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盧山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蘆山縣隸屬於四川省雅安市。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置青衣縣是蘆山縣最早的縣名,隋仁壽三年(603年),始名盧山縣。

蘆山縣位於四川盆地周山區西緣,雅安市西北部,地跨東經102.52′,至103.11′,北緯30.01′至30.49′,幅員面積1364.42平方公里。蘆山縣屬中緯度內陸亞熱帶濕潤氣候,其特點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無霜期長,日照偏少,夏濕冬干。

201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3.2億元,比上年增長9.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03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23.13億元,增長10.4%;第三產業增加值14.04億元,增長9.0%。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6.3%、65.9%和27.8%。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9167元,增長10.3%。[1]

歷史沿革

據史料記載,早在四千至一萬年前,蘆山已進入農耕時代。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所置青衣縣是蘆山縣最早的縣名,因縣境為青衣羌國地而得名。蘆山建置歷史已逾2300多年,是雅安市最早建置縣之一。

東漢陽嘉二年(133年),改為漢嘉縣,取漢王朝嘉獎之意。

三國蜀漢時,改為陽嘉縣。

隋仁壽三年(603年),始名盧山縣。縣名緣由之一是「盧山,在縣西北九里」,「因山而名」。

唐至宋為大渡縣。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改為瀘山縣。

明洪武六年(1373年),始更名為蘆山縣。此名沿用至今。

1950年2月,建立中共蘆山縣委,成立縣人民政府。

行政區劃

2018年,蘆山縣轄6鎮2鄉1街道:飛仙關鎮雙石鎮太平鎮大川鎮思延鎮龍門鎮清仁鄉寶盛鄉、蘆陽街道。

2019年12月1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雅安市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涉及蘆山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撤銷清仁鄉,將原清仁鄉和龍門鎮五星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蘆陽街道管轄;將寶盛鄉中壩村鐵爐頭組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大川鎮管轄)。[2]調整後,蘆山縣轄6鎮1鄉1街道:蘆陽街道、飛仙關鎮、雙石鎮、太平鎮、大川鎮、思延鎮、龍門鎮、寶盛鄉。[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蘆山縣位於四川盆地周山區西緣,雅安市西北部,地跨東經102.52′,至103.11′,北緯30.01′至30.49′。東南與雅安市雨城區接壤,西南與天全縣相連,西北與寶興縣為鄰,北與汶川連界,東北與大邑、邛崍毗連。縣城距雅安33公里,距成都156公里。幅員面積1364.42平方公里。

地勢地貌

蘆山為北高南低,由西北向東南傾斜的山巒地貌。以縣境中部的圍塔山為界,山北和東部為中高山區,谷深坡陡,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占全縣幅員面積的90%以上。山南地形開闊,平均海拔1000米以下,為低山河谷區,面積約80平方公里。北端大雪峰海拔5364米,南端熊河壩海拔621米,相對高差4743米。全縣有大小河流溪溝556條,其中流域面積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9條,按地形走向匯成幹流——蘆山河。蘆山河古名青衣水,發源於縣北斷頭岩,全長128.5公里,源頭與出水口落差3078米。寶興河由縣西北入境穿越思延鄉於三江口匯入蘆山河,向南流經飛仙關鎮,在飛仙關鎮南端與天全河匯流後稱青衣江。

氣候環境

自然氣溫:2017年平均氣溫15.7℃,與歷年平均持平,年極端最高氣溫38.0℃,較歷年極端最高36.4℃高1.6℃;年極端最低氣溫-1.2℃,較歷年極端最低-4.5℃高3.3℃;年總降水量1077.3毫米,較歷年平均偏少12%;年總日照時數837.1小時,較歷年平均偏少10%。

降水與日照:2017年,5-9月總降水量803.8㎜,較歷年平均955.1㎜偏少16%。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呈南多北少依次遞減,5月至8月中旬中期高溫少雨,但單點暴雨等局地強對流天氣多發;8月中旬中後期至下旬暴雨等強對流天氣過程頻發多發,22至28日連續出現3次流域性暴雨天氣過程,秋季階段性寡照天氣突出,其中11月3日至17日出現了長達15天的持續陰雨天氣。

