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外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鳳北鎮隸屬於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地處達州市通川區東北部,東鄰磐石鎮,南與東城街道、達川區三里坪街道毗鄰,西接鳳西街道、雙龍鎮,北與東嶽鎮羅江鎮接壤。轄區東西最大距離7.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6千米,總面積面積43.1平方千米。2019年末,鳳北街道常駐人口8萬餘人。 1952年3月,置北外鄉。1958年9月,鄉改公社。1983年4月,公社改鄉。1987年10月,鄉改鎮。2019年12月1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覆同意通川區撤銷北外鎮,設立鳳北街道,以原北外鎮所屬行政區域為鳳北街道的行政區域。截至2020年6月,鳳北街道轄8個社區。鳳北街道辦事處駐高家壩路511號。 2011年,原北外鎮地方財政收入186.8萬元,比上年增長48%。農業總產值11571.9萬元,比上年增長9.5%,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28.4%。工業增加值5800萬元,比上年增長25%。農民人均純收入8316元。2018年,原北外鎮有工業企業31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1個。[1]

歷史沿革

戰國,屬巴國地。 東漢永元二年(90年),屬宣漢縣(今通川區)。 清,屬達縣清風、明月2鄉。 民國時期,屬達縣第一區;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置東北鄉。

1950年10月,屬達縣城關區。 1952年3月,置北外鄉。 1958年9月,鄉改公社。 1976年2月,劃歸達縣市。 1983年4月,公社改鄉。 1987年10月,鄉改鎮。 2019年12月1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覆同意通川區撤銷北外鎮,設立鳳北街道,以原北外鎮所屬行政區域為鳳北街道的行政區域。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原北外鎮轄肖公廟、石龍溪、高家壩徐家壩、張家壩5個居民委員會,張金、插旗山、田家境、韓家壩、青槓坯、犀牛山6個村民委員會;下設26個居民小組、27個村民小組。 2019年末,鳳北街道轄6個社區居民委員會、5個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鳳北街道轄高家壩、肖公廟、徐家壩、石龍溪、張家壩、韓家壩、犀牛山和雙魚湖共8個社區。鳳北街道辦事處駐高家壩路511號。[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鳳北街道地處達州市通川區東北部,距通川區政府6.6千米,東鄰磐石鎮,南與東城街道、達川區三里坪街道毗鄰,西接鳳西街道、雙龍鎮,北與東嶽鎮、羅江鎮接壤。轄區東西最大距離7.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6千米,總面積面積43.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鳳北街道地處淺丘地帶,地勢東低西高、南低北高。州河分鎮為東西兩部分,兩岸因沖積而形成階地。河東犀牛山、河西鳳凰山平均坡度均在60°以上。海拔高度多在600~800米之間。境內最高點位於鳳凰山牛尾寨,海拔760米;最低點位於肖公廟州河邊,海拔300米。

氣候

鳳北街道屬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熱、秋涼,無霜期長。多年平均氣溫17.3℃,1月平均氣溫6.0℃;7月平均氣溫27.9℃。生長期年平均322天,平均無霜期311.9天。多年平均日照時數1328.2小時,年總輻射116.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211.4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140.1天,降雨集中在每年5月至10月,7月最多。

水文

鳳北街道境內最大的河流州河,從北至南流經境內。長8千米,流域面積44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92.7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明月江。

自然災害

鳳北街道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災害,主要發生在5~9月,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2004年9月5日,特大暴雨導致洲河水猛漲,洪水漲至鎮機關大門口,淹沒沿岸6個居民小組,暴雨引發5處山體滑坡,經濟損失800萬元。

自然資源

截至2011年末,原北外鎮耕地面積7770畝,林地面積22529畝。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原北外鎮轄區戶籍總人口2922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0491人,城鎮化率70.1%。另有流動人口18970人。總人口中,男性14670人,占50.2%;女性14556人,占49.8%;18歲以下5363人,占18.4%;18~35歲7278人,占24.9%;35~60歲12352人,占42.3%;60歲以上4233人,占14.4%。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原北外鎮人口出生率10.8‰,人口死亡率5.4‰,人口自然增長率5.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64人。 截至2018年末,原北外鎮戶籍總人口30022人。 2019年末,鳳北街道常駐人口8萬餘人。[3]

經濟

綜述

2011年,原北外鎮地方財政收入186.8萬元,比上年增長48%。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907.3萬元,企業所得稅187.3萬元,個人所得稅275.8萬元。人均財政收入591元。農業總產值11571.9萬元,比上年增長9.5%,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28.4%。工業增加值5800萬元,比上年增長25%。農民人均純收入8316元。 2018年,原北外鎮有工業企業31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1個。

第一產業

鳳北街道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2011年,原北外鎮生產糧食4166噸,其中水稻1682噸,小麥285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水果等。2011年,原北外鎮蔬菜種植面積2.1萬畝,產量4077噸,主要品種有黃瓜、51豆、茄子、香蔥、蓮藕等;水果種植面積4000畝,主要品種有西瓜、梨、橘、李子等。2019年,原北外鎮達州脆李3000餘畝、圓黃梨800餘畝,鳳北街道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原北外鎮生豬飼養量6.5萬頭,年末存欄3.1萬頭;家禽飼養量85.1萬羽,上市家禽61.6萬羽。

第二產業

2011年,原北外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家,職工6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5800萬元,比上年增長25%。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2家,職工4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500萬元,比上年增長26%。

第三產業

2011年末,原北外鎮有商業網點22個,職工200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5675萬元,比上年增長30%;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000萬元,比上年增長28%。 [4]

交通運輸

鳳北街道境內有鐵路達萬線經肖公廟社區出境;達陝高速公路在徐家壩設有進出口;通航河道1條,長8千米,設6個渡口碼頭。2011年末,原北外鎮鎮區有公交汽車線路2條,公交運營車輛32輛。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原北外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751人,專任教師14人;小學1所,在校生1217人,專任教師4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920人,專任教師4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8%,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原北外鎮有廣播電視2011年末,光纖電纜覆蓋率100%。

體育事業

2011年末,原北外鎮有小型體育場地5個,100%的村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原北外鎮有鄉鎮衛生院1個,病床10張,固定資產總值6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8人,其中執業醫師6人,註冊護士2人;村衛生所9個,鄉村醫生24人,其中6人取得執業資格。2011年,原北外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0675人,參合率98%。

社會保障

2011年末,原北外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223戶,人數7353人,支出1556.5萬元,月人均176.4元;城市醫療救助354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7284人次,共支出75.5萬元,比上年增長68%。

2011年末,原北外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19戶,人數1517人,支出159.7萬元,月人均87.7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5人,支出2.7萬元;農村醫療救助311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517人次,共支出27萬元,比上年增長39%;農村臨時救濟329人次,支出4.8萬元,比上年增長46%。

2011年末,原北外鎮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1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33.6萬元。社區服務設施12個,其中便民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個。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原北外鎮有郵電所1個,征訂報紙、期刊1191份(冊)。固定電話用戶1700戶,移動電話用戶8100戶,寬帶接入用戶560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100萬元。

基礎設施

2011年末,原北外鎮能源發電企業1家,發電160萬千瓦時,年售電量累計完成4960萬千瓦時。鎮區居民天然氣用戶3213戶。

地方特產

達州脆李,四川省達州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鳳北街道為種植區。 達州脆李果實中大,圓形,果頂平或微凸;果面黃綠色,果粉中多、灰白色;縫合線淺、明顯、不對稱;果肉淡黃色,肉質脆,汁液中多,味甜、濃,離核。 2011年12月2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達州脆李」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