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博克龍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博克龍屬
圖片來自altruu

博克龍屬學名Beg,取名自喜馬拉雅神博克孜)是一新角龍類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早期的蒙古

該屬僅含一個物種,即孜博克龍,已知於部分顱骨和一些非常零碎的顱後骨骼。博克龍被認為是已知最原始的新角龍類。[1]

發現與命名

正模標本IGM 100/3652發現於蒙古國南戈壁省朝格特敖包縣附近的西巴彥烏蘭組,該標本的年代為1.13億至9.4億年前,位於下白堊統和上白堊紀交界處。

博克龍命名自博克孜,藏傳佛教中的護法神,也是蒙古文化中的戰神。其通常被描繪成具有一張布滿皺褶的臉,類似於保存下來的恐龍顱骨的樣子。

敘述

根據顱骨的尺寸,博克龍可能長約140mm,更接近於一隻中等大小的新角龍類,類似於隱龍或遼寧角龍。它顯示了基底角龍類和其它新角龍類之間的過渡特徵,因為它是二者之間的系統發育中間產物。該屬的其它化石材料皆是碎片,包括一塊肋骨、部分左肩胛骨、部分右坐骨,以及許多無法識別的骨骼碎片。

古生態學

博克龍生存於蒙古國南部的西巴彥烏蘭組。蜥腳類甲魚恐龍蛋(如副蜂窩蛋未定種)化石亦在此地有所發現。

參考文獻

  1. Yu, Congyu; Prieto-Marquez, Albert; Chinzorig, Tsogtbaatar; Badamkhatan, Zorigt; Norell, Mark. A neoceratopsian dinosaur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Mongolia and the early evolution of ceratopsia. Communications Biology. 2020-09-10, 3 (1): 1–8 [2020-09-12]. ISSN 2399-3642. doi:10.1038/s42003-020-012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0)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