氣象災害:8月22-23日,出現一次強雷雨天氣過程,最大降雨量龍門老鴨魚116.8毫米,強降雨造成寶盛鄉水田子(油玉路)道路中斷,寶盛鄉金雞峽隧道路面出現險情(路面湧水),灌溉渠道受損,思延草、寶盛、太平7戶農戶因排水不暢導致房屋進水,2家養雞場受損,3畝水田被淹,無人員傷亡。8月27日晚到28日白天出現強降雨天氣過程,22個站點達到暴雨,全縣轉移安置10戶38人。7個鄉鎮受災,農作物受災49畝,鄉村公路損毀20處2340米,3處農村供水管網受損,大川鎮5名遇難。

水文環境

蘆山縣境內河流屬長江流域岷江水系,境內556條大小河溝匯入青衣江,流域面積大於30km2的河流有11條,其中流域面積30~50km2的4條,流域面積50~100km2的2條,流域面積100~500km2的3條,流域面積大於500km2的2條,流域面積在30km2以下的545條。按地形及北南山勢走向分別匯集為黑水河、黃水河、銅廠河、小河子、白石河、太平河、清源河等支流,再匯成蘆山河幹流,向南流入青衣江。[3]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17年底,全縣耕地面積約為8403.88公頃,已完成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方案,相關資料已報四川省國土資源廳,確保全縣耕地保有量面積為7000公頃,基本農田保護面積5800公頃。

森林資源

蘆山縣林地面積103424.10hm2,其中:有林地面積90872.22hm2(喬木林地84384.02hm2,竹林6488.20hm2),占林地面積87.9%;疏林地面積0.69hm2;灌木林地面積8037.51hm2,占林地面積7.8%;未成林造林地面積2970.60hm2,占林地面積2.9%;苗圃地面積6.80hm2;無立木林地面積761.06hm2,占林地面積0.7%;宜林地面積773.93hm2,占林地面積0.7%;林業輔助生產用地面積1.29hm2。全縣活立木總蓄積859.9萬m3(其中喬木林蓄積853.16萬m3,占活立木總蓄積的99.1%)。全縣森林覆蓋率為76.76%、林木綠化率為84.03%。

植物資源

蘆山縣地處盆地西緣,水熱條件好,孕育了豐富的植物資源。境內分布有紅豆杉、楨楠、潤楠、珙桐、光葉珙桐、麥吊雲杉、油麥吊雲杉、領春木、連香樹、水青樹、圓葉玉蘭等珍稀植物。植物種類繁多,全縣常見樹種主要有冷杉、雲杉、鐵杉、水杉、杉木、柳杉、馬尾松、濕地松、柏木、青岡、栲、麻櫟、石櫟、樟樹、木姜子、檫木、黑殼楠、楓楊、桉樹、榿木、木荷、柃木、樺木、燈台樹、冬青、化香、楊樹、梧桐、構樹、喜樹、漆樹、山核桃、山茶、紅梅、黃柏、杜仲、厚朴、茶、板栗、柑、柚、銀杏、獼猴桃、李、桃、梨、枇杷等;主要竹種有毛竹、慈竹、斑竹、刺竹、白夾竹、箭竹、金竹、水竹、麻竹、綿竹、龍竹等;主要灌木有懸鈎子、鹽膚木、鐵仔、杜鵑、馬桑、薔薇、芍藥、火棘等;主要草本有巴茅、絲茅、禾草、蕨類、蒿、鹿耳韭、山油菜等。

中藥材資源

中藥材野生家種共813種,名貴的有川貝、蟲草、天麻、五倍子等71種。

動物資源

蘆山縣複雜的地理條件,茂密的森林植被,豐富的食物資源,人們對野生動物的保護,造就了多種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和種類多樣的野生動物資源。有大熊貓、小熊貓、扭角羚、牛羚、麝、獼猴、鹿等珍稀獸類,有黑頸鶴、藍馬雞、紅腹角雉、白腹錦雞、貝母雞、貓頭鷹和岩雕等珍稀鳥類,另有多種蛇類和魚類。

礦產資源

地處揚子地台北西邊緣的槽台過渡帶,受龍門山斷裂帶的影響,具有複雜多樣的地質條件和成礦條件。已知的礦產資源有:金、銀、銅、鉛、鋅、鎳、鋁、鐵、硫、鉀、煤等礦種,礦產資源較為豐富。主要分布在大川、太平、雙石三個鄉鎮,以開採煤、銅鎳、銅金、鉛鋅、硫鐵、建築用砂岩、建築用頁岩為主。

