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京第一實驗小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北京第一實驗小學北京市重點小學,創辦於1912年9月5日,坐落在北京琉璃廠古文化街北側,前身是「國立北京高等師範學校附屬小學校」。2019年3月,入選北京市首批義務教育[1]學校管理標準達標學校。

學校歷史

這是北京第一所全新的、有實驗和示範性質的國立。

小學。當年創設該校併兼任首任校長的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長陳寶泉親自為其擬定了辦學目標——。

「她吸納世界最新學理加以試驗,為全國小學改進之先導」。後雖幾易其名,宗旨始終如一。

1955年10月,學校奉令改名為北京第一實驗小學[2](The Beijing NO.1 Experimental Elementary School)。

學校特色

「今日之教育,當以培養國民道德為首務」——。

既為實驗,自無舊制可循,創辦之初的實驗一小必須敢為前人所不為。

之事,創前人所未創之先,為中國之基礎教育闖出一條嶄新的路來。

「獨於小學校中尤以養成善良習慣為要……故對於規則也,必使一一遵守而養成守法之習慣;對於號令也,必使一一遵行而養成從順之習慣;問答舉手,進退以次,以養成靜肅秩序之習慣。

取放用具,須迅速安置物品有定處,隨時督查,以養成尚敏捷、好整頓之習慣;課畢掃除,分處值日,均使竭盡心力誠實服務,以養成清潔勤勞且重公務之習慣;以至姿勢、客儀、言語、行為等,凡一切舉止動作無不注意考察,切實矯正而不肯有絲毫寬假之處,務於學校之中植其完善基礎,使將來處世不至為游惰無用之國民,則直接造福於學生之個人者固多,而間接影響於國家之全體者亦甚大,誠能如斯,則於教育之責尚可謂盡一二也。」

——國立北京高等師範學校附屬小學校首任主任鄭際唐

於是,大至學校辦學宗旨、學級編制,小至課前掃除值日,課中坐、站、讀 、講之姿,以至用品擺放位置、排隊行禮口令,無不詳盡規定。於傳授知識之外,又注重人之行為習慣、品格素質的養成,成為附小自創辦之始的一大特色。

九十年來,數百位園丁的辛勤耕耘換得桃李滿天下。到2002年,學校已送走了八十八屆畢業生,近兩萬人。她還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國家領導人吳學謙、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任建新,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著名數學教育家鍾善基,中科院院士馬大猷、兩院院士張維、著名作家顏一煙、林海音等等都曾就讀於該校。還有許許多多在不同崗位努力工作的普通勞動者,他們都是實驗一小的驕傲!鄧穎超曾作為該校第一位女教師曾此任教。

畢業生語錄

「回憶兒時,家居嬉戲,光景宛如昨」——

寒來暑往,當年稚氣未脫的孩子已是兩鬢斑白的老人,當年嬉戲

玩鬧的操場、讀書認字的課堂也已面目全非,而深藏在每個人心中的記憶卻永不褪色。

「每天下午課後放學前,輪流值日做大掃除,翻椅挪桌,水擦地板,就這樣培養我們從小講衛生愛清潔的好習慣。」

年畢業生李光黔

「尤其使我終生難忘的是,一個比我還小着一歲的男同學,告訴我:他是從一年級就進校的,他的級任是鄧穎超老師。他告訴我:是鄧老師教他認識的第一個字。

是鄧老師把着手教他寫會第一句話;是鄧老師教他懂得了許多知識,學會了許多生活的能力;是鄧老師諄諄教導他:要好好學習,將來做個對國家、對人類有用的人!他鄭重地告訴我:鄧老師是位女老師!」

年畢業生顏一煙

「我入學的時候是在鶴班。當時一附小各班都有一個班級名字,有鶴級、燕級、松、竹、梅、雪、雨、虹……等等。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正中掛着一個班級的旗子。

我們班的班旗是用大紅緞子做的,中間一個白色的仙鶴。你會想象的到它是多麼漂亮的班旗呀!」

年畢業生曹瑛

「勞作教室是專供男孩子用的,備有齊全的工具和工作檯。當時我們學過用竹子做筷子、餐刀和湯匙。女孩子的勞作課則是在後院東邊的小樓上層進行。她們在那裡學過縫紉和烹飪,曾經試做過『薩其瑪』和糖葫蘆。」

年畢業生王朝美等;

翻過一頁頁記載着輝煌與奮鬥的歷史,北京第一實驗小學邁入了一個充滿着無限生機與活力的新時代。

這裡,我們莊嚴寫下實驗一小每一位師生的誓言

「愛國、敬業、愛校、愛生」是我們的光榮傳統;

「把最優質的教育奉獻給每一位學生」是我們的辦學宗旨;

也許你曾來過這裡,在你曾經年輕的歲月,那時我們的校園也依然年輕,充滿了年輕人的朝氣與勃勃的生機——

「在臨街的圍牆裡,高大的洋槐樹,綠蔭籠罩着紅色的二層磚木結構教室樓,特別顯得雅致、幽靜;樓的東面是操場,周圍種了樹,舉目四望,儘是綠色,使人的眼睛感到非常舒服,精神也為之一爽,真是一個良好的讀書的地方。」

年畢業生顧傳洵;

時光飛逝,當年的紅樓早已容顏不再,綠蔭的校園也漸漸褪色。但是,因為有了我們,有了那一張張年輕稚嫩的臉,一雙雙好奇求知的眼,有了我們鮮活的生命和學校不滅的靈魂,古老的校園歷久而彌新,再度煥發出年輕的風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