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征(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北征》

作品名稱:《北征》

創作年代:盛唐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者:杜甫

《北征》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長篇敘事詩。此詩是安史之亂爆發的第二年,即至德二年(757)八月,詩人從鳳翔到鄜州探家途中所作,敘述一路見聞及到家後的感受。當時宰相房琯被賀蘭進明等人誣謗受賄而論罪,作為左拾遺的杜甫上書為房琯辯罪,觸怒唐肅宗,下三司問罪,得張鎬營救釋放。八月,肅宗命他離鳳翔探家,實為遣歸。全詩以歸途中和回家後的親身見聞作題材,敘述了安史之亂中民生凋敝、國家混亂的情景,陳述了自己對時事的見解。詩人採用以賦為主、有比有興的方法,表現了宏大的歷史內容,顯示出詩人在詩歌藝術上的高度才能和渾熟技巧。

原文

譯文

肅宗即位的第二年,閏八月初一日那天, 我杜甫將要向北遠行,天色空曠迷茫。 這時因為戰亂,時世艱難讓人憂慮,朝野很少有空閒的時日。 想來慚愧,因為只有我一人蒙受皇恩,皇上親自下令允許我回家探親。 我到宮闕拜辭,感到恐懼不安,走了好久尚未走出。 雖然缺乏敢於諫諍的氣魄,總惟恐皇上思慮有所疏失。 皇上確是中興國家的君主,籌劃國家大事,本來就該要謹慎努力。 安史叛亂至今尚未平息,這使君臣深切憤恨。 我只有揮淚告別,但仍戀念鳳翔行宮,走在路上仍然神志恍惚,放心不下。 如今天下儘是創傷,我的憂慮何時才能結束啊! 我拖拖沓沓地穿過田間小路,不見人煙,到處一片蕭條。 路上遇見的人,有很多都是帶着創傷,痛苦呻吟,有的傷口還在流血呢! 我回頭看看鳳翔縣,傍晚時,旗幟還忽隱忽現。 向前登上一道道寒山,屢屢發現戰士餵馬飲水的泉源水窪。 到了邠州郊外,由於地勢低凹,如同走入地底,涇水在邠郊中水流洶湧。 猛虎蹲立在我的眼前,吼嘯聲震山谷,蒼崖好像會崩裂一般。 今秋開滿了菊花,石道上留下了古代的車轍。 青雲激發起高雅的興致,隱居山林的生活也很歡悅。 山裡的水果都很散亂細小,到處混雜生長着橡樹和山栗。 有的紅得像硃砂,有的黑得像點點的生漆。 它們有雨露的滋潤,無論是甜的或苦的,全都結了果實。 遙想那世外桃源,更加想到自己生活的世界真是太差了。 在坡陀上遙望廊州,山岩山谷交相出沒。 我已來到了水邊,我的僕人還落後在坡上(回頭看,因為坡陡,以致他好像在樹梢上一樣)。 鴟鳥在枯桑上鳴叫,野鼠亂拱洞穴。 夜深時,我走過戰場,寒冷的月光映照着白骨。 回想起潼關的百萬大軍,那時候為何潰敗得如此倉促? 使秦中百姓遭害慘重。 何況我曾經墮入胡塵(困陷長安),等到回家,頭髮已經儘是花白了。 經過了一年多,回到這茅屋,妻兒衣裳成了用零頭布縫補而成的百結衣。 傷心得在松林放聲痛哭,並激起迴響,泉流也好像一起嗚咽,聲音顯得悲傷極了。 平生所嬌養的兒子,臉色比雪還要蒼白。 看見了父親就轉過身來啼哭(分別很久顯得陌生),身上污垢積粘,打着赤腳沒穿襪子。 床前兩個小女孩,補綴的舊衣裳剛過兩膝(女兒長高了裙子太短了)。 有海上景象圖案的幛子裂開,因縫補而變得七彎八折。 繡在上面的天吳和紫鳳,顛倒的被縫補在舊衣服上。 老夫情緒惡劣,又吐又瀉躺了好幾天。 奈何囊中沒有一些財帛,救你們寒顫凜栗。 打開包裹取出化妝用的粉黛,被褥和床帳可稍稍張羅鋪陳。 瘦弱的妻子臉上又見光采,痴女自己梳理頭髮。 學他母親沒有什麼擺弄,清早梳妝隨手往臉上塗抹。 一會兒塗胭脂一會兒擦粉,亂七八糟把眉毛塗得那麼闊。 我能活着回來看到孩子們,高興得好像忘了饑渴。 他們問我事情,競相拉着我的鬍鬚,誰能對他們責怪呼喝? 反而使我想起困在賊窩的愁苦,我真的心甘情願受他們雜亂吵嚷。 我剛回來要寬慰心情,生活料理、生計問題,那裡還顧得談論? 肅宗還流亡在外,幾時才可以停止訓練兵卒? 抬頭看看天色的改變,覺得妖氣正在被消除。 陰風從西北吹來,慘澹地隨着回紇。 回紇懷仁可汗願意幫助唐朝,回紇的特性是善於馳騁衝擊。 回紇送來了五千個戰士,趕來了一萬匹戰馬。 這些兵馬以少為貴,唐朝及其他民族都佩服回紇勇猛好鬥。 所用的都像猛鷹飛騰,破敵比射箭的速度還要快。 皇上的心思,是虛心的期待爭取回紇幫助,當時的輿論卻頗為沮喪不願借兵於回紇。 伊水洛水一帶很快就可以收回,長安不必費力就可以攻拔,就可以收復。 唐朝的官兵請求深入,全部是養精蓄銳,要收復敵占的地區,可不必等待。 此舉全面反攻可以打開青州和徐州,轉過來可望收復恆山和碣石山。 秋天本來就多霜露,正氣有所肅殺。 禍機轉移已到亡胡之年,局勢已定,是擒胡之月。 胡人的命運豈能長久,皇朝的綱紀本不該斷絕。 回想安祿山亂起之初,唐王朝處於狼狽不堪的境地,事情的發展與結果不同於古代。 奸臣楊國忠終於被誅殺,同惡的人隨着就被掃蕩、瓦解、離析。 沒有出現像夏及殷商那樣的衰亡,是由於處死了像寵妃褒姒和妲己那樣的楊貴妃。 像周代漢代能再度中興,是靠像周宣王、漢光武帝那樣的明哲。 還有勇武有力的陳將軍,執行誅討奮發忠烈。 如今若不是有你陳元禮將軍,大家就都完了。 淒涼的大同殿,寂寞的白獸闥。 長安居民都盼望着皇帝的旗幟重臨,好的氣象會再向着長安宮殿。 先帝園陵本來有神靈保佑,保護陵墓、祭禮全部執行不能缺失。 偉大輝煌的太宗奠定了強盛的基業,他所創立建樹的功績,實在恢宏發達。 [2]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現鞏義市)。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人稱「詩聖」,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詩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有《杜工部集》傳世。因在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從八品小官)。入蜀後曾在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大曆五年(770) 公年五十九。春,在潭州。夏四月,避臧亂入衡州。欲入郴州依舅氏崔偉,因至耒陽,泊方田驛。秋,舟下荊楚,竟以寓卒,旅殯岳陽。[3]


參考資料

  1. 絕句, 詩詞名句網,
  2. 北征, 古詩文網,
  3. 杜甫簡介與生平, 華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