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化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化峒鎮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靖西市,地處靖西市東南部,東靠同德鄉,西接地州鄉,南鄰岳圩鎮、壬莊鄉,北與新靖鎮交界,距靖西市區12.8千米, 區域總面積93.69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化峒鎮戶籍人口為21796人。

清朝時,屬歸順直隸州;1984年10月,化峒公社撤銷,分置化峒鎮。截至2020年6月,化峒鎮下轄1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化峒街。

截至2019年末,化峒鎮有工業企業5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個。[1]

建置沿革

清朝時,屬歸順直隸州。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設東區及其化峒鄉,屬靖西縣。

1950年,設化峒區,後稱第二區。

1958年,設化峒公社。

1962年,改為化峒區,

1966年,復設化峒公社。

1984年10月,化峒公社撤銷,分設化峒鎮和同德鄉。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化峒鎮下轄化峒街、八德、民強、三友、維新、良豐、愛布、群策、力行、五權10個行政村;下設142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化峒鎮下轄10個行政村:三友村、良豐村、維新村、愛布村、化峒村、八德村、民強村、群策村、五權村、力行村, 鎮人民政府駐化峒街。[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化峒鎮地處靖西市東南部,東靠同德鄉,西接地州鄉,南鄰岳圩鎮、壬莊鄉,北與新靖鎮交界,距靖西市區12.8千米, 區域總面積93.6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化峒鎮地屬岩溶峰林谷地,龍潭河沿岸開闊平坦,境內多為石灰岩山,唯西北部與新靖鎮交界的五嶺為砂頁岩土山。

氣候

化峒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9.5℃,年降水量1700毫米。

水文

化峒鎮境內主要河流有龍潭河(與鵝泉河匯合後稱難河),南入岳圩鄉,境內長13千米。

自然災害

化峒鎮主要自然災害有蟲害、冰雹等。民國十六年(1927年),鬧蟲災,三友、維新兩村顆粒無收。1968年5月17日,化峒遭受大雨冰雹襲擊,五權村水田被淹5天左右,損失16萬元;愛布大隊青年民兵農保國為搶救被洪水淹沒的集體財產而犧牲。

自然資源

2011年,化峒鎮有耕地21675畝,人均1.03畝。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化峒鎮總人口有21082人,其中男性10963人,占52%,女性10119人,占48%,人口密度為平方千米224.71人。

截至2017年末,化峒鎮常住人口為21058人。

截至2018年末,化峒鎮戶籍人口為21760人。

截至2019年末,化峒鎮戶籍人口為21796人。[3]

經濟

綜述

2004年,化峒鎮共有3629人(次)外出務工,外出務工人員匯回款達620萬元,比2003年增長13.5%。

2011年,化峒鎮財政總收入562萬元。

截至2018年末,化峒鎮有工業企業5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個。

截至2019年末,化峒鎮有工業企業5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個。

農業

2006年,化峒鎮完成母牛凍配1768頭,其中黃牛470頭,水牛1298頭,產雜交牛1097頭

2007年,化峒鎮種植烤煙面積3800多畝,新建烤房111座,

化峒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兼種黃豆、紅薯。截至2011年末,化峒鎮糧食種植面積30000畝,總產量1038.60萬千克,人均499.3千克。化峒鎮經濟作物有烤煙、甘蔗、柑、橙、花生、生薑、小蘿蔔等;烤煙、甘蔗、蔬菜、林下養殖等特色經濟產業發達。2009年,化峒鎮烤煙面積達到826.67公頃。2011年,化峒鎮甘蔗產量22500噸,利用冬閒田,在八德、民強兩個行政村創建33.33公頃蔬菜生產示範片。截至2011年末,化峒鎮大牲畜存欄5045頭(匹),生豬年末存欄8946頭,全年肉類產量達163.12噸;家禽存欄39550羽;小流域養殖面積80公頃,全年水產品產量達525噸。

商貿

截至2011年末,化峒鎮有供銷系統職工50人。2011年,化峒鎮社會商品零售額1532萬元,比2010年增長17.85%。

金融業

截至2011年末,化峒鎮境內有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化峒信用社1個,年末各類存款餘額為5237萬元,各項貸款餘額3133萬元。[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化峒鎮有中心小學1所,村小學7所,教學點1個,在校生1403人,教職工9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有在校生931人,教職工101人,初中適齡入學率、小升初入學率均達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化峒鎮主要學校有化峒中學,化銅中心小學,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等。

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化峒鎮有文化藝術站1個。2011年,化峒鎮春節,化峒街民間文藝隊代表縣到百色市參加扮台閣演出。截至2011年末,化峒鎮78個自然屯已完成化街、八德雷屯、八德村派屯、愛布村權屯、三友村耿足屯、民強村江屯、民強村肱屯7座村籃球場建設。截至2011年末,化峒鎮實現村村通文化藝術,公路沿線的24個自然屯實現與縣有線電視台的聯網。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化峒鎮有衛生院1家,病床28張,每千人擁有床位1.3張;固定資產總值35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0名。2011年,化峒鎮醫療機構完成診療4560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為達95%以上。

社會保障

2011年,化峒鎮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8641人,參保率83.7%,60周歲以上老年人基本養老金髮放率達100%。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97.57萬元,受益2.34萬人次;發放五保戶對象救助金11.09萬元;發放救濟糧1.06萬千克;為困難群眾發放二次醫療救助金40.86萬元,受益118人。[5]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化峒鎮有郵政所1處,工作人員5名;有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3個,通信網絡基本覆各村街。

給排水

2001年,化銅鎮建成自來水廠,並有成套淨化設備,原設計供水量為1萬人。截至2011年末,化峒鎮為境內八德、民強、三友、化街、群策、良豐等6個行政村(街)及鎮直單位約8600人生活供水,年供水29.2萬立方米;主要道路兩側均鋪設市政排水管道,長4500米。

供電

2009年,化峒鎮變電站建成投入使用;供電營業所位於文化路口。

交通

化峒鎮有316省道貫穿力行、群策、化街、八德、民強等6個行政村(街),與岳圩、壬莊、同德均有三級柏油路互通。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化峒鎮因鎮人民政府駐化峒街而得名。

風景名勝

觀音岩

觀音岩位於化峒鎮南郊,是一個可同時容納數百人的天然溶洞,岩洞內有在化峒鎮起家後任三省巡閱史、耀武將軍陸榮廷,及兩廣總督譚浩明中將於民國五年(1916年)贈送的牌匾。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