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兆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兆吉
圖片來自名人簡歷

劉兆吉 劉兆吉(1913—2001 ),中國現代心理學家,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文藝心理學家、心理學史家、美育心理學學科創建者,西南大學原教育系主任、校學術委員會文科主任,原四川省心理學會理事長、重慶市心理學會理事長、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全國教育心理專業委員會主任,是建國後中國最有影響的老一輩心理學家之一。

人物生平

劉兆吉先生1913年4月4日生於山東青州市西鄉潘村。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其父劉繼孟因生活困苦,被迫應招赴歐洲當華工,在前線挖戰壕、築路、背炮彈等等。1926年考入山東省立第十中學讀書。1930年考入山東省立第一師範學校讀書。九一八事變爆發,參加濟南學生赴南京請願。1933年師範畢業後,在山東任教兩年。1935年考入南開大學哲學教育系讀書。12.9運動爆發,再次參加南下請願,要求國民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南開大學被日軍轟炸,師生四散。劉兆吉本打算去前線參軍,忽得到其師黃鈺生先生來信,說學校已在長沙與北大、清華合併為長沙臨時大學,遂前往匯合。但很快,南京淪陷,戰火再次逼近,長沙臨時大學被迫西遷。劉兆吉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湘黔滇」步行團,由長沙徒步走到昆明。在路上,他受到老師聞一多的啟發,從事採風工作,沿途採到民歌民謠2000多首,最後精選了771首編成《西南採風錄》(1946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1991年台灣商務印書館再版,2000年北京商務印書館再版)。該書由朱自清、聞一多、黃鈺生作序,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西南聯大成立以後,劉兆吉發起成立了該校第一個文學社團——南湖詩社,因位於蒙自分校南湖畔而得名。該社團的成員有:劉兆吉、向長清、查良錚(穆旦)、趙瑞蕻、劉授松、周定一、劉重德等等。他們後來都在各自的領域有重要影響。1939年大學畢業,經黃鈺生先生推薦,去張伯苓所在的重慶南開中學工作,教授語文、歷史並從事行政工作,先後任教務主任、教導主任。1945年8月,抗戰勝利結束,即被任命為山東省政府教育廳督學,經張伯苓、喻傳鑒再三挽留,沒有赴任,仍然在南開中學工作。1946年8月,受四川教育學院院長柴有恆,教育系系主任陳劍恆聘請為教育系副教授,講授《發展心理學》等課程。1950年7月,應重慶大學之聘,任教育系副教授,講授《教育學》、《心理學》等課程。1951年因院系調整,重慶大學教育系併入西南師範學院教育系。1952年,進北京師範大學教師進修班學習蘇聯心理學,並參與編寫《普通心理學》。1956年,劉兆吉加入中國共產黨。1957年,任教育繫心理學教研室主任。1959年,赴京參加教育部與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領導下的教材編寫組,編寫全國通用的《普通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兒童心理學》。1962年,重慶市心理學會成立,當選為理事長。

1966年,文革爆發,劉兆吉被誣陷為走資派、修正主義分子、反動學術權威,遭揪斗、抄家、停發工資,被趕進教育系牛鬼蛇神勞改隊勞動。十年文革,劉兆吉遭受不公正對待,經歷巨大磨難。1976年文革結束後獲平反,任教育系系主任。1978年晉升教授,為文革後西南師範學院第一批晉升正高職稱的教師。

改革開放以後,時代的春風喚醒了知識分子的創作熱情。此時雖已步入老年的劉兆吉卻迎來了自己學術生涯的頂峰時期。他先後完成了自己最重要的幾部學術著作:《美育心理研究》、《美育心理學》、《高等學校教育心理學》、《文藝心理學綱要》、《劉兆吉文藝心理美育心理研究文選》、《劉兆吉詩文選》等等。他在自己學術生涯的總結時期提出了「美育心理學」這一全新的學科概念,並在人生最後20年裡致力於這一學科的研究和發展。1986年,他招收了全球首批美育心理學方向研究生3名,使這一學科的持續性發展獲得了保障。通過多年的團隊努力,「美育心理學」獲得了長足的發展,逐漸獲得了學術界的認可。國際國內學術界也逐漸意識到,這是一個在世界範圍內尚無人涉足的研究領域,是中國心理學家對人類心理學發展的特殊貢獻。在未來,它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主要成就

