被牽連。捲入冤案者多在列寧格勒工作過,或和在列寧格勒工作過的蘇共中央第二書記日丹諾夫[1] 關係密切。

發難

1949年1月俄羅斯聯邦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羅季奧諾夫書面通知馬林科夫全俄貿易博覽會在列寧格勒開幕,這一活動是蘇聯部長會議和國家計委批准的,為的是促進戰後經濟,改善列寧格勒圍困倖存者生活。馬林科夫則宣稱這一活動是庫茲涅佐夫和羅季奧諾夫等人未經中央委員會批准搞的,所以不合法。認為這是用全國預算來支持列寧格勒的發展。同時在二月份,蘇共政治局對1948年12月的一封匿名信做出了反應,來信稱列寧格勒當局操縱選舉,宣稱自己獲得了人民的全票支持。政治局認為這是列寧格勒市委第一書記彼得•謝爾蓋耶維奇•波普科夫|Попков, Пётр Сергеевич|波普科夫試圖將列寧格勒獨立於中央委員會之外的行為,並將庫茲涅佐夫和羅季奧諾夫牽連在內。

庫茲涅佐夫、羅季奧諾夫和波普科夫被定義為「反黨行為」之後,沃涅茲先斯基也因為「波普科夫希望他成為反黨行為的保護人,雖然拒絕但未向政治局報告這一活動」而被牽連,於當年3月被免去國家計委主席職務賦閒在家。他多次要求辯白,並未被允許,後來在家撰寫了《共產主義的政治經濟學》書稿。對於斯大林在發動批判中的作用,莫洛托夫推測既不能說是他親自搞得,也不能說未經他點頭。

背景

二戰之後,約瑟夫•斯大林開始大力提拔年輕幹部。列寧格勒市第一書記阿列克謝•庫茲涅佐夫被提拔為蘇共中央書記處書記,負責監督拉夫連季•帕夫洛維奇•貝利亞負責的國家安全局內務部的工作;主持戰時經濟工作的尼古拉•沃茲涅先斯基被任命為國家計委主任,負責重建;阿列克謝•尼古拉耶維奇•柯西金升任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三位年輕幹部的特點是都曾在圍困中的列寧格勒任職,為列寧格勒的堅守做出過突出貢獻,且都與蘇共中央第二書記,原列寧格勒第一書記日丹諾夫關係密切。

這種提拔意味着斯大林在考慮接班人的問題,赫魯曉夫認為這是因為此時斯大林已不再信任貝利亞馬林科夫莫洛托夫等舊人,希望庫茲涅佐夫可以接替馬林科夫,而沃茲涅先斯基可以負責主持部長會議,柯西金負責財政方面的工作。這種安排很快產生了新舊衝突。庫茲涅佐夫對貝利亞的監督讓其不滿,莫洛托夫和米高揚在回憶中均認為他還不具備在這個位置上的條件。而沃茲涅先斯基的桀驁個性也讓他得罪了貝利亞和馬林科夫。

1946年主管航空工業的馬林科夫因「諾維科夫案件」受牽連,被趕出中央政治局,馬林科夫的政治對手日丹諾夫趁機發動了清洗馬林科夫政治勢力的活動。1947年9月到1948年7月,庫茲涅佐夫在列寧格勒發動清洗活動。但日丹諾夫的病重和很快去世改變了形勢。1948年7月斯大林被貝利亞說服,讓馬林科夫重新回到蘇共中央擔任中央書記處書記,很快馬林科夫就和貝利亞接近,開始降低斯大林對「列寧格勒派」的信任。

參考文獻

  1. 日丹諾夫,zhi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