水資源

全縣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57.25萬kw,可開發量51.7萬kw,占理論蘊藏量的90.3%,已開發27萬kw,占可開發量的52.2%。

全縣水資源總量為7.3億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資源量6108.8m3,人均用水量402m3,人均占有水資源量均高於全國、全省以及全市平均水平,屬水資源豐富地域,但由於分布不均,受降雨量影響大,可利用的水量不多。一方面有80%左右的水集中在汛期,流出境外。另一方面全縣可進行調蓄的水工程少,並且規模很少,目前僅有小(二)型水庫兩座,山坪塘4口,溪埝283條,提灌站20處,總蓄引水提水量4928萬m3(其中全縣蓄水量68萬m3)。全縣建成水廠84處,其中城鎮飲用水廠3處,居民用水量559萬m3/年,農村已建成日取水量3000m3以上的農村供水站6處,其餘為農村集中式供水站75處,年取水量266萬m3。[4]

區域人口

人口

2014年公安戶籍年報顯示,全年出生人口1073人,人口出生率8.77‰;死亡人口672人,人口死亡率5.49‰;人口自然增長率3.28‰。年末常住人口11.9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7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09萬人,鄉村人口7.86萬人。城鎮化率34.2%,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4]

民族

蘆山縣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滿族、侗族、瑤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區域經濟

綜合概述

201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3.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03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23.13億元,增長10.4%;第三產業增加值14.04億元,增長9.0%。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6.3%、65.9%和27.8%。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9167元,增長10.3%。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4.4:53.4:32.2調整為14.0:53.5:32.5。

2018年,民營經濟增加值28.59億元,比上年增長9.1%,占GDP的66.2%,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4.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8億元,下降2.7%;第二產業增加值17.63億元,增長9.9%;第三產業增加值9.08億元,增長10.1%。

2018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8.59億元,比上年增長15.2%。其中,民間投資14.44億元,下降7.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2.77億元,下降31.4%;第二產業投資7.07億元,下降11.2%,其中工業投資6.89億元,下降7.9%;第三產業投資18.75億元,增長45.1%。

2018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542萬元,比上年增長10.1%,其中稅收收入10348萬元,增長5.5%。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6915萬元,增長4.3%。

第一產業

2018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960公頃,下降1.4%;油料作物播種面積840公頃,與上年持平;藥材播種面積6.8公頃,增長18.2%;蔬菜播種面積2496公頃,與上年持平。

2018年,糧食總產量26238噸,比上年增產55噸,比上年增長0.2%,其中小春糧食減產8.4%;大春糧食增產0.6%。經濟作物中,油料產量1606噸,增產2.4%;蔬菜產量49919噸,增產0.1%;茶葉產量731噸,增產3.5%;藥材產量6104噸,增產0.1%。

全年生豬出欄80757頭,比上年增長4.4%;牛出欄2416頭,增長4.0%;羊出欄5998隻,增長2.5%;兔出欄67965隻,增長3.0%;家禽出欄642835隻,增長6.0%。肉產量、禽蛋、牛奶產量分別增長9.2%、5.0%和6.4%。

2018年,完成造林400公頃。其中,跡地更新207.56公頃;義務植樹56.14萬株,參加人數9.3萬人,折合面積234公頃;大田育苗3公頃;年末實有國有林管護面積56649公頃。年末森林覆蓋率77.25%,比上年提高0.22個百分點。

2018年,水產養殖面積46公頃;水產品產量506噸。

年末有效灌溉面積4220公頃。全年新增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523公頃,累計42703.0公頃。新增農業機械總動力0.34萬千瓦,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16.75萬千瓦,增長2.1%。全年農村用電量3203萬千瓦小時,增長1.8%。

第二產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18.4億元,比上年增長10.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4.1%。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0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1%。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55.06億元,增長19.0%。其中:紡織工業增長14.4%。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5.88億元,增長18.6%。實現利潤總額1.72億元,增長22.0%。

全年建築業增加值4.85億元,比上年增長9.8%。年末施工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6家,實現總產值4.97億元,增長50.2%。

