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華城的文物古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華城的文物古蹟華城鎮是武狀元李威光故里,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獅雄山遺址,獅雄山古塔、長樂學宮、李威光故居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

1.獅雄山遺址

獅雄山遺址,位於五華縣華城鎮塔崗村獅雄山的南面山崗,屬西漢南越國時期,1982年發現。遺址面積1萬多平方米。1984~1990年發掘768平方米,2012年遺址擴至28萬平方米。在山崗東面平台揭露出一處迴廊形宮殿基址,東迴廊依山勢而築,北高南低,全長34米,內寬2米,廊外側為土築牆體,牆高0.5米~1.3米不等,寬1.6米,外沿用河卵石砌散水面。牆內有柱洞遺蹟,柱距2米~2.5米。南迴廊殘長11米,北迴廊殘長17米,寬度不明。三面迴廊圍繞着一處高台,主體建築已被毀,各處迴廊均有通向高台的踏步台階。整體面積約為1400平方米。遺址內出土大量繩紋板瓦、筒瓦,內壁有乳點紋。有少量瓦當,飾捲雲箭鏃紋,個別中心有「定」字反文。出土陶器有罐、盒、碗、盂、網墜、紡輪等,紋飾以方格戳印紋為特徵。石器有斧、錛。還有鐵鍤、銅鏃等。據遺址位置、遺物年代及有關文獻記載綜合分析,應為南越國趙佗所築「長樂台」行宮。

獅雄山遺址是廣東省現有的8個大遺址中首個進行論證籌建的。獅雄山遺址的發現和城中鈐印封泥的出土,解開了粵東北古縣的神秘面紗,填補了史籍記載的缺失。同時,也充分反映了五華秦漢時期的科學、農業、手工業技術研究價值,為探索南越國建立之前趙佗經營龍川的歷史提供了新線索。

1989年6月,獅雄山遺址被列入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獅雄山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2年4月,入選「廣東省十年十大重要考古發現」名單(2012-2022)。

2.天池古寺

天池古寺,坐落於古循州府(今廣東省五華縣華城鎮秦南越王趙佗勃興之地),地處新橋最高山頂平風台,因高山湧泉而得名。古寺歷史悠久,曾與南華寺,光孝寺並列為廣東省三大古寺之一,古寺始建於東晉年間(358年),已有1600餘年。天池古寺興盛於唐初,最鼎盛之時出家僧眾多達200餘人在寺院安居常住。「文革」期間,古寺被毀,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一場山火把寺院周圍延綿上百千米的原始生態森林一掃而光。古寺也僅有房舍兩間。2012年,在釋戒正師父帶領下,由五華縣人民政府批准重修天池古寺。

3.長樂學宮

長樂學宮,始建於宋朝,歷代隨着縣治的遷徙多有變遷和重建。直至明成化五年(1469年)才建成座落在華城鎮北隅紫金山下的長樂學宮。長樂學宮的建築形制,按中國古代建築的傳統風格建成宮殿式,坐北朝南,左右對稱,設有照牆,靈星門,泮池,戟門,大成殿,明倫堂,崇聖殿,東廡、西廡等,是嘉應五屬中規模最大的學府之一。

長樂學宮結構嚴謹,被廣東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劃歸五華中學使用,成為學習和傳播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建設人才的重要場所。

4.東征軍政治部舊址

東征軍政治部舊址為宗聖祠(曾氏祖祠),位於華城十字街石柱塘北邊,是座清末建築,為客家常見的上五下五三棟進深結構,灰牆瓦頂,石灰地板,石磚天井,門首和上廳左右正面牆上,嵌有人物故事石浮雕。1994年,東征軍政治部舊址被列入為五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被評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5.家風家訓館

家風家訓館原為雁明書屋,前身為周氏私塾,後來學校改制後成為周氏宗祠,2015年改建成華城人文歷史陳列館,2020年初布展了家訓館,旨在弘揚中華好家風、弘揚客家精神。

家訓館共有2個展廳,面積約為40平方米,展示內容包含客家遷徙歷史、客家祖訓、華城姓氏歌、姓氏家訓及家訓經典書籍和名言等。其中,華城姓氏歌涵蓋了華城鎮主要姓氏約60個,各姓氏家訓木雕共70餘制塊,集中展示了最具有歷史價值和時代意義的各個姓氏優秀家訓家規,內容涉及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八德」文化,對於當下「學家訓,立家規,樹家風」的文明實踐有着重要的范導意義。

家風館位於華城鎮城鎮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鍾家祠內,鍾氏宗祠始建於明朝,2017年完成重建,建築為客家常見的上五下五三進深的結構,民國時期曾設縣國民黨黨部、五華日報社,解放後曾設華城農業中學、華城鎮招待所等,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意義。2020年初,華城鎮黨委、政府完成家風館布展。[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