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澭(759年-808年1月24日[1]),幽州昌平(今北京)人。唐朝中期將領,盧龍節度使劉怦次子,盧龍節度使劉濟異母弟。

  • 劉澭喜讀書,擅武藝,因幫助劉濟襲任盧龍節度使,被授為瀛州刺史。後在繼承人問題上與劉濟不和,遂於貞元十年(794年)率所部軍民一萬餘口歸順朝廷,受唐德宗嘉許,被授為隴右經略使、秦州經略使、秦州刺史。
  • 元和元年(806年),升任保義節度使,累封彭城郡公。劉澭治軍嚴整,輕財愛士,頗得人心,為外族所畏懼。
  • 元和二年(807年),劉澭病重辭官,於入朝途中去世,年四十九。獲贈尚書右僕射,諡號「景」。 [2]

基本信息

姓名    劉澭  
民族    漢族      
官職    保義軍節度使  
爵位    彭城郡公  
追贈    尚書右僕射     
諡號    景    
出生地   幽州昌平
出生時間  759年   
去世時間   808年1月24日 
所處時代   唐朝   
主要成就   鎮保義軍,蕃戎畏之,不敢為寇   

人物生平

家門生怨

  • 劉澭為盧龍節度使劉怦次子,他喜歡讀書,擅長武藝,輕財愛士,頗得人心。他侍奉幽州節度使(即盧龍節度使)朱滔時,常為朱滔陳述逆與順的道理、君臣間的名分,抑止其反叛之心。
  • 貞元元年(785年),劉怦接替朱滔擔任盧龍節度使,但他在不久後便病重。在此期間,劉澭在父親身旁侍奉湯藥,未曾離開。同年九月,劉怦去世。當時,劉澭的異母兄長劉濟正在莫州,來不及趕回,劉澭便以父親的名義召回劉濟,將幽州軍府交給他。劉濟得以繼任盧龍節度使,劉澭於其中起重要作用。
  • 劉濟感激劉澭幫助自己襲位,因而任命他為盧龍軍轄下的涿州(今河北涿州)刺史,之後轉為瀛州(今河北河間)刺史。瀛洲「東負滄海,南馳諸夏,地饒俗雜」,以難以治理聞名。劉澭以身作則,為政平允,使瀛洲治安大為改善,百姓的生產得以恢復。不久後,劉澭被加授御史中丞、本道節度瀛州兵馬留後之官,其後又兼任御史大夫、行軍司馬。後因其母越國夫人逝世,劉澭離職服喪。服喪期滿後,被加授為銀青光祿大夫。
  • 在劉濟剛剛襲任盧龍節度使時,曾答應將來由劉澭接任節度使。但不久後,劉濟任命自己的長子劉緄為盧龍節度副大使,劉澭大感怨憤,便擅自向朝廷上表,請求派兵一千人參加防秋(防禦吐蕃)。劉濟聞訊後大怒,派兵擊破劉澭所部。[3]

拔城詣闕

  • 貞元十年(794年),劉澭為劉濟所逼迫,便向朝廷請求到西邊去保衛隴坻地區。他率領部下士兵一千五百人以及男女家眷一萬餘口前往京城。由於號令嚴明整肅,沿途秋毫不犯,沒有一個人強奪百姓的家畜,德宗對此頗為嘉許。
  • 同年二月初三,朝廷割鳳翔府的普潤、麟遊等縣為行秦州,特授劉澭為隴右經略使、秦州經略使、秦州刺史,以普潤縣(今陝西麟遊西北)為治所,後徙鎮涇原。劉澭不讓人敲着木梆在軍中巡夜,也不設置音樂。士兵患病,劉澭總是親自前往看望;士兵死後,劉澭也親自去前往哀哭。
  •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順宗李誦即位,加劉澭檢校工部尚書之職。同年,宦官俱文珍劉光琦等發動政變,迫使順宗禪位於太子李純(唐憲宗),順宗被尊為太上皇(即「永貞內禪」)。此事發生後不久,有一位山人羅令則從長安前往普潤縣,詐稱太上皇的誥命,向劉澭徵調兵馬,並勸說他再行廢立之事。劉澭並不聽信,而是將羅令則捉送長安,朝廷最終將羅令則連同他的同夥一併杖殺。[4]

威懾蕃戎

  • 元和元年(806年)三月,朝廷記錄劉澭的功勞,升秦州為保義軍,特授劉澭為首任保義軍節度使,並加檢校兵部尚書,封彭城郡公,食邑兩千戶。保義軍為西北外族所畏懼,外族不敢入侵。劉澭常生喟嘆,有收復河湟地區的志向。他屢次向朝廷進言此事,但都未被採納。

病逝歸途

  • 元和二年(807年),劉澭患病,他登記所部士兵,並請朝廷委派別人接替自己的職務。獲准入朝後,於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808年1月24日)歸途中在岐山縣去世,享年四十九歲。朝廷追贈他為尚書右僕射,諡號「景」。
  • 元和三年(808年)十月,朝廷下詔,葬劉澭於京兆萬年縣的少陵原。[5]

