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劍閣古城劍閣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自南北朝宋大明中(公元457棗464年)置南安郡,至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相繼有:南齊、梁置安州;北魏、北周置始州普安郡,隋置普安郡;唐、五代置劍州,民國二年(1913年)廢州改劍閣縣,1935年又置劍閣專署。

目錄

基本情況

四山環繞的劍閣縣城,北有涓涓傍城東門過聞溪河,東南有秀麗的鶴鳴山,川陝公路傍城東門過聞溪河,終日車如流,人如潮。那橫跨聞溪河上的鋼筋混凝土公路橋,原是平板石橋,名武侯橋,是諸葛亮率兵北伐時所造。佇立橋上,扶欄眺望,便可見面城東門殘存的古城牆。明正德年間(1515年後)劍州知州李璧主持修築的城牆,呈桃形狀環繞古城,周長1582米,現只存528米。那青石壘砌,中心夯土,高5米。厚3米的城牆,仍能看出當年城牆的雄壯。古城東門,便是東西走向橫穿城池的主街道。古城原有城門6座,東門曰「青陽」,西門曰「德勝」,南門曰「化成」,北門曰「漢陽」,東北門曰「迎思」,西南門曰「鶴鳴」。現只存南門、西南門。南門,門洞深4.5米,寬3.45米,雙扇木門外護鐵皮,乳釘突凸。昔年戈矛相搏,只需緊閉城門,便可固守。門洞青石拱成,題額「秀分閬苑」;兩帝石柱上有野鹿銜花、吉祥花紋的浮雕;門洞上方高築着箭樓,重檐歇山式的屋頂上鋪蓋着筒形陶瓦,飛檐翹角。昔年古風,一覽無餘。進南門,即是巍峨的鐘鼓樓。鼓樓高19.5米,重檐逐層收縮,形似寶塔,凌空翹角飛檐,氣勢俊秀。樓三層,皆被七根四方形的巨大石柱,九根通圓木柱撐托,行人車馬皆能穿行樓下。鐘鼓樓[1]東西與主街道相接,北與火神廟緊緊相依。鐘鼓樓是古城普安鎮之中心。登臨鼓樓,一覽眾街,全城風貌盡收眼底。

景區級別

風景名勝區劃分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省級風景名勝區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自然景觀人文景觀能夠反映重要自然變化過程和重大歷史文化發展過程,基本處於自然狀態或保持歷史原貌,具有國家代表性的,可以申請設立國家級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由國務院批准公布。

省級風景名勝區,具有區域代表性的,可以申請設立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風景名勝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視頻

劍閣古城 相關視頻

劍閣普安古城


劍閣縣全景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