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卑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卑鄙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bēi bǐ,雙音詞,古意指地位卑微,見識淺陋(分別是「卑」和「鄙」的意思)或指這樣的人;現代漸有低下粗俗、低級惡劣之意。今意為貶義詞,指語言、品行惡劣,不道德。[1]

倩顥文史局

詞語辨析

古代的「卑鄙」,本是聯合詞組,「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見識短淺;後凝固成形容詞,意思是「卑微鄙陋」。

例如:「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曹劌論戰》)意思是「有權位的人見識淺陋,不能深謀遠慮。」「卑鄙」合用,意思是「地位低下,庸俗淺陋」,一般用於自謙(即自稱,表謙遜)。

現代的「卑鄙」是形容詞,詞義色彩轉為貶義,意思是「語言、品行惡劣,不道德」,一般用於罵別人。例如:「這些無恥的話從這個卑鄙的小人嘴裡說出來,竟如流水一樣順暢。」(凌力《星星草》)。

詞語信息

◎ 卑鄙bēi bǐ (1)身份低微,見識短淺。

(2)人格低下,舉止不端,品性惡劣。 賈某總辦河工,浮開報銷,濫得保舉。到京之後,又復花天酒地,並串通市儈 黃某,到處鑽營,卑鄙無恥。——《官場現形記》。

(3)形容那些平時在朋友面前兩肋插刀的樣,在關鍵時刻插朋友兩刀的人。

典故記載

低微鄙陋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 《北史·於翼傳》:「 明帝雅愛文史,立麟趾學,在朝有藝業者,不限貴賤,路聽預焉。乃至 蕭撝 王褒 等與卑鄙之徒同為學士。」

低下粗俗 清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五:「詞中如 劉改之 輩,詞本卑鄙,雖負一時重名,然觀其詞,即可知其人之不足取。」 魯迅《三閒集·無聲的中國》:「他們說白話文卑鄙,沒有價值;他們說年青人作品幼雅,貽笑大方。」

低級、惡劣 (品質、言行) 清 沈復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余自 績溪之游,見熱鬧場中卑鄙之狀不堪入目,因易儒為賈。」 聶紺弩《我對小品文的意見》:「林先生 已經不是諷刺,簡直就肯定雜文的流行是由於作者墮落、卑鄙、偷懶、投機。」 指卑鄙的人

晉 葛洪《抱朴子·博喻》:「是以六藝備則卑鄙化為君子,眾譽集則孤陋邈乎貴游。」

唐 韓愈《送許郢州序》:「於公 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與卑鄙庸陋相應答如影響。」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