第三產業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95億元,比上年增長10.2%。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7.88億元,增長9.9%;鄉村消費品零售額6.07億元,增長10.5%。

全年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8039萬元,比上年增長17.1%,其中商品零售額17362萬元,增長17.7%,餐飲收入676萬元,增長4.3%。

全年接待旅遊者28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7.9%。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22.09億元,增長37.8%。

全年郵電主營業務收入8095萬元,比上年增長7.3%。其中,郵政主營業務收入819.96萬元,增長20.2%;電信主營業務收入7275.04萬元,增長5.9%。年末固定電話用戶17904戶,移動電話用戶114607戶。互聯網用戶34071戶。[5]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8年,全縣有公辦幼兒園10所、民辦幼兒園12所、公助民辦幼兒園4所、小學附設學前班6個,在園學生3673人,學前教育入學率達95%;義務教育階段學校23所,在校學生9109人,義務教育適齡人口入學率達100%,小學鞏固率99.91%,初中鞏固率99.83%,小學畢業率100%,初中畢業率100%。2018年, 蘆山縣堅持創建促規範,促質量,促特色,創建成全國文明校園1所、省級文明校園1所、省級藝術教育特色學校1所、市級文明校園3所、市級語言文字示範校1所、市級校園文化建設示範校1所、市級依法治校示範校3所、縣級文明校園3所、縣級藝術教育特色學校5所、縣級陽光體育示範校4所、縣級依法治校示範校13所;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822人。

醫療衛生

全縣醫療衛生機構130個,其中醫院5個,衛生院9個,村衛生室34個,診所79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3個;床位484張,醫院、衛生院技術人員525人,其中執業(助理)醫生160人,註冊護士260人。婦幼保健機構1個,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8人,註冊護士5人;鄉鎮衛生院9個,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50人,註冊護士43人。

文化事業

2018年末全縣擁有藝術表演場所53個(包含活動廣場),文化館1個,文化站9個(其中,省級示範鄉鎮綜合文化站2個),公共圖書館1個,農家書屋40個。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1個。

年末共有博物館1個,文物保護管理機構1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項。

年末無線廣播電台2座,電視台1座,廣播電視台1座,中短波發射台和轉播台1座。廣播綜合覆蓋率98.2%;電視綜合覆蓋率98.2%。有線電視用戶4813戶。

人民生活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18元,增長8.4%。其中,工資性收入21394元,增長9.8%。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530元,增長4.7%。其中,居住支出增長3.1%,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下降13.3%,交通通信支出增長11.3%。

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60元,增長9.2%。其中,工資性收入7272元,增長8.2%。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218元,增長8.1%。其中,居住支出增長4.6%,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增長5.4%,交通通信支出增長32.5%,醫療保健支出增長10.1%。

社會保障

2018年末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2579人,其中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人數4944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27126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0789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不含失地農民)5967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6343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4001人。

全年納入城市低保人數370人,農村低保人數2121人。城鎮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補助水平分別達到367.56元和310.48元,分別比上年提高7.44元和79.98元。符合條件的五保供養對象全部納入供養範圍,共計779人,其中集中供養五保人數180人,集中供養率23.11%。養老服務設施總床位數1092張。城鄉困難群眾門診救助人次均標準達到299.25元,比上年下降33.43元。[6]

交通設施

2018年,全縣共有公路506公里(不含城區道路、林區公路、入戶路等),其中國道16.6公里,省道36公里,縣道128公里,鄉道143公里,村道182公里。

國道G318線:縣境內段都在飛仙村境內,起點與雅安多營連接,止點與天全多功相連接,線路全長1.939公里,公路等級為二級公路,設計速度為40公里/小時。修建時間2013年10月,竣工時間2017年1月,該公路屬於改擴建項目。

國道G351線:縣境內段起于飛仙村,止於銅頭村,整體呈南北走向。起點與雅安多營連接,止點與寶興靈關相連接,線路全長14.635公里,公路等級為二級公路,設計速度為40公里/小時,修建時間2013年10月,竣工時間2016年6月,該公路屬於「420」災後重建項目。

