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攻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劉攻芸(1900年-1973年8月8日),原名駟業,別名泗英。福建侯官縣(今閩侯縣)人。中華民國經濟、政治人物,1949年國府遷台之際,曾短暫的擔任中華民國財政部部長,基督教上海聖約翰大學校友。

聖經古譯本是指在基督時代前幾個世紀的舊約譯本[1]。希伯來文古抄本十分稀少,古譯文能幫助我們認識古代的希伯來文經文,它們有極重要的參考價值:另一方面,猶太教及基督教的信仰之所以流傳廣泛,譯本是功不可抹的[2]

簡介

陳寶琛的外甥。幼年就讀於福州鰲峰書院。入清華大學,後又入上海聖約翰大學,但肄業。於1919年赴美利堅留學,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於1924年獲得倫敦經濟學院經濟學博士和哲學博士雙學位。

1949年1月,俞鴻鈞隨蔣介石的下野而下台,央行總裁一職由劉攻芸暫代,蔣介石下令機要秘書周宏濤赴上海會見劉攻芸,傳達蔣欲將偷運黃金至台灣。劉攻芸不同意,故意拖延。蔣介石只好瞞過劉攻芸,將大量的黃金、美鈔偷運到台灣。劉攻芸離職時撥給李宗仁30萬美金作為開支,「為此,劉攻芸丟了官,還挨蔣介石大罵一頓」。李宗仁在《李宗仁回憶錄》曾寫道,「劉(劉攻芸)和翁(翁文灝)都得到了我最大的尊敬,因為在那個時期沒有人想捲入政界,完全是愛國心使他們為了國家的利益而不顧個人的利益。」在解放大軍渡江前夕,劉攻芸經廣州赴台灣,因不受蔣介石重用,後去香港

1950年,舉家遷居新加坡。曾於新加坡擔任新加坡華僑銀行顧問及華僑保險公司董事經理等職。晚年替朋友作保而大量負債,曾前往馬來西亞經營開礦事業,但因缺乏資金,事業並不順利。1973年7月因急性血小板減少症住院,有晚輩前去探望,問他為什麼不留在台灣發展,他回答說「他們不要我」。同年8月8日,於新加坡去世。

視頻

劉攻芸 相關視頻

聖經舊約縱覽1
世界三大宗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