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史·江淹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史·江淹傳出自於《南史》,《南史》由唐朝李延壽撰,中國歷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紀傳體,共八十卷,含本紀十卷,列傳七十卷,上起宋武帝劉裕永初元年(420年),下迄陳後主陳叔寶禎明三年(589年)。記載南朝宋、齊、梁、陳四國一百七十年史事。《南史》與《北史》為姊妹篇,是由李大師及其子李延壽兩代人編撰完成的。[1]

原文

淹字文通,濟陽考城人也。父康之,南沙令,雅有才思。淹少孤貧,常慕司馬長卿、梁伯鸞之為人,不事章句之學,留情於文章。

景素為荊州淹從之鎮少帝即位多失德景素專據上流咸勸因此舉事。淹每從容進諫,景素不納。及鎮京口,淹為鎮軍參軍,領南東海郡丞。景素與腹心日夜謀議,淹知禍機將發,乃贈詩十五首以諷焉。會東海太守陸澄丁艱,淹自謂郡丞應行郡事,景素用司馬柳世隆。淹固求之,景素大怒,言於選部,黜為建安吳興令。 桂陽之役,朝廷周章,詔檄久之未就。齊高帝引淹入中書省先賜酒食淹素能飲啖食鵝炙垂盡進酒數升訖文誥亦辦。相府建,補記室參軍。高帝讓九錫①及諸章表,皆淹制也。齊受禪,復為驃騎豫章王嶷記室參軍。

少帝初,兼御史中丞。明帝作相,謂淹曰:「君昔在尚書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寬猛能折衷。今為南司,足以振肅百僚也。」淹曰:「今日之事,可謂當官而行,更恐不足仰稱明旨爾。」於是彈中書令謝朏、司徒左長史王繢、護軍長史庾弘遠,並以託疾不預山陵公事。又奏收前益州刺史劉悛、梁州刺史陰智伯,並贓貨巨萬,輒收付廷尉。臨海太守沈昭略、永嘉太守庾曇隆及諸郡二千石並大縣官長,多被劾,內外肅然。明帝謂曰:「自宋以來,不復有嚴明中丞,君今日可謂近世獨步。」

天監元年,為散騎常侍、左衛將軍,封臨沮縣伯。淹乃謂子弟曰:「吾本素宦,不求富貴,今之忝竊,遂至於此。平生言止足之事,亦以備矣。人生行樂,須富貴何時。吾功名既立,正欲歸身草萊耳。」以疾遷金紫光祿大夫,改封醴陵伯,卒。武帝為素服舉哀,諡曰憲。

譯文

江淹,字文通,濟陽考城人。小時候父親早逝,很好學,性格沉靜而不好交遊。劉宋建平王劉景素喜歡有才學的人,江淹跟隨他在南兗州。廣陵縣令郭彥文獲 罪,其口供牽連到江淹,江淹被關進監獄。江淹在獄中上書訴說自己的冤枉,劉景素看完上書後,當天就把他放了。不久舉為南徐州秀才,對策很好被評為優秀,任 巴陵王國左常侍。

劉景素為荊州郡守,江淹隨行任鎮將。少帝即位後,朝政混亂,劉景素掌握大權,大家都勸他趁機起兵反對朝廷。江淹總是勸諫說:「謠言招致災禍,這是管 叔、蔡叔一同滅亡的原因;牴觸招來怨恨,七國諸侯因此被殺。您不求國家的安危,聽信左右的計策,就又會看到麋鹿霜露出現在姑蘇台上。.劉景素不採納他的建 議。

少帝初年,在本官職位上兼任御史中丞。當時明帝任丞相,對江淹說:「你過去在尚書府中,不是公事不隨便亂做,為官寬大嚴厲能調和;現在任南司,一定 能使百官震動肅然。.江淹回答說:「現在的事,可以說據官職而為,更擔心才小志短,不能使丞相滿意啊。.於是彈劾中書令謝朏、司徒長史王績、護軍長史庾宏 遠,全都以長期有病不能管理帝王陵墓的罪名而彈劾;又奏告前益州刺史劉悛、梁州刺史陰智伯私藏贓物上萬,立即逮捕交給廷尉定罪。臨海太守沈昭略、永嘉太守 庾曇隆,還有不少郡二千石官員及其大縣的長官,多數被彈劾整治,內廷外府一片肅然。明帝對江淹說:「自劉宋以來,不再有嚴格清明的中丞,你今日可算得上僅 有的一個。. 永元年間,崔惠景舉兵圍攻京城,官吏們都去投靠他,只有江淹稱病不往。等到叛亂被平定,大家都信服江淹的先見之明。東昏末年,義軍到新林,江淹穿着百姓的衣服來投靠,梁高祖提任他為冠軍將軍,仍任秘書監。

天監元年,為散騎常侍、左衛將軍,封為臨沮縣開國伯,食邑四百戶。江淹於是對子弟說:「我本來是一個無實權的官,不想富貴,如今忝居這樣的官位,實 在有愧。平生總是說知足之事,也已經足夠了。人生只要快樂,何必求富呢?我功成名就,正想回到家裡過平常人的日子。.當年,因病任金紫光祿大夫,改封為醴陵侯。四年江淹去世,終年六十二歲。(梁)高祖穿素服致哀,賜錢三萬布五十匹。贈諡號為憲伯。 [2]

作者簡介

 李延壽,生卒年待考。唐代史學家,今河南安陽市人。貞觀年間,做過太子典膳丞崇賢館學士,後任御史台主簿,官至符璽郎,兼修國史。他曾參加過官修的《隋書》、《五代史志》(即《經籍志》)、 《晉書》及當朝國史的修撰,還獨立撰成《南史》、《北史》和《太宗政典》(已佚)。《新唐書》對兩書評價頗高,稱「其書頗有條理,刪落釀辭,過本書遠甚。」。[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