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升鍾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升鍾鎮位於南部縣西北部,距南部縣城65公里,是國家重點鎮,是百個省級試點鎮之一,是升鍾水庫必經之地。距升鍾水庫7公里,東與升水鎮、雙鋒鄉相接,北與保城鄉相連,西與柳樹鄉接壤,南與永紅鄉、閬中天林鄉相接。鎮幅員面積46.7平方千米,轄25個行政村,129個社,總人口7764人(2017)。

升鍾鎮以種植水稻、小麥、玉米、紅苕、水果、蔬菜為主,以養殖豬、雞、鴨、鵝等家禽為家畜為主,經濟作物以油菜、花生為主,2006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6804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3745萬元,糧食總產6169噸,農民人均純收2430元。

2019年10月2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南充市調整高坪區等7縣(市、區)部分鄉鎮(街道)行政區劃的批覆(川府民政〔2019〕7號):撤銷永紅鄉和柳樹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升鍾鎮管轄,升鍾鎮人民政府駐德豐街20號。[1]

歷史沿革

後漢時曾設晉安縣,元朝時設西水縣,民國時設德豐縣。紅軍長征時期設"閬(中)南(部)蘇維埃政府。1932年,在升鍾場爆發了聞名全川的升鍾寺農民起義。

1976年開始興建升鍾水庫,因位於升鍾區升鍾公社境內得名。

1984年,實行政社分設,撤銷升鍾人民公社,恢復設置升鍾鄉。是年,升鍾鄉部份村組劃歸新置的升水鄉,屬升鍾區。

1986年,升鍾水庫正式建成,是當時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水庫和人工湖。

1992年,南部縣大幅度調整區劃,實行撤區並鄉建鎮,撤升鍾區。

1995年,恢復設置升鍾區工委。

2006年夏秋之際,根據南部縣委、縣政府下發的南委發[2006]39號、南府發[2006]35號文件,撤銷升鍾區工委,升鍾鎮直屬南部縣。

地理環境

升鍾鎮位於南部縣西北部,距南部縣城65公里,東與升水鎮、雙鋒鄉相接,北與保城鄉相連,西與柳樹鄉接壤,南與永紅鄉、閬中天林鄉相接,是4A級風景區升鍾湖的入口,全鎮幅員面積46.7平方千米。[2]

經濟

升鍾鎮以種植水稻、小麥、玉米、紅苕、水果、蔬菜為主,以養殖豬、雞、鴨、鵝等家禽為家畜為主,經濟作物以油菜、花生為主,2006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6804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3745萬元,糧食總產6169噸,農民人均純收2430元。 2014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700元。

旅遊開發為龍頭。1998年4月,升鍾水庫被命名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她北接劍門雄關,東臨閬中古城,南連三總故里,是"三國文化"旅遊線的重要組成部分,總庫容13億萬方,水面長百餘公里,最寬處達3公里,庫內島嶼隨處皆是,水深70餘米,清砌無比,豪無污染,政府先後投入資金300餘萬元建起了升(中)保(城)起義紀念館、水庫度假村、水上娛樂船、豪華油輪、快艇,供遊人賞玩。

升鍾城區更是一座風格獨特的山區城市,三面環水,一面靠山,300 畝的老城山高效觀光農業園區被各種建築群環抱於城中,登高信步,可休閒娛樂,可品嘗各種水果,山頂環視,置身於建築物構成的蓮苔中央,專家評述:"城在山中,山在城中,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秀麗的湖光山澀,優美的山區特色,已吸引上百萬遊客觀光旅遊。旅遊業的開發、帶動了第二、三產業大力發展,旅遊業已成為鎮域經濟的一大支柱產業 。

強鎮富農為根本。已建成春、冬海椒、春冬瓜、秋豌豆、生薑、土豆、冬菜等商品蔬菜基地3000畝,年出欄雞、鴨、鵝、兔50餘萬隻,年出欄山羊5000餘頭,三元雜交仔豬10萬頭,肥豬17000頭,年上市水產品百餘噸等農副產品,特別是無污染的升鍾水庫魚已成為一大品牌,農副產品銷售成都、綿陽、南充、鹽亭、南部、閬中等地,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栽植有大五星枇杷、京艷系列桃、油桃、豐水梨、梨棗、脆香甜柚、蓬萊寂橙、獼猴桃、核桃等優質水果4000餘畝。

豐富的農產品帶動了工商業的發展,建有絲廠、肉聯廠、冬菜廠、酒廠、糧油加工廠、服裝廠、扎花廠等企業10餘家,有2000餘戶個體工商戶,增強了鎮域經濟發展的後勁。[3]

社會事業

中心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醫療站15個;有高中1所,初級中學1所,鎮小學1所,村小學1所;全鎮農村電網改造全面完成,村級公路88公里;移動電話、天然氣等設施完善。鎮建設面積2.8平方公里,場鎮居民住戶1696戶,場鎮人口10898人,建有蔬菜市場一個,集貿市場1個,森林覆蓋率達443%,全鎮基層組織建設健全。

南部縣升鍾職業中學始建於1958年,系南充市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教育部"中央教科所重點課題實驗學校"、"省綠色希望工程學校"、"省林科院科技園川東北示範推廣中心"、"市、縣勞務輸出培訓基地"。2010年7月,南部縣人民政府、南部縣教育局決定原升鍾職中、原升鍾鎮中合併,組建新的升鍾職業中學,開辦有初中、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現有教職工110多人,在校學生近1500人,31個教學班。

職高長期開設有電子電器、機械加工、計算機應用、建築、文秘、旅遊、廣告設計等長線骨幹專業。學校占地70餘畝,建築面積30000餘平方米,綠化面積達40%。[4]

風景名勝

升鍾鎮境內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醴峰觀、西水縣衙遺址、升鍾寺起義紀念館、德豐縣蘇維埃政府遺址、香炷山奇石公園、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升鍾湖、全國釣魚競賽訓練基地、中國青年滑水隊、特技滑水隊水上訓練基地、中國西部最美麗漁村臨江坪等多處景點。

傳統儺戲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升保起義舊址被列為紅色教育基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