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南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南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園區概況)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南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於1988年成立,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高新區。現有規劃面積163.41平方公里。2017年,在國家科技部火炬中心最新公布的2016年全國147個國家高新區(含蘇州工業園區)綜合評價中,南寧高新區排名較上年再進兩位,達到37位,其中,高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排名第18名,知識創造和技術創新能力排名第36名,連續5年實現爭先進位。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更多的是着眼於產業發展規律。高新技術產業在發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對於「高新區」的介入甚至都細化到了產業的指導目錄,也就是說,哪個地方的高新區應重點發展何種產業,都有着明確的規定。

目錄

區位優勢

南寧高新區位於南寧市西北部,區位優勢突出,交通便利,高新區至南寧火車站3公里,至南寧國際機場約30公里,至北部灣經濟區的三大主要深海港口——欽州港、防城港、北海港一到二個小時的車程,至中越邊境約200多公里。

產業特色

南寧國家高新區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健康、智能製造產業,同時積極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聚集了豐達電機、鴻盛達科技、勝美達電子等一批優勢骨幹企業;灣昊、標佳、培力(南寧)藥業等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強,具備較強的核心競爭力;明匠、哈工大等企業發展勢頭迅猛。

經濟發展

南寧高新區園區經濟始終保持較快增長。目前,已有入區企業6000餘家,產業結構持續向優,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生命健康三大產業聚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1家;企業實力持續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56家,年產值超億元企業183家,高新技術企業179家。

科技創新

南寧高新區是國家創新型特色園區,近年來園區發明專利申請、發明專利授權占南寧市40%以上,擁有有效發明專利占全市54.65%,各類創新型企業、知識產權優勢培育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保持高速增長,均占據全市45%以上。南寧高新區建成或在建的創新載體達19家,在建和建成載體面積100萬平方米,正逐步形成一個環繞明月湖的創新集聚區。

發展優勢

政策環境優良,落戶企業可享受到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少數民族地區、西部大開發、北部灣經濟區等優惠政策;科技人才聚集,擁有35所高等院校和17家省級以上科研機構,科技人才及科研人員超過12萬人;技術創新體系完善,國家及廣西企業技術中心數量占南寧市48.61% ,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占南寧市45.68%;對外發展平台快速建成,南寧高新區託管的南寧綜合保稅區於2016年10月通過國家正式驗收,並於2017年4月13日正式封關運營,實現了開放高度、深度、廣度新的突破,拓寬了「南寧渠道」,對提升南寧市對外開放水平、深化中國與東盟經貿及各領域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高新區發展歷程

高新區發端於1988年國務院啟動的「火炬計劃」,所以有的高新區起名為「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注意去掉了「新」字),比如「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間,中國實行對外開放和對內改革的基本國策,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這一階段的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資源、資金和廉價勞動力推動的粗放式增長模式。要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於是1988年6月,總設計師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

「中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計劃-火炬計劃」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該計劃的兩項核心內容就是「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創辦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在火炬計劃的推動下,各地紛紛結合當地特點和條件,積極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988年第一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北京誕生[2],當時名稱為「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實驗區」,簡稱北京試驗區。這就是大名鼎鼎「北京中關村」的前身。截止到目前,全國已有156家高新區。

視頻

南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相關視頻

10家越企受邀赴南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考察交流
南寧高新區其實也很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