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刺毛紅孩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刺毛紅孩兒
刺毛紅孩兒原圖鏈接

中文學名:刺毛紅孩兒

拉丁學名:Begonia parmata D. Don var.
crassisetulosa (Irmsch.) J. Golding et C. Kareg.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側膜胎座目

亞 目:山茶亞目

科:秋海棠科

屬:秋海棠屬

種:紅孩兒

變 種:刺毛紅孩兒

命名者及年代:J. Golding et C.Kareg.,1984

刺毛紅孩兒原圖鏈接
刺毛紅孩兒原圖鏈接
刺毛紅孩兒原圖鏈接
刺毛紅孩兒原圖鏈接


刺毛紅孩兒(學名:Begonia parmata D. Don var.crassisetulosa (Irmsch.) J. Golding et C. Kareg.)是秋海棠科,秋海棠屬多年生具莖草本植物裂葉秋海棠的變種。莖、葉柄和葉片下面均被長硬毛;葉片輪廓卵形,上面褐綠色,基部斜心形,邊緣有齒,裂片近三 角形,花玫瑰色,花被片外面被粗硬毛。苞片膜質,卵形,花葯長倒卵球形,子房長圓形,蒴果下垂,種子橢圓形極多數,6月開花,7 月開始結果。

分布於中國雲南西部和西南部。生山坡常綠闊葉林下,溝邊雜木林下或山谷林下潮濕處石上,海拔1500-3200米。 [1]

形態特徵

多年生具莖草本,高20-50厘米。根狀莖伸長,長圓柱狀,匐匐,直徑5-8毫米,節膨大,節間長8-20毫米,節處有殘存褐色的鱗片和細 長纖維狀之根。莖直立,有明顯溝紋,被褐色交織綿狀絨毛,老時脫落減少。

莖、葉柄和葉片下面均被長硬毛;葉片輪廓卵形,長9-12厘米,寬6-8厘米,基部斜心形,成90度之角,邊緣有疏而小之齒,裂片近三角形,長1-2厘米,上面被短粗圓錐狀硬毛;

花粉紅色,4至數朵,呈2-3回二歧聚傘狀花序,一次分枝長5-11厘米,二次分枝長(1-)1.5-3.5厘米,均有明顯溝紋,密被褐色交織絨毛;苞片大,外面被褐色絨毛;雄花:花梗長1-2厘米,被褐色毛;花被片外面被粗硬毛,長約1.5-1.7厘米,寬約8毫米,先端圓,外面被柔毛,內輪2枚,寬橢圓形,長約8毫米,寬約6毫米,先端圓,雄蕊多數,花絲離生,長約1 .5毫米,整體呈球狀,花葯倒卵球形,長約1毫米,先端微凹;雌花:花被片4-5,外面寬卵形,長8-10毫米,外面被柔毛,向內逐漸變小;子房長圓倒卵形,長6-7毫米,直徑約5毫米,外面被褐色的毛,花柱基部合生,柱頭2裂,外向螺旋狀扭曲呈環形。

蒴果下垂,梗長2.5-3.2厘米,疏被或近無毛;輪廓倒卵球形,長約1.5厘米,直徑約8毫米,近無毛,具不等3翅,大的長圓形或斜三角 形,長1.1-2厘米,有明顯縱紋,無毛,其餘2個窄;種子極多數,小,長圓形,淡褐色,光滑。花期6月開始。,果期9月開始。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500-3200米的山坡常綠闊葉林下,溝邊雜木林下或山谷林下潮濕處石上。生長適溫為19-24℃,冬季溫度不低於10℃,光照 的反映是敏感的。一般適合在晨光和散射光下生長,在強光下易造成葉片灼傷。排水好,腐葉土層的林下或岩石縫隙中,這對根部生長 和發育極為有利。適合生長在pH值6.5-7.5的中性土壤。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雲南西部和西南部。模式標本采自騰越東部。

病蟲防治

細菌性病害由斑點病菌引起的葉斑病症狀:秋海棠非常容易被該種菌所侵染,但是許多生產者對之沒有足夠的重視,並不認為這是一種 病症,因為葉片邊緣壞死和葉片斑點是最常見的,幾乎所有類型的秋海棠都曾經出現過這種情況。

控制方法:控制該病的最佳方法是在植物開始扦插繁殖之初就盡力避免感染病菌,發現病株後就及時集中銷毀;此外要儘量減少採用植 株頂部灌溉的方式,這樣也會抑制病情的發生和擴散;稍微降料的濃度也可以降低病害的發生。

由漆斑菌引起的秋海棠葉斑病症狀:病症一般出現在秋海棠葉片邊緣、葉尖和破損葉片的葉脈上。壞死區域呈現黑褐色,然後是水漬狀 。診斷方法是下部的葉片經常會不規則形狀的孢子群,中央呈黑色,但邊緣為白色。

控制方法:噴灑殺真菌藥劑、減少植株受傷和將肥料儘量降低到一個合理的水平都可以減少該病生。

真菌病害(1)由葡萄孢菌引起的灰霉病症狀:秋海棠葉片灰霉病經常發植株的下部,尤其是根莖處與基質接觸的地方更容易感染病菌,被水浸潤的病斑很快會擴散到整個葉整個植株,受害區域呈現壞死斑點,逐漸由褐色轉變為黑色。當夜間溫度較低、白天溫度較高而且 濕高時,病原孢子生長加快,受害的葉片上會長出灰綠色的霉狀物。

控制方法:在冬季溫度較低的月份控制葡萄孢真菌的擴散成為栽培管理中的重要環節,而降低灰發生和擴散的重要方式是促進葉片加快 乾燥、降低溫室內的空氣濕度。

植物文化

花語:秋海棠又稱相思草。中國人予以「相思」、「苦戀」因其又名「斷腸花」,故又寓意「斷腸」。這在陸游與唐婉、寶玉與黛玉的相戀過程 中,秋海棠都成為相思、苦戀的見證。法國人則將秋海棠視為真摯的友誼。歐美花語組合認為秋海棠是親切、誠懇的意思。

詩詞:清朝著名詩人納蘭性德《臨江仙》詞作:「六月闌干三夜雨,倩誰護取嬌慵。可憐寂寞粉牆東。已分裙衩綠,猶裹淚綃紅。曾記鬢邊斜落下,半床涼月惺忪。舊歡如在夢魂中。自然腸欲斷,何必更秋風。」

明清兩朝是秋海棠的風光年代,人們常將之栽種在屋後或院落的背陰處。因為秋海棠易於栽種,折斷的莖直接插入土中,往往能夠成活 。大片栽種之後不用精心打理,也可在每年秋天照常開花。清人編纂的《廣群芳譜》中稱:「性好陰而惡日,一見日即瘁,喜淨而惡糞。」

革命志士秋瑾很是喜愛這種花,覺得自身的氣質與秋海棠略同,還專門為之賦詩一首,既是詠花,又是言志:「栽值恩深雨露同,一叢淺淡一叢濃。平生不藉春光力,幾度開來斗晚風。」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