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華山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華山女》
原圖鏈接[桃源圖 圖片來源 ]

作品名稱: 《華山女》

創作年代: 唐代

文學體裁:詩

作者:韓愈

《華山女》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韓愈的詩。[1]

《華山女》是唐代文學家韓愈所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此詩的開頭寫佛教徒由於得到皇帝的支持而招搖撞騙,詐取財物。世代奉道的華山女,為了騙取財物,同時和佛教相抗衡,故設圈套,喬妝打扮,用妖冶的色相迷惑群眾,甚至轟動了宮廷。豪家少年,則如蠅逐臭,追逐這個濃抹艷裝的女道士。此詩運用鋪墊、烘托、誇張等修辭手法,語言幽默冷峻,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這首詩大概作於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唐代,皇帝崇道佞佛,到中唐時期,全國數以萬計的寺廟、道觀遍布京城及州郡名勝之區,數十萬僧民、道士不僅廣占田地,且受十方供養,以致"十分天下之財而佛有七八"。這個勢力龐大的僧侶地主階級,不僅生活奢侈無度,而且四處招搖撞騙,蠱惑人心,成為社會的一大癰疽。根據《資治通鑑》記載,元和十三年(818年),有大臣向唐憲宗上奏說,鳳翔法門寺護國真身塔內有釋迦牟尼佛指骨一節,三十年一開,開則歲豐人安。唐憲家下沼於元和十四年正月迎奉。到時,命室官領禁兵持香花和僧徙迎佛骨入官供奉。於是"王公士庶奔走舎施如不及"(《舊唐書·完宗本紀》),挙國若狂。韓愈當時曾上《論佛骨表》,觸怒憲宗被貶為潮州刺史。從表中所敘事實來看,和這首詩開頭幾句吻合,可能是同一時期的作品。

詩詞正文

白話譯文

街東街西都在宣講着佛教的經典,又撞鐘、又吹螺,使宮廷也為之轟動。

用利誘和威脅的手段大肆宣揚禍福的輪迴報應,聽眾萬頭聳動仿佛排列在水面的點點浮萍。

黃衣道士也在講說道家的仙術,但聽眾寥寥象稀疏的晨星。

華山的女子家中世世信奉道教,她想要驅除佛教等異端而使所有的人都皈依仙靈的道教。

於是她洗去臉上的胭脂而披戴上道家的冠帔,粉白的脖頸、緋紅的臉頰還有青黑的長眉使她妖嬈美麗。

於是她升坐在法壇上宣講得道的真訣,道觀的大門也不許別人隨意打開。

不知是誰暗中傳遞了她傳道的消息,一下子如雷霆震動般傳了開來。

佛寺的聽眾霎時間散得乾乾淨淨,而走向道觀的大路上卻擠滿了達官貴人的車馬。

觀中坐滿了人之後,只好坐在觀外,來得晚的人連地方都沒有,也就無緣聆聽。

入迷的聽眾解下釵釧與環佩紛紛布施,堆起在觀前的金玉光彩照耀令人炫目。

皇宮中的貴人也傳達了召見她的聖旨,六宮中的后妃們也都想瞻仰一下道姑的容顏。

那至高無上的玉皇,似乎也頷首點頭同意她前往,乘龍駕鶴翩然飛去青霄當中。

那些豪門子弟哪裡懂得道的真諦,卻也紛紛馬不停蹄來到她的居處徘徊。

她的居處是雲窗霧閣而隱秘莫測,重重翠幔深處隔着金色的屏風。

只可惜這些人俗緣太重而難以攀上登天的仙梯,空費了青鳥傳信所致的一片至誠心意。

文學賞析

"街東街西講佛經,撞鐘吹螺鬧宮廷。廣張罪福資誘脅,聽眾狎恰排浮萍"。詩的開頭四句,作者以用漫畫式的筆法,為讀者形象地展現出佛教徒"俗講"的盛況。中唐時期,京城長安,處處傳來佛教徒撞鐘擊磬、吹法螺、講唱佛經故事的喧鬧之聲,一直響到九重宮闈之中去了。這就是唐代佛教僧侶盛行的所謂"俗講"。他們借佛經故事大肆宣揚崇佛之福和世俗之罪,恣意地誘惑、恫嚇聽眾,而聽的人卻重重疊疊、密密麻麻,像水上的浮萍那樣飄來盪去。作者僅用四句鋪寫,就把中唐佛教勢力之盛和群眾迷信的狂熱勁兒有聲有色地渲染出來了。

