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黃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黃鎮山東省威海市乳山市下轄鎮,地處乳山市東部,東鄰文登市小觀鎮,南瀕黃海,西靠大孤山鎮和徐家鎮,北與馮家鎮接壤,行政區域面積89.33平方千米。 南黃鎮原為牟平縣第十區;1950年,屬乳山縣第四區;1984年3月,設南黃鎮。截至2018年末,南黃鎮戶籍人口有24544人。截至2020年6月,南黃鎮下轄33個行政村。 2018年,南黃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3.78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0.41億元,農業總產值3.37億元。實現稅收890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24.1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895元。 2018年,南黃鎮有工業企業35個,其中規模以上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7個。[1]

建置沿革

南黃鎮原為牟平縣第十區。 民國三十年(1941年),隸屬牟海縣第十區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屬第四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改稱南黃區。 1950年,屬乳山縣第四區。 1951年,區下設13鄉。 1955年9月,復稱南黃區。 1956年,並13鄉為大鄉,屬南黃區南黃、灣頭和坦埠3鄉。 1957年7月撤區,各鄉直接屬縣。 1958年2月,灣頭鄉併入南黃鄉;同年9月,坦埠鄉併入南黃鄉,成立南黃公社;同年10月,洋村公社併入;同年12月,乳山縣建制撤銷,改屬文登縣。 1961年10月,重設乳山縣後,原坦埠鄉留屬文登縣,其餘復歸乳山縣。 1962年12月,撤銷洋村公社。 1984年3月,設南黃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南黃鎮下轄33個行政村:湯南山、南台子、莊子園、仙人腳、歸仁、宮家莊、灣頭、河崖、冷家、鳳西莊、母雞屯、北堪、南黃、南黃莊、南斜山、北斜山、靠山、崮山寺、上莊、西珠堪、東珠堪、姜家莊、李家疃、高家屯、朱家屯、西洋水、東洋水、院後、孫家埠、柯家莊、陳家屯、嶺上、西浪暖。 截至2020年6月,南黃鎮下轄33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南黃村騰飛路176號。[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南黃鎮地處乳山市東部,東鄰文登市小觀鎮,南瀕黃海,西靠大孤山鎮和徐家鎮,北與馮家鎮接壤,行政區域面積89.3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南黃鎮境內大部分為丘陵和緩坡地,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中部偏北為低山丘陵區,東南部為瀕河沖積平原,境內最高點位於西北部驢山主峰,海拔約310米;最低點為西浪暖村,海拔3.5米。

氣候

南黃鎮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1.6℃,年平均日照時數2669小時,年平均降水量為763.7毫米。

水文

南黃鎮境內屬黃壘河水系。黃壘河發源於牟平崑嵛山,流經鎮內湯南山村在西浪暖村流入黃海,境內河道長度為18公里。

自然災害

南黃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旱災、澇災、風災、低溫、霜凍、雷擊等。最嚴重的一次澇災是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夏季黃壘河決口,西浪暖村3000餘畝地顆粒未收,沖塌房屋50餘間。

自然資源

南黃鎮境內礦產資源豐富,主要為花崗岩,地質儲量1億立方米,可采儲量0.3億立方米,分布於三佛山和驢山一帶;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為135萬立方米。

人口

2011年末,南黃鎮總人口2.52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846人,城鎮化率1.3%。另有流動人口400人。總人口中,男性12943人,占51.4%;女性12215人占48.6%;14歲以下1361人,占5.4%;65歲以上7308人,占29.0%。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5068人,占99.5%;有少數民族90人,占0.5%。2011年,人口出生率4.6‰,人口死亡率10.9‰,人口自然增長率-6.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82.1人。 截至2018年末,南黃鎮戶籍人口有24544人。 [3]

經濟

綜述

2002年,南黃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6.6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5.5億元,農業總產值1.1億元;財政收入798.9萬元,比上年增長14.7%。農民人均純收入3700元,比上年增加1元。 2011年,南黃鎮財政總收入517萬元,比上年增長5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13萬元。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15萬元,增值稅2.52萬元,企業所得稅18萬元。人均財政收入84.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627元

2018年,南黃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3.78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0.41億元,農業總產值3.37億元。實現稅收890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24.1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895元。2018年,南黃鎮有工業企業35個,其中規模以上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7個。

農業

2006年,南黃鎮蛋雞存欄量超過34萬隻,比2005年增長30%,年產雞蛋750萬公斤,比2005年增長25%;出欄肉雞60萬隻,其中肉食雞25萬隻,分別比2005年增長120%和-20%;豬存欄量達到2000頭以上,出欄1.6萬頭,比2005年增長15%和10%。

2011年,南黃鎮有耕地面積4.2萬畝,人均1.67畝,以種植小麥、玉米、蔬菜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達到3.12億元。生產糧食2.0萬噸,人均7936千克,其中小麥0.71萬噸,玉米1.2萬噸;蔬菜種植面積0.6萬畝,產量1.6萬噸,其中大白菜1.8萬噸,大姜1.5萬噸。水果種植面積1.1萬畝,產量1.4萬噸,其中蘋果1.3萬噸,梨6.25萬噸。生豬飼養量1.90萬頭,年末存欄1.7萬頭;羊飼養量0.77萬隻,年末存欄0.2萬隻;家禽年飼養量40萬羽。

工業

2011年,南黃鎮工業總產值27.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實現工業增加值6.8億元,比上年增長16.8%。南黃鎮有工業企業13家,職工869人。

商業外貿

2011年末,南黃鎮有商業網點1184個,職工4578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8億元,比上年增長17.5%;城鄉集貿市場9個,年成交額8億元。2011年,出口5781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7%。

金融業

2011年末,南黃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4.9億元,比上年增長10%;各項貸款餘額1.27億元。 [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南黃鎮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240人,專任教師15人;小學1所,在校生370人,專任教師4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20人,專任教師8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768萬元,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6%,比上年增長16%。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南黃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5個,各類文化專業戶40個;各類圖書室15個,藏書3萬餘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80人。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個。2011年末,學校體育場2個。81.8%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3%。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南黃鎮有中心衛生院1所,下設衛生室15個,全部實行鎮村一體化管理,已全部實行基本藥物制度,藥品零差率銷售。衛生院床位50張,固定資產986萬,專業衛生人員50人,執業醫師24人,註冊護士11人。2011年,完成4.26萬門診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5%。

社會保障

2011年,南黃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67戶,人數854人;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26人次,共支出1.96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40人,支出210.7萬元。敬老院1家,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15人。社區服務設施42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7個,社區服務站23個。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7998人,參保率96%。 [5]

交通

南黃鎮境內有青威高速、省道S202、省道S206公路交匯。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南黃鎮因鎮人民政府駐南黃村而得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