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韐
 劉韐劇照[1]

字 號 :字仲偃

別 名 :劉福高

官 職 :京城四壁守御使

追 贈 :資政殿大學士

諡 號 :忠顯

籍 貫 :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

所處時代 :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

出生時間 :1067年

去世時間 :1127年

主要成就 :抗金名將

劉韐[gé](1067年—1127年),又名福高,字仲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北宋末年大臣。

  • 哲宗元祐九年(1094年)進士。調豐城尉、隴城令。遷陝西轉運使,擢集賢殿修撰。徽宗宣和初,提舉崇福宮,起知越州。
  • 宣和四年(1122年),召為河北、河東宣撫參謀官。次年改知建州、福州,尋知荊南,又守真定府。
  • 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充河北、河東宣撫副使,繼除京城四壁守御使。
  • 開封失陷,遣使金營,金人慾用之,不屈,于靖康二年(1127年)自縊而死,年六十一。建炎初年贈資政殿大學士。後賜諡號「忠顯」。[2]

人物話題

人物生平

初顯才能

  • 劉韐從小就在當時被譽為「東南儒宗」的父親劉民生教育下成長起來。劉民生學識淵博,對官場的輕民態度十分不滿,走講學的道路。他的正直和學識,對劉韐產生極大的影響。
  • 劉韐悉心求學,很快就入了太學,宋哲宗元祐九年(1094年)考上了進士,他決心為民辦事,報效國家。年輕的劉韐不久就被委派到江西豐城縣當縣尉,從此走上了軍政生涯。
  • 劉韐任江西豐城縣縣尉時,當地發生大災荒,饑民遍野。他想方設法去當地各個富裕之家,深入動員他們拿出積蓄的糧食,分發給饑民。第二年當地就恢復了生產,他為百姓排憂解難,得到百姓的擁護。
  • 劉韐由豐城調任,當上秦州縣縣令。此時,因不滿朝政昏亂,百姓遭受剝削,而在任滿後立即去遊學。當時,熙河路主帥王厚知道劉韐的為人和能力,召他做經略司幕僚。由於他辦事得力,才能出眾,被升為陝西平貨司。這是有一定軍權的官職。一上任,他的軍隊駐紮在河、湟兩地,也發生饑荒。此地各族雜居,局勢複雜。劉韐了解到這裡的酋長有糧食,就與酋長商量,拿軍隊的金銀和布帛交換糧食,又一次解救了災民。
  • 年輕的劉韐升為陝西轉運使、中大夫、集英殿修撰。

出奇制勝

  • 他在皇城任職時,守郡延路(今陝北地區)軍事統帥劉法,與西夏入侵軍隊作戰,不幸殉難。西夏軍隊得意不已,轉向進逼甘肅,朝廷選將刻不容緩,劉韐已有知名度,就被選為出使延安代理帥職。到了延安,他着手探聽西夏軍隊的兵力部署,進攻路線,研究對策。他決定避開敵軍的前頭精銳部隊,制定出奇制勝的戰略計劃。他的進擊方法弄得對方無所適從,各路部隊被劉韐打得抱頭鼠竄,只得向宋朝俯首稱臣,答應定期向宋朝納貢。劉韐知道西夏有詐,做好了充分準備。果然不出所料,西夏又伺機進攻,可是,他們的詐計被劉韐識破,碰得頭破血流,西夏從此被懾服。這是宋朝著名的一次保衛戰,宋朝暫得安寧。劉韐邊境保衛戰有功,升為徽獻閣待制。 誰知,蔡京再次入朝當宰相,劉韐一氣之下,請准奉詞崇福宮,獲准後,離京同任越州(今浙江紹興)知府。

選材禦敵

  • 宋宣和四年(1122年),遼地的契丹軍隊侵擾邊防,燕州百姓要求宋朝保護,朝廷讓童貫當河北河東宣撫使,劉韐被召為河北河東宣撫行軍參議官。朝廷要聯合金人打契丹,因此,劉韐在河北一帶挑選精良人才入伍,親自審查入伍人員。在此期間,他提拔了表現突出的岳飛,委任他為隊長。

守衛真定

  •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圍攻真定府,大有銳不可擋之勢。朝廷派劉韐鎮守真定。他分析了敵我的軍事力量,便邀來弟弟劉革華和長子劉子羽,組成聯軍,研究作戰計劃。大家一致認為,正面出擊,必定損失很大,只有趕製銳箭強弩迎敵。戰鬥開始,金兵一再變換手法,企圖引宋軍出陣,但劉韐決不上當,每次都以密箭射殺金兵,金兵無法靠近城池,卻被射得死傷無數,筋疲力盡,最後以退兵了結。真定守衛戰得勝,劉韐被升為資政殿大學士。
  • 金兵不久轉頭去攻打山西太原,那裡宋軍勢單力薄,太原被攻陷。朝廷再一次想到劉韐,由他出任宣撫副使,組織兵力收復失地。他在遼州招兵四萬,與解潛、折可求約定同時進攻太原,但是解潛、折可求兵敗,未能出兵,劉韐只得派賈瓊從代州出擊金兵的背後,自己正面進攻,兩面夾攻,收復了五台。這是劉韐的最後一次衛國激戰,也是他軍事生涯的結束。

以身殉國

  • 收復五台後,劉韐調任京城任重要的四壁守衛使,但宰相唐恪相信巫師郭京,說可以用法術制敵,倉卒命令劉韐出兵打金兵。劉韐痛斥郭京,結果得罪唐恪,被免去職務,主管宮祠。
  • 靖康之變後,京城陷落,劉韐又被調到禁中護駕。宋朝廷割地賠款,向金人屈膝求和。劉韐被迫出使與金人議和。金人知道劉韐是良將,派相當於宰相的僕射韓正出面勸降,還答應只要劉韐歸順,就任命他當僕射。劉韐昂然寫下遺書:「國破聖遷,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便沐浴更衣,懸樑殉國。時為建炎元年(1127年),由劉子羽扶靈,運回崇安安葬。 [3]

人物評價

  • 《宋史》:韐莊重寬厚,與人交,若有畏者;至臨大事則毅然不可回奪。初在西州為童貫所知,故首尾預其軍事,及以忠死,論者不復短其前失雲。

史書記載

  • 《宋名臣言行錄續集》卷3
  • 《宋史》卷446[2]

藝術形象

  • 劉韐和岳飛的對話中,劉韐說的話,讓岳飛陷入沉思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