"黃衣道士亦講說"等十六句鋪寫道教與佛教抗衡、轉敗為勝的經過及盛況;為了與佛教徒爭奪聽眾和錢財,道教徒們登壇講道,但在他們的法座之下,聽眾卻如拂曉的星星,寥寥無幾。道教徒們當然不甘心,為了挽回敗局,於是巧施妙計,尋得一個世代崇奉道教的華山年輕女道士來長安講道。這個女道士洗妝拭面,擦脂抹粉,雙眉畫得又黑又長,濃妝艷抹地披上道袍登壇講道。這是一個工於心計的女道士,她揣摸聽眾普遍存在好奇心理,所以她一方面故意緊閉觀門,擺出一副道家真訣不能外傳的樣子,另一方面又暗中派人散布消息。"不知誰人暗相報",不過是詩人使用反跌法虛晃的一筆。突然之間形勢陡轉,長安城裡,如風卷浪,如雷振耳,車馬連翩,萬人填巷,一齊擁向這個清冷的道觀,出現了觀內觀外,聽眾如雲、立腳無地的場面;而眾家佛寺,則人跡如掃。這個女冠的美目倩笑,立即征服了這些善男信女,他們當場施獻財物,"抽釵脫釧",唯恐不及,法座之下,"堆金疊玉",盛況空前。這一段看似極客觀自然的鋪敘,實際上是經過作者精心構思、巧妙安排的。它一方面通過這場鬧劇,形象地說明這次道教徒的轉敗為勝,並不是靠高深靈驗的道法,而靠的是女道士的搔首弄姿,賣弄色相,實際上和那些倚門賣笑的娼妓並無二致。而佛教的經義和高僧們的如簧巧舌,竟抵擋不住一個青年女道士的紅頰長眉,它的虛偽和脆弱便可想而知了。這場鬧劇還使讀者看到了那些善男信女們的精神之空虛和愚昧,其手法可謂一石三鳥。"天門貴人傳詔召"十句寫華山女冠的風流韻事和入宮秘密。這個女道士的姿色和風流,不僅轟動了長安市井,而且傳入了禁宮深闈,贏來了六宮的召見,玉皇的頷首。詩的最後六句,寫那些過去曾與華山女有過曖昧關係的"豪家少年"、浪蕩子弟,以為華山女還在道觀,仍象過去那樣如蠅逐臭似地在道觀周圍一遍一遍地轉來轉去,並且買通人去暗表情愫。他們哪裡知道華山女早已塵緣斷絕,身處"青冥",但事涉皇帝,不得明言,所以作者只得以"慌惚"之筆,寫"慌惚"之事。托諸"豪華少年"的俗緣太重,"仙梯難攀",雖然青鳥頻遣,殷勤叮嚀,仍是枉費精神罷了。這一畫龍點睛之筆,把華山女入宮前與豪家少年的風流韻事和入宮後與皇帝不可告人的秘密寫得曲盡其妙。它不僅通過女道士的穢行,進一步撕開了道教的虛偽外衣,也無情地撕破了至高無上的皇帝冠冕堂皇的龍袍,所以查慎行說:"與杜老《麗人行》結處意同,而此更含吐蘊藉。"而儒學家朱熹則指責說:"褻慢甚矣!"通過這截然相反的評語,可以看到詩的諷刺力量。

韓愈善於用小說式的手法寫詩。他不僅用小說式的手法描寫文人的坎坷身世和文化生活,乃至家庭生活的幽默小景,更善於用小說式的手法去描繪現實生活的重大題材。《華山女》就是一例。在這首詩里,作者成功地寓諷刺於寫實之中,用漫畫式的筆調,展現出一幅幅中唐長安佛道二教激烈鬥爭的風俗畫卷。並通過佛道教徒自身的登台亮相,窮形極相地撕開了封建宗教莊嚴神聖的外衣,把它們用以欺騙民眾的卑劣伎倆,生動地呈現在讀者的面前;而且還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上自皇帝、下至市井小民的污濁社會風氣。至於這首古體敘事詩結構上的轉折頓挫、筆法上的虛實襯跌,語言上的平直淺近,風格上的古樸勁健,亦堪稱韓詩中的上品。

作者簡介

韓愈[2](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漢族,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御史。貞元十九年(803年),因論事而被貶陽山,後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諡號「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並從祀孔廟。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在舊《廣東通志》中被稱為「廣東古八賢」之一。[3]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4]

韓愈是北魏貴族後裔,父仲卿,為小官僚。韓愈3歲喪父,後隨兄韓會貶官到廣東。兄死後,隨嫂鄭氏輾轉遷居宣城。7歲讀書,13歲能文,從獨孤及、梁肅之徒學習,並關心政治,確定了一生努力的方向。貞元八年(792年)進士及第,先後為節度使推官、監察御史,德宗末因上書時政之弊而被貶。唐憲宗時曾任國子博士、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諫阻憲宗奉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穆宗時歷任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韓愈在政治上反對藩鎮割據,憲宗元和時曾積極參加討伐淮西叛藩吳元濟的戰爭,任裴度的行軍司馬。他在思想上崇奉儒學,力排佛老,同時宣揚天命論,認為「天」能賞善罰惡,人只能順應和服從天命。他的這種有神論思想,適應了鞏固封建統治的需要。

長慶四年(824年)八月,韓愈因病告假。同年十二月二日(12月25日),韓愈在長安靖安里的家中逝世,終年五十七歲。獲贈禮部尚書,諡號文。次年三月,葬於河陽。韓愈陵園(韓愈墓)位於河南省孟州市城西6公里韓莊村北半嶺坡上。此地北望太行,南臨黃河,是一片丘陵地帶。[5]

視頻

歷史那些事,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之韓愈(五)敢向皇帝說不

參考資料

  1. 《華山女》 詩詞文句網
  2. 《韓愈機簡介》 古詩文網
  3. 韓愈為什麼能成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快資訊,發布時間;2021-01-14 22:06
  4. 品讀 韓愈·《師說》 騰訊視頻;2015年09月10日
  5. 「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韓愈陵園」景區 本地二三事;2017-11-210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