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信和
包信和 | |
---|---|
包信和 | |
出生 | 1959年8月 |
國籍 | 中國 |
籍貫 | 江蘇省揚中(縣)市 |
民族 | 漢 |
母校 | 復旦大學 |
職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研究領域 | 表面化學與催化基礎和應用研究 |
包信和 (1959年8月 - ) 生於江蘇揚中。[1]
物理化學家,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榮譽會士。
198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化學系,1987年獲該校博士學位。曾在德國馬普學會Fritz-Haber研究所任訪問學者。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先後擔任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瀋陽分院院長和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2017年6月-2024年10月,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
包信和主要從事能源高效轉化相關的表面科學和催化化學基礎研究。
目錄
[隱藏]教育背景
- 1978-09至1982-07,復旦大學化學系,理學學士學位。
- 1982-09至1987-10月,復旦大學化學系碩博連讀,理學博士學位。
人物生平[2]
- 1987年10月-1989年08月,復旦大學化學系任教(講師)
- 1989年08月-1995年05月,獲德國洪堡基金和馬普基金資
- 1995年05月,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現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
- 1997年08月-2000年08月,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助理和副所長
- 2000年08月-2007年02月,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
- 2003年-2015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系主任
- 2009年03月-2014年05月,中國科學院瀋陽分院院長
- 2015年07月-2017年06月,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3]
- 2016年, 英國皇家化學會榮譽會士
- 2018年3月1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 2017年6月-2024年10月,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副部長級)。[4]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能源高效轉化相關的表面科學和催化化學基礎研究,以及新型催化劑研製和新催化過程的開發工作
科研成果[5]
- 創製晶格限域的單中心鐵催化劑,實現了甲烷無氧轉化直接制烯烴和高值化學品。
- 首創氧化物和分子篩納米複合催化劑和催化過程,成功實現煤基合成氣一步轉化直接制低碳烯烴,為碳基資源的高效、清潔利用開闢了新途徑。
- 創製了Mo/MCM-22催化劑,使甲烷直接芳構化制苯的單程收率大幅度提高。
主要獎項
- 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 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
- 周光召基金會基礎科學獎
- 中國化學會-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學貢獻獎
- 陳嘉庚化學科學獎以及國際天然氣轉化傑出成就獎和德國催化協會催化成就獎等獎項
人物評價
- 包信和是中國化學物理領域的優秀科學家,具有較高的學術造詣,政治立場堅定,有戰略眼光,思想敏銳,敢於擔當,組織管理和駕馭全局能力強,熟悉科技管理和高等教育規律,擁有豐富的科研、教學和管理經驗。(時任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白春禮 評)
- 以包信和為代表的學術帶頭人「勇挑重擔,敢為人先」的精神,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他們在世界一流科研的道路上一路奮進,研究方向和課題逐步從「給」任務向「找」任務轉變。(《文匯報》 評)
視頻
大國科學家丨包信和:期待打開催化的「黑匣子」
中科大校長包信和:大學生不要一開始就學人工智能 基礎要打實
參考資料
- 移至 ↑ 包信和 中國科學院
- 移至 ↑ 包信和院士出任中科大校長: 催化世界的領舞者, 如何面對新挑戰? 搜狐新聞
- 移至 ↑ 復旦大學副校長調任中科大校長四年後,包校長兩小時說了32次「蠻好的」,上觀新聞
- 移至 ↑ 「他把一顆心種在了科大」:原校長包信和將近年所獲獎金全部捐給中科大,澎湃新聞
- 移至 ↑ 包信和 復旦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