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卜平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卜平樓

圖片來自ysfine
地點    紐約市西120街538號

建於    1925年—1927年

建築師   麥金、米德和懷特建築師事務所

卜平物理實驗室英語:Pupin Physics Laboratories),又稱為卜平樓(Pupin Hall),位於美國紐約州紐約市西120街538號,是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系及天文學系的所在地。卜平樓於1925年至1927年間建成,並在1935年以該年逝世的塞爾維亞裔美國發明家米海洛·卜平命名。

歷史

卜平樓於1925年至1927年間落成[1][2],在1935年以該年逝世的塞爾維亞裔美國發明家米海洛·卜平命名[1]。卜平樓建成後成為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系和天文學系的所在地[3]。自1920年代開始,卜平樓曾是美國物理學會的總部[3],而美國航空科學學會(美國航天航空學會前身之一)亦在1932年在卜平樓成立[3]

1933年至1934年間,天文學家華萊士·約翰·埃克特曾在卜平樓構造第一部設備可自動進行一般科學計算的儀器[2]。1938年,伊西多·拉比在卜平樓發現核磁共振[4]。翌年1月25日,在哥倫比亞大學擔任教授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恩里科·費米得悉德國科學家成功分離鈾原子核的消息後,在卜平樓的地牢成功複製有關實驗[3],亦因此促成建造原子彈曼哈頓計劃,但其後為避免德軍轟炸卜平樓,而將計劃遷至芝加哥大學進行[1]。1940年,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利用卜平樓的回旋加速器為純鈾樣品的亞原子粒子加速,並確定其可裂變的形式。他們亦發現鈾-235比較常見的鈾品種更容易分解[5]。除此以外,調頻廣播激光亦是在卜平樓發明[1]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卜平樓亦曾進行鈾分離實驗和重水生產研究[2]

1965年,美國內政部將卜平樓列為美國國家歷史地標,以紀念在卜平樓進行的重要實驗[1]。2009年,美國物理學會亦將卜平樓列為「物理歷史地標」[4]

結構

卜平樓為一幢以磚牆建造的高層大廈,天台設有一個天文台圓頂[3],裡面為以天文學家和哥倫比亞大學受託人路易斯·拉瑟弗德命名的拉瑟弗德天文台[1]。他在 1933-34年建造了第一個自動執行一般科學計算的設備。1937 年,Eckert 博士的實驗室更名為 Thomas J. Watson 天文計算局,由 IBM美國天文學會和哥倫比亞聯合贊助,並將一直運行到 1950 年代中期。 拉瑟弗德天文台自Pupin建成以來一直在連續運行,但2009年旁邊新建了一座「西北角樓」,比Pupin的屋頂高六層,擋住了它的很大一部分視野,並且(當它打開)無疑也會發出相當多的光,遮住了剩餘的開闊天空。卜平樓的入口設在5樓[3],而其8樓設有物理圖書館,而該層的813室為伊西多·拉比的辦公室。拉比曾在該辦公室辦公超過50年,其後闢為紀念室,展出拉比的辦公桌、椅子、黑板及其書籍。該房間亦設有5塊介紹拉比生平的牆板[3]。卜平樓走廊亦設有介紹哥倫比亞大學的諾貝爾獎得主和其他曾在哥倫比亞大學任職的物理學家的展覽,並展示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羅伯特·密立根亨德里克·勞侖茲馬克斯·普朗克和恩里科·費米等人的書信[3]

卜平樓的地下室曾設有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回旋加速器。該回旋加速器重30長噸(30公噸),高7英尺(2.1公尺),寬12英尺(3.7公尺),於1940年開始使用,直至1965年停用。該回旋加速器用作儲存迴旋粒子的金屬及部份輔助設備其後贈予華盛頓特區史密森尼學會[5]。2007年秋季,哥倫比亞大學校報刊登《回旋加速器成為歷史》一文,導致保育人士組織請願要求保留回旋加速器,並在哥倫比亞大學校內引發有關回旋加速器價值的討論。其後,哥倫比亞大學校方宣佈丟棄該回旋加速器[5]

視頻

MuniMeter.com - Pupin Hall @ 538 West 120th Street

參考資料

  1. 1.0 1.1 1.2 1.3 1.4 1.5 Pupin Hall. Department of Astronomy, Columbia University. [2017-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2). 
  2. 2.0 2.1 2.2 Columbia University Pupin Hall. Columbia University Computing History. Columbia University. [2016-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4). 
  3.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Nickell, Duane S. Guidebook for the Scientific Traveler: Visiting Physics and Chemistry Sites Across America.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2010. 
  4. 4.0 4.1 Hargittai, István; Hargittai, Magdolna. New York Scientific: A Culture of Inquiry, Knowledge, and Learni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6. 
  5. 5.0 5.1 5.2 Broad, William J. Columbia’s Historic Atom Smasher Is Now Destined for the Junk Heap. The New York Times. 2007-02-20 [2017-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