省道S210線:縣境內段起於銅頭村,止于飛仙村,整體呈北南走向。起點與寶興靈關連接,止點與雅安多營連接相連接,線路全長36.184公里,公路等級為二級公路,設計速度為30公里/小時,修建時間是2000年5月,竣工時間是2012年5月,該公路屬改擴建項目。

城市綠化

城市(縣)建成區面積4.7平方千米,建成區綠地面積2.03平方千米,公園綠地面積0.43平方千米,建成區綠地率43.1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3.87平方米。

城市公園

金花公園:此公園屬「4·20」災後新建項目,位於蘆山縣城市規劃區東北方向,三面分別以蘆山河、S210線及蘆太路為界。羅純山游步道總長8.095千米,分兩期,一期共5.655千米,二期2.440千米根據地形條件,寬度設置為2.4米至3米。2014年11月26日開工建設,2016年9月20日完工。[7]

歷史文化

縣名由來

縣名由來有二:一為縣城東3公里之山—蘆山而得名(民國版《蘆山縣誌·山川》:「蘆山,在東十里為始陽山分支,如蘆根倒地」);二或「盧」與「蘆」古為通假字。

蘆山歷史

蘆山在歷史上曾建立過五個區域性政權中心,可謂「權傾一時,位重一方」。

春秋時期,北方的黃河上游地區的古代羌人的一支青衣(穿青色衣服)族遷移到天全、蘆山、寶興一帶定居下來,建立「青衣羌國」,治地在今蘆山縣境。

天漢四年(公元前97年),置蜀郡西部都尉,都尉府治地於青衣縣(今蘆山縣)。

東漢,安帝延光元年(122年),改蜀郡西部都尉為蜀郡屬國都尉,置都尉府治地於青衣縣(今蘆山縣)。

靈帝中平六年(189年),改蜀郡屬國都尉為漢嘉郡,郡府治地於漢嘉縣(今蘆山縣)。

1935年10月—1936年2月,紅四方面軍在蘆山建立中共四川省委和四川省蘇維埃政府。

歷史過往

在二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演繹了數不勝數、精彩連連的歷史過往。最著名的有:

氐羌民族遊牧蘆山

據有關史志典籍記載,春秋時期,北方的黃河上游地區的古代氐羌人的一支青衣(穿青色衣服)族遷移到天全、蘆山、寶興一帶定居下來,建立「青衣羌國」。唐時居住在今蘆山縣北部的是「辟惠羌」的一支部落—昝捶部落。武后時討雅州生羌,陳子昂諫之,其《感遇》詩云:「丁亥歲雲暮,西山事甲兵。贏糧匝邛道,荷戟驚羌城。」歷史上的氐羌族及其部落,在蘆山這塊神奇的土地上生息繁衍上千年,何時消失、因何消失?不得而知。使蘆山的發展歷史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為蘆山的歷史文化增添了深厚的底蘊。

三國烽煙瀰漫蘆山

公元220年,曹丕代漢稱帝。自此,在中國歷史上便出現了群雄爭霸、三國鼎立的局面,至280年吳滅亡為止。「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雖只有60年短暫的一瞬間,但卻在中國歷史上演繹了一幕幕無限精彩:這是一個人類智慧競相迸發、各路英豪紛呈上陣、人間奇蹟不斷湧現、經驗教訓啟迪後人的「三國智慧」時代。

作為具有戍邊戰略要地和區域性政權中心的蘆山,自然成為三國時期兵家必爭之地。據史料記載,三國時期,蜀漢大將姜維領兵鎮守蘆山(時為漢嘉縣,即漢嘉郡府治地),築城設防、戍邊禦敵。相傳蘆山縣城即為姜維屯兵所築,故蘆山又稱「姜城」。今天,在縣境仍能覓到紀念姜維之遺存。姜維被害、向寵被殺、楊儀被黜、黃元被斬等眾多三國歷史事件和「納諫改過、誠以待人」,「恩威並施、攻心為上」等眾多三國歷史典故均與蘆山相關聯。

天全土司侵占蘆山

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時天全副招討使楊世仁舉兵侵犯蘆山,先後占領銅頭、靈關、雙石、太平、寶盛、大川、火井等地。蘆山從此失去了一千多平方公里地域,僅留下三百多平方公里之彈丸領地。至清雍正七年(1729年)「改土歸流」結束土司統治,歷時209年。改土歸流後,建立「天全州」(1729—1911年)歷時182年。民國起,建立天全縣(1912—1950年),歷時38年。天全土司所占蘆山地區,改制後分別仍歸天全州、縣管轄。1952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批文確認,正式將以上地區劃歸蘆山縣管轄。

