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卡大地布部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卡大地布部落
卡大地布,永續綠建築代表世代傳承的部落精神
圖片來自微笑台灣

卡大地布(卑南語:Katratripulr}})[1],又稱為卡地布Katripulr)、知本部落,是位於臺灣臺東縣臺東市卑南族部落,為卑南族傳統四大部落之一,行政區劃上屬於臺東市的知本建業[2]

名稱

部落名「卡大地布」有在一起或團結之意,別名「知本」(Ti-pún)則為日治時代戰後官方從部落名中擷取音節tri-pulr」的閩南語漢字轉寫[3],並使用於部落周邊諸多事物,如知本車站知本溫泉等。

廣義的知本地區橫跨台東市與卑南鄉。範圍為台東市利嘉溪以東的建農里(知本農場)、知本里、建業里(卡大地布/知本部落)、建和里(射馬幹部落)、建興里(崎仔頭,一般認知的知本地區交通中心)以及卑南鄉的溫泉村(知本溫泉區及知本國家森林遊樂區)。

卡地布部落傳統文化園區

離知本火車站不遠的地方,卡地布部落傳統文化園區就坐落在附近。園區內設置有瞭望台、巴拉冠(卡地布青年會所)、三大氏族祖靈屋(Mavaliw瑪法琉、Pakaruku巴卡魯固、Ruvaniaw羅法尼耀)、達古範(青少年聚會所)等傳統建築。要留意巴拉冠嚴禁婦女和小孩進入,達古範則女賓止步。除了傳統建築外,也有活動中心,作為部落的辦公場所,傳統屋是準備讓遊客體驗傳統文化的地方。[4][5]

卡地布部落文化特色 歲時祭儀

◎猴祭:每年12月26日

猴祭是Katratripulr的歲時祭儀之首,猴祭完成後其他祭典及田間的工作才可以展開。猴祭是培養戰鬥舞士的基礎,以與人相似的猴子為假想敵,在每年初春,凡年滿12~14歲的少年必須上山抓猴,並將猴子帶回部落用箭射殺,以訓練少年殺敵膽識及保衛家園的魄力。

每年12月26日午餐後,少年們至之本溫泉山區抓猴(現今以草製的假猴替代),晚間夜宿溫泉橋下,部落耆老講述部落史、傳唱傳統歌謠及黑夜試膽。第二天,少年們自行料理伙食、野外求生訓練及摔角比賽。

28日清晨以馬拉松競跑返回部落,接著辦理射猴祭典,到了晚間少年及同年少女們以古老的猴祭歌舞共同歡樂,慶祝以完成艱苦的試煉。

◎狩獵祭:每年12/29~翌年元旦

狩獵祭期間男子均在野外營宿,白天年長者與喪家留在營地製作傳統器物,其三餐由少年侍奉,其餘男子上山狩獵,所獵得的獸肉依年齡分發,年長者獲得最美味的獸肉,年輕者只有少數的獸肉。

夜間大家吟唱古老的英雄詩,歌頌先古英雄的史事,青年及護衛營地的安全維護,層層體制的部落倫理,完全呈現在狩獵祭典中。

元月一日清晨拔營返回部落,全體婦女站立於彩裝過的迎獵門後,以花環迎接男子的歸來,而後大家和樂圍圈跳舞,狩獵祭典圓滿落幕。

◎除喪祭:每年1/1

當天,祭師團、長老團及青年會於祖靈屋會合,先由祭司長向上蒼、祖靈祭祀祝壽,而後青年會成員隨著祭司團至部落各喪家(當年家中有人去世)辦理除喪祭儀,祭司長入屋向喪家每一成員驅邪祈福,其意為:「由此開始你的哀傷已被解除,你可以被納入到喜樂的行列裡。」

當祭司祝福後,青年會則在守喪家庭院前依傳統習俗展演傳統除喪歌舞,藉以除哀慰問,該除喪歌舞的中途,長老邀請喪家入圈共舞,藉由歌詞的安慰,守喪者所帶的草冠換上花冠給予喪家溫馨的關懷。

儀式結束後,喪家自始才可參與部落的歡樂活動,這種以群體關懷弱勢者的祭儀是自古先祖們早已立下的倫理規範,是深具內涵的文化特色。

◎陸發安祭祖祭儀:每年4/3

民國四十九年Katratripulr多位地方熱心人士,在發祥地──陸發安豎立「台灣山地人發祥地」紀念碑,並建構祀堂,自始族人每年均到此祭祖。

當天上午十點前,每戶至少派一人至發祥地清理環境,而後祭司長先向造化人類的天神祭拜,再向歷代祖先祭祀祝禱並帶領女巫師以傳統祭儀祭拜,祈求先祖賜福村民、族裡同胞安和樂利,接續由全體族人獻禮及鞠躬、禮成後,不分男女老幼在紀念碑前廣場向祖靈展演傳統舞蹈。

舞蹈後,則移至發祥地前方海灘的木麻黃林,分群或分組共享午餐,參與聯誼活動及趣味競賽,直到下午三點結束。

◎潑水祈雨祭:大多在四月至八月。

傳統當氣候乾旱導致農作物生長不良時,由祭司召集相關人士討論祈雨的日期。祈雨隊伍以婦女為主體,身穿傳統服飾,以競走的方式沿街潑水祈雨,男子則負責水源運送。

依習俗凡被水淋濕者,在今年必有好運勢。祈雨祭後若未下雨,隔天則重複同向的祈雨行程,依據長老的經驗告知,若虔誠祈雨,上蒼必降甘霖,以滋潤大地復育。

◎小米收穫祭:每年的7/11~7/17早上

小米收穫祭是Katratripulr最盛大的祭典,在遠古小米視為所有穀類之首,是部落的主食,每年小米收割完成,巴拉冠(青年會所)同時也展開青年人軍事訓練。

小米收割後,必須經過祭司長的祈福才能運回村內,收穫祭才得以開始。每年7/11青年及青少年開始進駐巴拉冠,第二日青年們豎立精神圖騰及除舊布新,青少年們以警鈴,沿街通報祭典開始的訊息。

第三日為守齋日,只准喝水,不得進食,必須通過喝辣椒水、唇塗黑草汁。第四日清晨,全體青年於巴拉冠前集合後跑向發祥地,並在當地吃早餐,再跑回部落,路程遙遠。午餐後,下午則辦理男子各組的摔角比賽。

第五日中午十二點,全體族人共享午餐,下午二點青年們開始跳勇士精神舞遊街表演,直到黃昏結束;晚間全體族人以傳統歌舞慶祝豐收,同時安排遊客共舞時間。

第六日晚間活動亦同前項。第七日晚間,全體族人歡唱古老歌謠,並舂米製作年糕,通宵達旦至清晨,吃完早餐後即解散回家,祭司長走向知本陸橋北端的小溪旁,像早期知本入贅於南王部落的酋長Invilr祝禱,並通報小米收穫祭圓滿結束。

第八日晚上部落青年及青少年進行晉級儀式,青少年晉升為準青年,原準青年晉升為青年,原青年結婚後即可結束會所生活,成家立業。[6]

參考資料

  1. 卡地布部落【Katatipul】. 台灣原住民資訊資源網. 原住民族委員會. 
  2. 族群、部落與家──「卑南族」Pinuyumayan的例子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3. 卡大地布部落的抗爭 - 《東海岸之聲》第18集 - 原住民族電視台
  4. 卡大地布部落,張羽珺 ,2019
  5. [1],卡大地布部落旅遊資訊網,
  6. 卡地布部落,台玲{dhlee}趴趴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