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柯子·池水凝新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柯子·池水凝新碧》

作品名稱: 《南柯子·池水凝新碧》

創作年代: 南宋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吳潛

《南柯子·池水凝新碧》是南宋後期官員,詩人吳潛的詩。[1]

吳潛是南宋詞壇的重要詞人。詞風激昂淒勁,題材廣泛,主要是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也常吐露個人理想受壓抑的悲憤。"報國無門空自怨,濟時有策從誰吐?"(《滿江紅·送李御帶珙》)是他壯志未酬的自我寫照。吳潛也能詩,多為紀游、即事之作,有的也抒發"丈夫勳業在安邊"(《送曾阿宜往戍》的抗敵抱負。詩較平衍,佳作不多。[2]

詩詞正文

譯文

因春天的到來池水更加碧青,花欄中即將敗落的花朵依然掛着殘紅。她獨自站在畫橋東,手握一枝楊柳幻想拴住春風。

飄拂的遊絲被喜鵲絆落空中,蜜蜂採摘過的花朵如今都已落盡。小窗外、庭院中,她在雨中盪起鞦韆抒發閒情。

鑑賞

這首閨情詞寫閨中女子的惜春之情。詞人通過春光中的各種景物描寫,表達了一位妙齡女子的惜春之情。這是一個常見主題。在美人惜春的背後,誰又能說這不是表達對光陰、青春的眷戀呢?「池水凝新碧,欄花駐老紅」二句,寫的是暮春的景色。新雨之後,池水凝碧,花欄內,殘紅萎頓在枝頭。春天已失去了往日的活力。這二句不僅寫出闌珊的春意,也傳出了人情的不堪和沉抑。下面帶出了惜春人,「有人獨立畫橋東,手把一枝楊柳系春風。」

場景從庭院轉移到「畫橋東」,似乎這女子也禁受不住那小天地的沉悶,走到這「大天地」里來捕捉春光。用楊柳來「系春風」很有情趣。楊柳與春天關係最為密切。在春風中,是它第一個睜開嬌眼;在春天離開時,它又以綿綿的飛絮相送。選擇楊柳來留春,可以想見這女子有多少柔情。「手把一枝楊柳系春風」,這行動是天真可愛的,然而又是十分美麗的,春風中「十五女兒腰」的柔柳和「獨立畫橋東」的女子相互映襯,令人陶醉。起二句透出的沉沉春恨,現在已化解了許多。

現在我們所玩味的春愁已注入了不少甜蜜的味道。女主人公的惜春表現在痴情的留春舉動上。但春天畢竟是要情然離去的。「鵲絆遊絲墜,蜂拈落蕊空。」鵲絆遊絲是無意的,蜂拈落蕊是有意的。春天不管人和物的有情與無意,它走了,留下一片空無走了。「鞦韆庭院小簾櫳,多少閒愁閒緒雨聲中。」又一次轉換回到庭院,天氣也由晴和轉入風雨。這是一種心情的轉換。在從庭院回到小窗之下,女子又要品嘗充滿愁緒的風雨之聲了。雨中鞦韆富於含蘊,那「鞦韆」里包含着春光下的幾多紅情綠意!「鞦韆」正給讀者的聯想指示了一個方向,到底還有哪些「閒情閒緒」,讀者自可再發揮。「多少閒情閒緒雨聲中」,那淅淅瀝瀝、不絕如縷的雨聲正表達了她飄忽不定,玩味不盡的春愁。詞以聽雨結束,饒有餘味。

作者簡介

吳潛(1195年-1262年) 字毅夫,號履齋,原籍宣州寧國(今屬安徽) ,出生於浙江德清新市鎮。南宋後期官員,詩人。秘閣修撰吳柔勝第四子,參知政事吳淵之弟[3]。。

南宋寧宗嘉定十年(1217年),吳潛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佑十一年(1251年),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年),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後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再度被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景定三年(1262年),為賈似道黨羽下毒害死,享年六十八歲。德佑元年(1275年),獲得平反,次年追贈少師。

吳潛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於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鬱,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餘》。

淳佑九年(1249年)十二月,吳潛拜同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開始參與朝中最高機務。 理宗召對,吳潛表明了治理國家的殷切希望:"國家不可能無弊,就象人不可能無病一樣。現在國家的問題,連庸臣也會被警醒。希望陛下真誠重用元老,視之為醫師,集思廣益,使我等臣輩能有機會施展牛溲馬勃(藥名)一樣的微薄力量,以此方不辱您的知人之用。"

吳潛墓位於南安東田鎮湖尾山坡谷。墓丘坐北向南,前面對仙洞山。墓區有三個平台,最上面的是墓冢。墓前無碑,只有一香爐,上有"吳"字。底下一級平台上有左右對稱的兩塊石碑,正面書"吳府",反面"宋狀元宰相"。原墓文革時被毀,1985年,吳氏後人在原址上重修此墓[4]

視頻

吳潛《南柯子》

.

朝廷對於寧波的水治也是格外上心 對寧波影響最大的就是吳潛

.

參考資料

  1. 《南柯子·池水凝新碧》 古詩文網
  2. 塞下曲古詩盧綸 金果6333;發布時間;2019-10-27
  3. 《吳潛簡介》 古詩文網
  4. 吳潛是怎麼死的? 快資訊;發布時間;2021-01-02 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