煙土經濟禍患蘆山

清末民初,「天、蘆、寶」地區開始廣種鴉片,世人稱為「蜀中金三角」。尤以時屬天全轄地的太平及以上山區為甚,「罌粟花開三月間,天地相連花海邊,雲集太平販煙土,達官商賈樂翻天」即是當時的真實寫照,太平場因此獲得「小成都」之稱。蘆山種煙,在帶來短暫的經濟表面繁榮的同時,付出了沉重代價:經濟崩潰,民不聊生;社會動亂,人民朝不保夕,或死或逃,人口大減。解放後,縣人民政府於1952年6月成立禁煙委員會,執行《西南區禁絕鴉片煙毒治罪暫行條例》,在全縣開展肅毒運動,煙毒基本肅清。

紅軍長征屯駐蘆山

1935年6月7日,中央紅軍長征北上奔襲蘆山,8日晨占領縣城。在作短暫休整後,6月11日至13日,中央紅軍全部撤離蘆山縣境,北上抗日。同年11月1日,紅四方面軍進占雙河場;2日,進占任家壩、太平場、青龍場;5日,進占大川場;12日拂曉,占領蘆山縣城。隨即建立了中共四川省委和蘆山縣委、太平縣委及四川省蘇維埃政府和蘆山縣蘇維埃、太平縣蘇維埃。1936年2月17日,紅四方面軍執行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窯堡會議精神和中共四川省委、省蘇維埃任家壩會議精神,全部撤離蘆山縣境,北上抗日。此間,全縣計有1300多名男女青年參加紅軍;向紅軍提供了150餘萬公斤糧食和大量副食品及其它軍需物資。1986年9月,蘆山被批准為革命老根據地縣。

罕見地震直擊蘆山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我國發生震驚世界的汶川特大地震,蘆山北部的大川鎮與汶川接壤,地震震中映秀距大川鎮政府駐地僅69公里。汶川8.0級特大地震波及蘆山,縣城北部山區烈度為Ⅷ(8)度,縣城及其他地區烈度為Ⅶ度。全縣受災34840戶、81149人、直接經濟損失約12.01億元,是國家認定的四川省29個重災縣(市、區)之一。

時隔不到五年,傷口未愈的蘆山再次遭受重大自然災害重創。2013年4月20日8時02分,在四川省蘆山縣龍門鄉(北緯30.3°,東經103.0°)發生里氏7.0級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最大裂度9度,受災面積約18.682平方千米,史稱「4.20」蘆山強烈地震。此次地震的震中在蘆山,全縣域普遍受災,造成120人死亡,6000多名同胞受傷,其中重傷581人,直接經濟損失達655.7億元。生命瞬間即逝、山川驟然變形、常態秩序失范、人人無家可歸。

這是有史記載以來,蘆山近代至今發生的唯一連續性重特大自然災害。

眾志成城重建家園

「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全縣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省、市、縣黨委、政府的精心組織和社會各界的無私援助下,迅速取得抗震救災重大勝利,並經三年奮戰,全面完成災後恢復重建任務。蘆山縣在「5·12」災後恢復重建中,確定10個災後恢復重建重點,項目共412個,總投資30多億元。

「4·20」蘆山強烈地震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迅速啟動I級應急預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出緊急指示,全面部署抗震救災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地震當日15:00時許飛抵蘆山,現場指揮抗震救災。八方救援力量火速挺進災區,與12萬蘆山人民攜手並肩,決戰乾坤,迅速取得了抗震救災階段性重大勝利。歷經磨難的蘆山人民從廢墟中挺起不屈的脊樑,開啟了史無前例、聲勢浩大的災後科學重建、感恩重建大幕。在波瀾壯闊的災後重建歷程中,蘆山縣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以人為本,尊重自然,統籌兼顧,立足當前,着眼長遠」的指示精神,以1個總體規劃和11個專項規劃為指導,按「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體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的總體目標,大手筆描繪、高品位規劃,新理念引領、高起點重建,千錘百鍊繪就了災後重建「1328」總體提升方案之宏偉藍圖。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德陽市、成都市和社會各界的傾情援助下,進行了一場「中央統籌指導、地方作為主體、災區群眾廣泛參與」的災後恢復重建體制機制創新的偉大實踐。

