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勵杜訥(清朝官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勵杜訥(清朝官員) 1628-1703,字近公,一字澹園,直隸靜海(今天津市靜海縣)人。初以杜姓為生員,後恢復勵姓。特授編修,官刑部侍郎,諡文恪。

基本資料

姓名:勵杜訥

性別:男

字:近公

出生年月:1628年

朝代:清代

籍貫:北直隸河間府靜海縣

民族:漢族

身份:清代官員、學者、書法家

人物經歷

  勵杜訥出生於浙江,早年失去父母,由杜姓養父收養,故改名為杜訥。

  他精於書法,清朝順治六年(1649年)為諸生。

  康熙二年召求善於書寫之文士,訥以諸生試第一,參纂世祖實錄。

  康熙十九年(1680年)特授翰林院編修,充日講起居注官。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復原姓,名勵杜訥。

  歷官右贊善、左贊善、翰林院侍講光祿寺少卿通政使司參議右通政、太僕寺卿、宗人府府丞、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官至刑部右侍郎,四代皆通書畫。

  諡文恪。雍正元年(1723年)追贈禮部尚書、太子太傅。

  有子勵廷儀為進士。

勵杜訥在朝廷選拔善書之士的考試中被錄取後,正值宮殿更換匾額,眾翰林奉敕書寫匾文,皆不如皇上意,只有勵杜訥所書被選中。他曾經剪方寸紙100片,每片紙上寫同一個字,再將100片紙疊放在一起,字體大小、筆畫粗細以至結構精確到分毫不差,其功力可見一斑。

勵姓起源

  第一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商王太庚給一姬姓英雄的賜姓,屬於帝王

  百家姓中的一支

  賜姓改姓為氏。

  傳說,在商朝時期,「勵」表示有極其厲害的力氣。當年,有一位上得山擒猛虎,下得山捆蛟龍的姬姓的男子,因其勇力過人,被商王太庚賜姓為勵氏。 那時候,人們最看重的就是勇猛和大力,得到這樣的賜姓,也足也榮耀一時了。於是勵氏就世代傳了下來。

  第二個淵源:源於姜姓,出自姜子牙的後代齊國國君齊厲公,屬於原以帝王諡號為氏,後又以帝王賜姓改姓為氏。

  姜子牙的後代子孫世襲齊國,到春秋時期,齊國君主為齊厲公,後世子孫以王父諡號為姓氏,稱厲氏。 到了清朝初期,刑部侍郎歷桂訥,源出姜姓厲氏「河北靜海」(今天津市靜海縣)的一支,康熙大帝嫌其「厲」字不吉,便將其改賜為「勵」氏,從此河北靜海的厲氏一族改為勵氏。

  第三個淵源:源於古國名,出自商朝時期厲國,屬於以國名為氏。

  商朝時期有一個小封國,叫做厲國,地在河南義陽(今河南南陽)北部的厲鄉,其國後來被周武王所滅。原國人以國名為姓氏,稱厲氏。其中一些厲氏族人後來有在清王朝康熙、乾隆二大帝時期的改姓風潮中,隨河北靜海的厲氏一族改為勵氏者。

  第四個淵源:源於改姓,出自帝王賜姓為氏。

  三國時期,東吳的孫秀背叛國家投奔東晉,孫吳國君主孫皓大怒,改孫秀的姓氏為「厲」,不准他的支裔子孫再姓孫氏。 唐朝時期,唐玄宗李隆基改新興王李晉一族姓氏為「厲」,意在貶責。在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合力推翻武則天之後,稱帝前,唐宗室新興王李晉與太平公主合謀叛亂,李隆基搶先出手,李晉與太平公主事敗被誅。李隆基即位為唐玄宗,追改李晉、太平公主一族人為厲氏,不准其後代子孫再為李氏。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