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搜狗問問的圖片

剛,漢字常用字(一級字 ),讀作gāng。此字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 。形聲字,古字形從刀網聲,本義指堅硬,引申有堅強,剛直,僅僅,恰好等意思。後也用作姓氏用字。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剛

拼音; gāng

注音; ㄍㄤ

部首 刂

字級; 一級

異體字; �、㓻、࡬�、ࣗ�、鎠

總筆畫; 6

繁體; 剛

筆順; 253422

字形分析; 左右結構

統一碼; 基本區 U+521A

倉頡; BKLN

平水韻; 下平七陽

四角; 7220₀

五筆; MQJN(86);MRJH(98)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強斷也。從刀岡聲。古文剛如此。古郎切

摺疊說文解字注 強也。

強者,弓有力也。有力而之也。周書所謂剛克。引伸凡有力曰剛。

從刀,岡聲。古郎切。

十部。

康熙字典

《唐韻》古郎切。《集韻》《韻會》《正韻》居郎切。音岡。《說文》:強斷也。從刀岡聲。《增韻》:堅也,勁也。《易·乾卦》:大哉乾乎,剛健中正。司馬光《潛虛》:剛,天之道也。

又作㓻。《史記·樂書》而民㓻毅。[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