群策之為則無不成,群力之舉則無不勝。如今之蘆山,產村相融、產城一體,湖光山色、第宅生輝,男婦老幼、笑青吟翠。「戶戶安居有業、民生保障提升、產業創新發展、生態文明進步、同步奔康致富」的規劃願景已觸手可及、舉目可見。瘡痍大地,換了人間![7]

蘆山文化

蘆山的漢文化源遠流長,底蘊豐厚,尤以漢代文化著稱於世。古之蘆山雖為少數民族聚居之地,大體以青衣羌人為主,卻又是自秦漢以來,在西南少數民族中接受漢文化較早的民族之一。戰國中期,秦惠文王大徒秦地之族實蜀,秦始皇又徒楚莊王之族及其秦中豪門以實嚴道諸地,因而中原文化、楚文化得以在蜀地交融,形成蘆山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漢文化。西漢末年,公孫述據蜀,蜀中文士不服,多避到青衣、嚴道諸地,使漢文化與古羌文化進一步交融。

東漢劉盛所作《漢故領校巴郡太守樊府君碑》之碑文,是雅安市現存最早的書面文學作品;東漢王暉石棺四壁石刻,是四川省保存較為完整的石刻美術精品,郭沫若贊其「誠哉藝術足千秋」,驚嘆「西蜀由來多名工,蘆山闢地競爾雄」。

在全國現存的18具漢代石刻神獸中,蘆山即存9具。其精湛細膩的石刻藝術被譽為「漢藝精粹」、「漢魂」。境內漢墓特多,出土的漢代文物極其豐富而珍貴。除上世紀50年代上調西康省博物館300餘件外,現館藏仍有數百件。境內出土的漢磚達200多種。城內有姜維所築姜城遺址和後人為紀念姜維所建姜慶樓、漢姜侯祠石木牌坊、縣主廟和姜維墓,因而蘆山被譽為「漢代文物之鄉」。

蘆山縣自2007年4月至2011年12月進行了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普查結果表明:全縣共有不可移動文物點共387處,複查173處,新發現214處。其中古遺址25處,古墓葬163處,古建築153處,石窟寺及石刻16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26處,其它類文物4處。

蘆山是四川文物大縣之一。在館藏的近千件文物中,有省內罕見的新石器時期的石戈,春秋時期的青銅鑄銷劍、青銅圓印;有唐代的窯具,有北宋江西詩派創始人黃庭堅的「黃庭堅綠菜贊碑」,有明代的彩陶武俑和白塔寺大殿壁畫,有清代各種鏤空的石刻……還有紅軍文獻、紅軍石刻標語等紅色文物多件。

據民國版《蘆山縣誌》記載,境內有較大規模的寺、廟、宮、祠100餘處,名墓10餘座。20世紀80年代,尚存仁加白塔寺大殿、龍門鄉青龍寺大殿,城內存廣福寺大殿、東嶽廟大殿。今原地原貌保存的僅青龍寺大殿。廣福寺大殿、東嶽廟大殿、姜公廟大殿等均移建於縣城西南3公里的佛圖山寺,其餘皆蕩然無存。

平襄樓(又名姜慶樓)和青龍寺大殿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佛圖寺、姜維墓被列為省文物保護單位,縣境內從南到北5個鄉鎮70多里的範圍內,均有紅軍的石刻標語,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部舊址得到保護。

民俗文化

起源於宋的蘆山花燈和蘆山慶壇,都是分角色扮音樂演唱的地方戲,在民間廣泛流傳,至蘆山解放時,已湧現出王三巧、黃步雲等一批著名的民間藝人。

蘆山除傳統節日外,「七里奪標」「和八月彩樓會」是特有的民俗傳統節日。

七里奪標

舊時在每年的農曆三月三日,於縣北的七里山七里亭,由縣的主管主持祭祀,在亭前按八卦陣式排插竹竿(秧標)。陣中先由慶壇師揮舞法器作法祭祀,然後擂鼓吶喊,人們齊相競跑,搶排陣竹竿,以得竹竿多少來卜當年運氣和農業收成。七里奪標是具有深厚文化內涵及有競技體育形成的民俗文化活動。2006年3月,蘆山縣為傳承優秀民俗文化,促使旅遊經濟發展,建國以來首次恢復這一傳統民俗活動,並計劃每年一屆如期舉行。截至2012年,共舉辦六屆「七里奪標」民俗節(其間,因受「5·12」汶川特大地震影響,2009年中斷一屆)。

