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永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永祝

(1904—1935)男,漢族, 江西德興人。他童年時就幫助家裡幹活,砍柴、放牛樣樣都干。少年時,曾在重溪讀書,學習十分努力,為以後參加革命打下一定的文化根底。1926年,正值北伐戰爭高潮迭起,國民革命風起雲湧之際,劉永祝滿腔熱情地參加當地的革命工作。同年12月,他加入中國共產黨。 [1] 中文名 劉永祝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 出生地 江西省德興縣 出生日期 1904 逝世日期 1935 職 業 革命者 信 仰 共產黨 性別 男 目錄 1 人物生平 2 人物事跡

                                人物生平编辑

1926年秋,參加革命。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後,在金溪、繞二、塘灣、廣財山、花林、橫港等地建立了中共支部。1929年1月,組織領導了金溪、橫港等十幾個村農民革命團舉行年關武裝暴動,取得勝利。旋又當選為德興縣第三區蘇維埃政府主席。4月,率領農民武裝配合主力紅軍擊潰德興靖衛團。1930年2月,率三區革命武裝與全縣赤衛隊配合縣紅軍游擊隊攻打暖水獲勝,建立了六區蘇維埃政府。5月,任德興縣赤衛軍總指揮。8月,當選為德興縣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並任軍事部部長,將縣游擊大隊擴編為赤色警衛連,配合紅十軍和游擊隊、赤衛隊近8000人,阻擊國民黨軍第五十五師,殲敵一個團。1932年底,任德興縣蘇維埃政府副主席兼工農檢查部部長。1933年初,任德興縣紅軍獨立營政治委員、德興縣赤衛軍政治委員。7月,任中共德興縣委書記。12月,任紅軍挺進師政治委員。1935年2月,任紅三十師政治委員,率部參加了保衛閩浙贛省省會葛源的戰鬥。10月,率部轉戰至德興撥竹坑,遭敵包圍伏擊,為掩護部隊撤退,壯烈犧牲 [2] 。

                                     人物事迹编辑

1928年1月初,方志敏主持在弋陽九區窖頭村召開的弋橫等五縣黨員會議,成立中共五縣工作委員會和暴動總指揮部,制定了暴動綱領和公約。在工委書記兼總指揮方志敏領導下,劉永祝率領重溪、繞二、塘灣、楊家塘、水口、花林、橫港、廣財山等十幾個村的農民革命團,參加了著名的弋橫起義。起義後,劉永祝當選為重溪區蘇維埃政府主席,領導農民打土豪、分田地,深入開展以土地革命為中心的農民運動。在金溪、壙灣、廣財山、花林、橫港等地,先後發展一批中共黨員,隨之在各村組建了中共支部。按照紅色政權要有自己紅色武裝的要求,他將重溪的赤衛隊、少先隊組織起來。進行嚴格訓練,逐步成為紀律嚴明、可以衝殺沙場的小分隊。劉永祝率領這支小分隊,主動配合主力紅軍,取得攻打黃柏、會攻暖水、攻克詹家蟬等戰鬥的勝利。 [1] 1929年1月,劉永祝組織領導了金溪、橫港等十幾個村農民舉行年關暴動,取得了勝利。4月,他率農民武裝配合主力紅軍擊潰德興「靖衛團」。1930年2月,他率三區革命武裝同縣赤衛隊一起,積極配合紅軍游擊隊攻打暖水獲勝,隨後組建了六區蘇維埃政府。5月,劉永祝任德興縣赤衛隊總指揮,率領赤衛隊2000餘人,會同紅軍主力和德興縣紅軍第八連,攻打國民黨軍重要軍事據點新營,斃敵21人,繳槍20餘支。並指揮所屬部隊乘勝追擊,一舉攻占德興縣的銀城鎮。 [1] 1930年8月,劉永祝當選為德興縣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會委員兼軍事部部長。為了打破敵人的軍事「圍剿」,劉永祝積極開展擴大紅色武裝的群眾運動,將縣游擊大隊擴編為赤色警衛連。年底,劉永祝率赤色警衛連,配合紅十軍,參加梅溪畈保衛戰。在同國民黨第五十五師對峙中,劉永祝一面加強政治攻勢,宣傳「窮人不打窮人」、「紅軍優待俘虜」的政策,分化瓦解敵軍;一面配合紅十軍,集中兵力殲滅敵軍有生力量。經過十幾天激烈戰鬥,殲敵第五十五師第一六三旅一團,繳槍400餘支。1931年2月,敵第一六三旅向婺源方向逃竄。劉永祝率赤色警衛連配合紅十軍3個團乘勝追擊,在暖水將敵後衛營全殲。24日,劉永祝率赤色警衛連手槍偵察隊40餘人,潛往浙西華埠偵察。隨後配合紅十軍,於3月1日一舉攻克華埠鎮,全殲守軍一個團,為開化、婺源、德興根據地的創建起到了推動作用。 [1] 1932年11月,劉永祝任德興縣蘇維埃政府副主席兼工農檢查部部長。他積極支持方志敏、邵式平同省委書記曾洪易「左」傾冒險主義錯誤作鬥爭。為此,劉永祝的妻子、德興縣青婦部長羅桂玉被誣為「AB團」而慘遭殺害。1933年初,劉永祝任德興縣紅軍獨立營政治委員、德興縣赤衛軍政治委員。7月,他任中共德興縣委書記。10月,中共贛東北省委決定將上饒、德興、樂平三縣獨立營合編為紅軍挺進師。12月,方志敏擔任中共閩浙贛省委書記後,調劉永祝擔任紅軍挺進師政治委員。1934年1月,紅十軍第三十師成立,劉永祝調任紅三十師政治委員,率部參加了葛源保衛戰。11月紅七軍團與閩浙贛軍區紅十軍組成紅十軍團,由方志敏率領繼續北上。這時,劉永祝率紅三十師留在蘇區繼續堅持游擊戰爭。24日,紅三十師掩護閩浙贛省黨政軍機關撤出葛源,向弋橫交界處的磨盤山地區轉移。1935年1月,劉永祝率部轉戰在葛源一帶,同敵軍展開拉鋸戰。數次率領部隊攻進葛源街,從外圍牽制敵軍,保衛省委駐地重溪、廣財山一帶的安全。 [1] 1935年3月,根據中共閩浙贛省委決定,劉永祝與紅三十師師長顏文清、軍區政治部主任塗振農各率三十師一個團,分赴磨盤山、重溪、開化縣分水地區加強各游擊區的作戰力量。劉永祝率部到達磨盤山後,在抵禦國民黨軍及反動地主武裝日夜「清剿」的環境中,他同戰士們同甘共苦,風餐露宿,生死與共,以自己的樂觀主義精神和模範行動教育感染戰士,激勵部隊指戰員堅持艱苦歲月中的革命鬥爭。10月,劉永祝率部轉戰到重溪爆竹坑一帶,遭敵第五十五師第一六三旅的包圍襲擊。 [1] 在大軍壓境、重圍難破的危急關頭,劉永祝沉着冷靜,指揮果斷。他一面令營長康烈源、連指導員姜炳良率領部隊突圍出去,找到贛東北特委,請求支援;一面率部掩護部隊撤離。他和留下的指戰員們,頑強地堅守陣地,拚死阻擊敵人。子彈打光了,就用石頭砸,連續打退敵多次衝鋒。最後,終因寡不敵眾,全部陣亡。劉永祝犧牲時,年僅31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