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毛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毛蒿

中文名:南毛蒿

學 名:Artemisia chingii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亞 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目:桔梗目 Campanulales

科:菊科 Compositae

亞 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族:春黃菊族 Anthemideae

亞 族:菊亞族 Chrysantheminae

屬:蒿屬 Artemisia

亞 屬:蒿亞屬 Subgen. Artiemisia

組:腺毛蒿組 Sect. Viscidipubes

種:南毛蒿

分布區域:中國山西陝西甘肅

安徽浙江江西等省及越南,泰國

系:多花蒿系 Ser. Pleiocephalae

南毛蒿(學名:Artemisia chingii)為菊科蒿屬的植物。分布于越南、泰國以及我國的浙江、山西、湖南、陝西、湖北、廣西、四川、雲南、甘肅、安徽、廣東、江西、河南、貴州等地,生長於海拔700米至1,800米的地區,見於中、低海拔地區的山坡以及草地等處,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1]

南毛蒿形態特徵

植株:

多年生草本。

根莖:

主根稍明顯,側根數枚;根狀莖稍粗或細,短,直徑3-8毫米。

莖少數或單生,高80-100(-140)厘米,具縱棱,淡紫褐色或褐色;上部具着生頭狀花序的分枝,枝斜向上,長2-7厘米,偶有小分枝;莖、枝密被粘質柔毛及稀疏的腺毛。

葉:

葉紙質,上面被腺毛,初時疏被蛛絲狀薄毛,後脫落,背面除葉脈外密被灰白色或灰黃色蛛絲狀平貼綿毛,脈上具淡黃色腺毛,背面脈隆起;莖下部葉寬卵形或卵形,長5-6厘米,寬4-5厘米,一(至二)回羽狀深裂或近全裂,每側裂片2-3枚,裂片橢圓形,不再分裂或邊緣具2-3枚淺裂片或裂齒,葉柄長0.5-1.5厘米,基部有小型假託葉;中部葉卵形、長卵形或寬卵形,長3.5-5厘米,寬2-4厘米,羽狀深裂,每側有裂片2-3枚,裂片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1-2厘米,寬3-6(-8)毫米,先端具短尖頭,邊稍反卷,不再分裂或有1-2枚淺裂齒,葉基部寬楔形,漸狹成柄狀,基部有小型假託葉;上部葉小,3-5深裂,苞片葉3深裂或不分裂,長橢圓形或線狀披針形。

花:

頭狀花序小,寬卵形或長圓形,直徑1.5-2毫米,無梗或近無梗,有細小線形的小苞葉,在莖上部短的分枝或小枝上排成密穗狀花序,並在莖上組成狹窄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4層,外層短小,外、中層總苞片卵形或長卵形,初時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毛,後稍稀疏或光滑,中肋綠色,邊膜質,內層總苞片長卵形,半膜質,背面近無毛;雌花3-5朵,花冠狹管狀,檐部具2裂齒,花柱細長,先端2叉,叉端鈍尖;兩性花8-12朵,花冠管狀,檐部黃色或紫色,花葯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鈍,花柱近與花冠等長,先端2叉,叉端截形並有睫毛。

果:

瘦果倒卵形或卵形。

花果期:

8-10月。

南毛蒿生長環境

南毛蒿生於中、低海拔地區的山坡、草地等處。

南毛蒿分布範圍

南毛蒿產於山西(南部)、陝西(南部)、甘肅(南部)、安徽、浙江(西部)、江西、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越南及泰國也有。模式標本采自廣西百色八角山。

參考來源

  1. 南毛蒿,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