西南採風錄1937年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南遷至湖南成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1月,長沙臨時大學決定西遷昆明,成立西南聯大。其中300多名有志於社會文化考察的師生組成「湘黔滇旅行團」,從長沙步行到昆明。劉兆吉受聞一多先生啟發:「好的詩歌來自民間」,沿途利用各種機會採集流行在民間的歌謠,68天中共記錄各類歌謠2000多首。在2000多首歌謠的基礎上,劉兆吉經過分辨、整理,選擇出771首歌謠,編成此書。書前有朱自清、黃鈺生、聞一多分別寫的序言,並有編者寫的「弁言」和西南採風經過,對西南採風的緣起和過程都有較為具體的介紹說明。還載有編者所著「歌謠區域的方音與國音之比較」,從語音上指出民歌中表現的各地方音聲母、韻母與國語(20、30年代制定的漢語標準音)讀音的某些不同,以便於讀者更好地欣賞和理解民歌的內容和韻律。本書700多首歌謠按類排列,共分六類,即情歌、兒童歌謠、抗日歌謠、採茶歌、民怨、雜類。其中情歌有640首,占總數的90%以上。在各類歌謠前,有簡要的內容解釋和理論闡述,有些歌謠附有說明或小注(如某些內容或字句的解釋或採集過程、地點、對象的說明等)。書末有總結和附錄。 教育心理學劉兆吉早年就讀於天津南開大學哲學教育系,後又就讀於西南聯大哲學教育心理系,因此偏重於教育心理學研究。在他後來創建美育心理學的成果中,依然滲透着教育心理學的底色。改革開放以後,他參與了由潘菽主編的《教育心理學》編寫,這部著作在中國教育心理學史上有重要地位。1995年,劉兆吉又接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研究項目,完成了《高等學校教育心理學》。他曾擔任中國心理學會教育心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四川省高級職稱評委會教育學科評審組組長。

文藝心理學劉兆吉早年愛好文藝,一生都沒有放棄對文藝的愛好。編著《西南採風錄》,組織「南湖詩社」,都反映出他這方面的追求。青年時代曾創作小說、散文、戲劇、詩歌若干,均發表於當時有影響的刊物。但他的最終目的還是把文藝和自己的專業結合起來。改革開放以後,他成為中國心理學界最早致力於文藝心理學研究的學者,著有《文藝心理學綱要》和若干重要論文。他認為,文藝心理學可以由文藝理論家、美學家、心理學家從多元角度進行研究,側重點不同,不必強求一致。他個人則側重心理學的角度,這與朱光潛的美學角度,金開誠的文學角度存在一定差異。

美育心理學美育心理學是劉兆吉一生最突出的學術建樹。20世紀80年代以來,他特別考慮到心理學與教育學的有機結合,集以往幾個主要專題研究領域中積累的思想與成果並經進一步提煉,提出了「美育心理」和「美育心理學」這一嶄新的教育心理分支學科概念。 美育心理學(Psychology of Aesthetic Education)是教育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研究美育過程中師生心理活動的特點、效應及其規律,為美育包括藝術教育科學理論和實踐體系的建構提供心理學依據。亦即探討怎樣通過藝術、自然、社會、科學等各種美的事物培養受教育者的審美欣賞力、審美表現力和審美創造力,同時促進其智力、道德品質行為和身心健康等素質全面和諧發展的心理規律。

主要著作

1、《美育心理學》,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2、《美育心理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3、《高等學校教育心理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4、《文藝心理學綱要》,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5、《文藝心理與美育心理》,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

6、《高等學校心理學》,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人物評價

劉兆吉先生是我國有影響的老一代心理學家。他和潘菽、陳立、朱智賢、高覺敷等先生一起,為我國心理學的早期開拓和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在教育心理學、文藝心理學、美育心理學、中國心理學史等領域都有很高造詣,碩果纍纍。特別是他創建的美育心理學,「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範圍里;不僅在今天,而且對未來人類心理學事業的嶄新發展都有重要影響」。他「為發展有鮮明中國特色,也具有充分世界性價值的心理學事業,做出了堅韌而獨特的、功不可沒的貢獻」。

[1] [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