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沖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

劉沖,男,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人物履歷

工作經歷

  • 2021-至今 北京大學 經濟學院,長聘副教授,財政學系副主任,博士生導師
  • 2015-2021 北京大學 經濟學院,助理教授
  • 2013-2015 清華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博士後
  • 2010-2017 世界銀行 研究部,研究顧問

教育背景

  • 2007-2013 北京大學 光華管理學院,經濟學博士
  • 2010-2011 世界銀行 研究部,訪問學者,研究顧問
  • 2003-2007 北京大學 數學科學學院,理學學士
  • 2004-2007 北京大學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經濟學雙學士

研究領域

公共經濟學發展經濟學;文本分析與大數據應用

學術成果

部分英文發表

[1] 「Target Setting in Tournaments: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China」 (with Xing Li, Xi Weng and Li-An Zhou) , Economic Journal, 2019, 129(623): 2888-2915. (獲中國信息經濟學優秀成果獎)

[2] 「Explaining the Urban Premium in Chinese Cities and the Role of Place-Based Policies」 (with Anthony Howell and Rudai Yang),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Economy and Space, 2020, Vol. 52(7) 1332–1356. (區域經濟權威期刊)

[3] 「Highway Networks and Distortions: Firm-Level Evidence from China」 (with Wei Wang, Qunfeng Wu and Hui Zhang), Journal of Transport Economics and Policy, 2021, 55(4). (交通經濟權威期刊)

[4] 「Seller Reputation: From Word-of-mouth to Centralized Feedback」 (with Hongbin Cai, Ginger Jin, Li-an Zho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2014, 34: 51-65.(產業組織權威期刊)

[5]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China」 (with Wei Wang and Qunfeng Wu). Economics Letters. 2019, 174: 74-77.

[6] 「Does Administrative Decentralization Enhance Economic Growth? Evidence from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 in China」 (with Min Wu and Qiang Gong), Economic Modelling, 2021(1).

部分國內權威期刊發表

[1] 「交通基礎設施、市場可達性與企業生產率——基於競爭和資源配置的視角」(與吳群鋒、劉青),《經濟研究》,2020年第7期。(獲商務發展研究成果獎)

[2] 「中小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貸款」(與劉暢、馬光榮),《經濟研究》,2017年第8期。(封面文章)

[3] 「政治關聯與經濟增長:基於衛星燈光數據的研究」(與范子英、彭飛),《經濟研究》,2016年第1期。

[4] 「高速公路可達性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影響:來自中國縣級水平的證據」 (與周黎安、徐立新) ,《經濟研究》, 2013年增1期。

[5] 「交通基礎設施、金融約束與縣域產業發展——基於「國道主幹線系統」自然實驗的證據」(與劉晨冉、孫騰),《管理世界》,2019年第7期。(獲曹鳳岐「金融青年科研優秀獎」,洪銀興經濟學獎(青年))

[6] 「行政分權與財政分權的不同效應:來自中國縣域的證據」(與喬坤元、周黎安)《世界經濟》, 2014年第10期。

[7] 「二元經濟環境下的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對人民幣實際匯率的再考察」(與陳儀、張鵬飛)《金融研究》,2018年第7期。(封面文章、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8] 「社會養老保險與我國居民家庭風險金融資產投資——來自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的證據」(與宗慶慶、周亞虹)《金融研究》,2015年第10期。

[9] 「幼年饑荒經歷對個人自雇選擇的影響」(與汪小圈、張紅)《金融研究》,2015年第5期。(年度優秀論文、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10] 「開發區政策與技術創新:來自專利數據的證據」(與吳敏、黃玖立),《經濟學(季刊)》,2021年第5期。

[11] 「國內市場一體化與企業出口行為——基於市場可達性視角的研究」(與吳群鋒、劉青),《經濟學(季刊)》,2021年第5期。

[12] 「稅收努力、徵稅機構和稅收增長之謎」(與周黎安、厲行),《經濟學(季刊)》, 2011年第10期。(封面文章)

[13] 「中國物業稅調控能力研究--基於住宅稅收影響模型的參數模擬」(與龔強、王俊),《管理科學學報》, 2011年第12期。

[14] 「社保降費、融資約束與殭屍企業處置」(與楊龍見、王路),《財貿經濟》,2020年第8期。

[15] 「PPP、資本流動與地區稅率:基於稅收競爭的理論與實證分析」(與袁誠、何西龍),《財貿經濟》,2019年第5期。

[16]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可達性與企業出口產品質量」(與吳群鋒、祁涵),《經濟科學》,2021年第2期。

[17] 「高速公路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來自中國縣級水平的證據」 (與周黎安),《經濟科學》, 2014年第2期。(年度最佳論文獎)

[18] 「財政分權與城鄉居民低保支出」(與吳敏),《經濟科學》,2018年第5期。

[19] 「父母外出務工對農村留守兒童基礎教育的影響」(與段頎、錢留傑),《世界經濟文匯》,2020年第3期。(最佳論文提名獎)

[20] 「層層加碼」與官員激勵:關於多層級地方政府競爭的研究」(與周黎安、厲行、翁翕),《世界經濟文匯》,2015年第1期。(篇首文章、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21] 「中國的工業化:過去與現在(1887-2017)」(與管漢暉、辛星),《經濟學報》,2020年第3期。

[22] 「做市商制度促進股票流動性了嗎?——來自新三板市場的證據」(與趙崇博、錢留傑),《經濟學報》,2019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23] 「清末鐵路建設對中國長期經濟發展的影響」(與顏色、王輝),《經濟學報》, 2014年第3期。(篇首文章)

[24] 「專利質押對企業創新的影響研究」(與耿偉棟、洪欣欣),《北京大學學報》,2019年第9期。

科研項目

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 面上一等資助,已結題。

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 特別資助,已結題。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青年項目,已結題。

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 規劃項目,在研。

國家社科基金 重大研究專項項目,在研。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負責人,在研。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後期資助項目,在研。

獎勵與榮譽

  • 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2022
  • 北大博雅青年學者,2022
  • 商務發展研究成果獎三等獎,2022
  • 北京市普通高校優秀本科畢業論文指導教師,20/21
  • 《產業經濟評論》優秀論文獎,2021
  • 《世界經濟文匯》最佳論文提名獎,2021
  • 第五屆洪銀興經濟學獎(青年),2020
  • 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十七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2020
  • 中國工商銀行優秀學者獎,2019
  • 第八屆北京大學曹鳳岐金融發展基金「金融青年科研優秀獎」,2019
  • 中國信息經濟學優秀成果獎,2019
  • 《經濟科學》優秀審稿人,2018
  • 清華大學優秀博士後,2015
  • 《金融研究》年度優秀論文獎,2015
  • 《經濟科學》年度最佳論文獎,2015[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