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博凱里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博凱里尼(Luigi Boccherini,1743年2月19日-1805年5月28日),出生於盧卡,畢業於羅馬音樂學院,意大利作曲家、大提琴家。

他是維也納古典樂派時期創作拉丁風格器樂曲的代表作曲家之一,曾創造500多首樂曲,主要作品有《克萊門蒂娜》《c小調交響曲》等,其中6首三重奏受到C.W.格魯克的賞識。

簡介

(Luigi Boccherini,1743-1805)意大利作曲家、大提琴家。1743年 2月19日生於盧卡,1805年5月28日卒於馬德里。父親是低音提琴家。初從其父和D.F.萬努奇學習,1757年赴羅馬深造大提琴。1757~1764年曾 3次去維也納,樹立了大提琴家的聲望,並初露作曲家的才華。他的6首三重奏受到C.W.格魯克的賞識。1764~1766年在盧卡教堂任職期間,演出了他的第 1批創作清唱劇和康塔塔等。自1766年起,在國外長期巡迴演出,次年抵達巴黎,出版了他的第1批室內樂作品,名聲大振。1770~1785年在馬德里任路易斯王子的宮廷樂師。1787年在馬德里貴族貝納文特-奧蘇納宮廷中演出了他唯一的歌劇作品《克萊門蒂娜》。1783年應普魯士腓特烈·威廉親王(1787年繼承王位)的要求譜寫室內樂,因此傳說他自1787~1797年曾在普魯士國王宮廷任職。晚年妻女相繼去世,他精神失常,在貧病交迫中逝世。

主要作品

博凱里尼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共創作 500多首樂曲,其中60首三重奏、91 首弦樂四重奏、154首弦樂五重奏,以及其他重奏曲、鋼琴奏鳴曲等,對發展室內樂作出了很大貢獻。這些重奏曲的大提琴聲部,他寫得象小提琴聲部那樣華麗動人,使大提琴的演奏技巧得到充分發揮。在弦樂五重奏中有112首採用了兩把大提琴,並且還發展了鋼琴與弦樂器的五重奏。他的管弦樂作品寫得很有特色,尤其是《c小調交響曲》(1788),除有生動的對比外,其中的小步舞曲樂章甚為著名。《降B大調大提琴協奏曲》至今仍是被經常演奏的保留曲目之一。在作品裡,他往往採用切分音節奏,顯示出西班牙的特色。他是維也納古典樂派時期創作拉丁風格器樂曲的代表作曲家之一。[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