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列那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列那狐》,德國敘事詩。約·沃·封·歌德(見「浮士德」)作。1794年在柏林出版。1913年在慕尼黑出版第100次再版本。開明書店20年代出版鄭振鐸的中譯本。中華書局1926年出版君朔的中譯本,書名《狐之神通》。

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詩作為古希臘的無韻6音步詩體,取材13世紀高地德語時期的民間動物故事,參照了戈舍德1752年發表的版本,於1793年寫成,共分12歌。作者自稱創作時沒有改動內容和情節,因而只相當於「翻譯和改寫」之作。內容敘述獸王獅子舉行宮廷會議,只有狐狸列那沒有到會。狐狸奸刁陰險,作惡多端,為群獸所憎恨,他擔心狼、熊、獾、貓等會在獅王面前告發他它,因而拒不出席。獅王先後派出狼和貓到狐穴去傳喚列那到會,狼和貓都上了它的當,差點把命也送掉。列那的近親獾去後,才說服列那到了會。狐狸在宮廷受到了獸王的審訊,並被判處絞刑。列那在絞刑台上假意揭發一起陰謀事件,偽稱他埋藏了一批財寶,打動了獅王的心,獲得赦免,列那狐的死對頭狼和熊卻被作為謀叛者投入了監獄。列那謊稱去羅馬取寶,脫身回到洞穴,殺死了陪同前去的兔子,還叫雄羊把兔子的頭帶回去。獸王發覺自己受了騙,在其他動物的提議下,派兵前去狐穴征討。列那狐洞察獸王的意圖,主動到宮廷去為自己進行辯護,還贏得了它的朋友們和獸後的支持。狼對此十分不滿,要求和列那狐決鬥,列那狐機智地取得了勝利,被獸王封為宰相。列那狐不願在宮廷侍候獸王,仍然愉快地生活在自己的狐穴里。

詩作以眾多的動物影射當時各階層的代表人物,諷刺封建社會的官僚、騎士、僧侶及其腐敗現象,表現出對受壓迫的下層民眾的同情。

相關信息

名著是書籍中的精華。它標誌着人類認識發展的水平,影響乃至支配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影響乃至支配社會的各種實踐活動[1]。《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篩選出價值高、作用大、影響廣的一萬部名著,把它們匯集一起,根據科學文化知識體系的區別和聯繫加以分門別類,並逐部作出精要的詮釋。可以說,這是對科學文化的一次總結,是一項很有價值的科學文化建設工程。這部辭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書[2]

視頻

列那狐 相關視頻

兒童故事 - 列那狐偷魚
《列那狐的故事》教育部語文新課程標準推薦篇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