人物評價

  • 杜黃裳:①保義節度使劉澭、武成節度使高崇文,皆剛毅忠勇可用。(《唐語林》引)②澭自涿州拔城歸闕,扶老攜幼,萬人就路,飲食舒慘,與眾共之。居不設樂,動拘法令,峻嚴整肅,人望而畏。付以專征,必著勳績。 (《唐語林》引)
  • 李純:澭馭眾嚴肅,固是良將。性本倔強,與濟不葉,危急歸命,河朔氣度尚在。常聞鬱郁扼腕,恨不得名藩,應有深意。……澭生長幽燕,只知盧龍節制,不識朝廷憲章。向者幽系幕吏,杖殺縣令,皆河朔規矩,我亦為之容貸。若使鎮西川,是自掇心腹疾。 (《唐語林》引)
  • 李肇:劉澭拔涿州,兵數千歸朝,法令齊整,雞犬無遺。授行秦州刺史,理普潤,軍中不置更漏,不設音樂,士卒疾者,策杖問之,死者哭之。時人疑其奸雄,後拜節度而卒。(《唐國史補》)
  • 呂溫:至精氤氳,為勇為仁。將昭文德,有此武臣。猛而不殘,靈而能馴。情厲秋霜,氣含陽春。源由堯興,派自漢啟。承光祖考,致美兄弟。通刑練政,達樂知禮。行歸有方,用入無體。中襟湯湯,應變弛張。開則雷電,閉為金湯。能求敵情,善用已長。威不可犯,惠不可忘。靜言未賓,忠憤慷愷。翻翻燕海,固護秦塞。車無停軌,衣不解帶。勤王萬人,瞻我大旆。左(闕)右涇,克壯其聲。目盡西極,塵沙不驚。行人如歸,戰士且耕。隴首烽斷,原川草生。方提金鼓,振國威武。建銘赤山,恢復舊宇。促運僭奪,奇功莫睹。歿而不瞑,足感明主。詔葬九原,寵昭幽魂。介士班劍,送於都門。草陳霜來,樹拱煙昏。萬物有盡,唯石獨存。 (《劉澭神道碑銘》)
  • 劉昫:①喜讀書,工武藝,輕財愛士,得人死力。(《舊唐書》)②其軍蕃戎畏之,不敢為寇,常有復河湟之志,議者壯之。(《舊唐書》)
  • 宋祁:①涉書史,有材武,好施愛士,能得人死力。(《新唐書》)②蕃戎畏懾,不敢入寇。常愾然有復河湟志,屢為朝廷言之,未見省。(《新唐書》)
  • 胡三省:時京西諸鎮諸將,劉澭持軍號為嚴整,故崇文憚之。 (《資治通鑑》注)

史料記載

  • 《劉澭神道碑銘》[6]
  •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三·列傳第九十三》 [7]
  • 《新唐書·卷一百四十八·列傳第七十三》 [8]
  •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三十四·唐紀五十》
  • 《唐語林·卷一·政事上》[9]

參考資料

  1. 《舊唐書·卷十四·本紀第十四》:(元和二年十二月)丙子,令宰臣宣敕:百僚游宴過從餞別,此後所由不得奏報,務從歡泰。保義軍節度使劉澭卒。
  2. 《新唐書·卷一百四十八·列傳第七十三》:及病,籍士馬求代。既還,卒於道,年四十九,贈尚書右僕射,諡曰景。
  3.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三十四·唐紀五十》:(貞元八年)初,劉怦薨,劉濟在莫州,其母弟澭在父側,以父命召濟而以軍府授之。濟以澭為瀛州刺史,許它日代己。既而濟用其子為副大使,澭怨之,擅通表朝廷,遣兵千人防秋。濟怒,發兵擊澭,破之。
  4.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三·列傳第九十三》:及順宗傳位,稱太上皇,有山人羅令則詣澭言異端數百言,皆廢立之事,澭立命系之。令則又雲某之黨多矣,約以德宗山陵時伺便而動。澭械令則送京師,杖死之。
  5. ​《唐故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兵部尚書使持節都督秦州諸軍事兼秦州刺史御史大夫充保義軍節度隴西經略軍等使上柱國彭城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贈尚書右僕射中山劉公神道碑銘》:以三年十月日,列簫鼓虛儀,賜溫明秘器,卜兆十里,會車千乘,葬我景公於萬年縣之少陵原,備哀榮也。
  6. 《全唐文·卷六百三十》.漢典古籍.2016-01-31
  7.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三·列傳第九十三》.國學網.2016-01-16
  8. 《新唐書·卷一百四十八·列傳第七十三》.國學網.2016-01-16
  9. 《唐語林·卷一·政事上》.國學導航.2016-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