八月彩樓會

據現存縣博物館的明正德年間山東都司邑人李必欽的《清建屠侯祠碑記》說:「西魏封姜侯開明王,舊有彩樓四十八座,壯甚品之高,節之堅,為姜丞相設也。」從現存志書資料可知,這項活動始於南北朝,至宋代時甚為隆重。每年八月十五中秋節,全城高搭彩樓四十八座,鼓樂並奏,歌舞競勝。宋大觀三年進士楊巽的《彩樓詩》描述,其活動達到「扶觀塞道途」的盛況。明清蘆山士人的詩中也描述為「滿城歌舞樂中秋」。

這項活動的中心,在南街漢姜侯祠內的平襄樓(姜慶樓)。歷代地方長官在此主持祭祀。祭祀時,在樓前進行儺戲、慶壇、蘆山花燈的慶演,樓上則是官紳觀看競勝的地方。

清末,由於受太平天國起義影響,清政府曾減少八月彩樓的規模,但平襄樓的慶壇花燈慶演活動仍保持到新中國建國前夕。

蘆山八月彩樓姜維祭祀民俗活動,在全國三國文化民俗中獨具特色,影響深遠。二OO六年十月被雅安市及四川省相繼公布列入市、省兩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蘆山花燈

起於北宋,興於清代,是至今仍流傳民間的一種歌舞小戲,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蘆山花燈是四川省三大花燈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和濃郁的地方特色,是擁有獨特而唯一價值的民間藝術。蘆山花燈的角色,一般有二名角色,一為丑角(男性),一為旦角(女性),也多有反串角色的情況。男角花鼻子反穿羊皮褂,腰纏紅綢帶,頭帶窩成船形的無頂草帽圈,手握蒲扇,戴夾鼻八字鬍。女角幺妹子作村姑打扮,臉施脂粉,鬢貼雲片,額角貼花黃,頭纏青絲帕,簪粉花,系青布滿身圍腰,握花摺扇,執彩綢巾。現代蘆山花燈多有眾人陪唱伴舞。2011年批准為省級非遺之一。

蘆山慶壇

北宋大觀三年,當地人為紀念蜀漢名將平襄侯姜維,建造了平襄樓,每年八月十五日(相傳是姜維殉難日),在平襄樓由官府主持,設壇慶祭。蘆山慶壇是一個驅邪除疾、祈福納吉、酬神還願的儺戲劇種,慶壇有官壇和民間壇之分。蘆山慶壇也是一種慶壇法事與戲曲藝術相結合的儺戲劇種。由九個程序組成。其中三個程序重在法事,另外六個程序均為有故事情節,有人物形象的「折戲」和全本戲,其間載歌載舞,插科打諢,翻演神話故事,娛神娛人。被戲曲史辦譽為戲劇活化石。2006年批准為市級非遺之一。

根藝文化

在蘆山眾多的文物古蹟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古代精湛的雕塑藝術印跡。古墓古碑、古代建築、宗教寺廟……造型各異、千姿百態,石雕木刻、精美絕倫。在燦若繁星的雕塑藝術中,蘆山根雕獨樹一幟。從漢代開始就有很高藝術水平,出土的漢馬烏木根雕是漢代烏木根雕傑作。

經千百年的演繹、傳承,造就了新世紀蘆山神奇的根雕藝術,「中國烏木根雕藝術之都」品牌於2013年1月落地蘆山,為蘆山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注入了又一厚重而亮麗的內涵元素。

為進一步加速推進根雕產業發展力度,實現根雕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帶活經濟發展、帶強第三產業,蘆山縣在縣城新建BT項目蘆山縣根雕藝術城,估算總投資約69501萬元,占地約200畝,分別將建成蘆山縣根雕產業園一期項目、根雕藝術城商業南區項目、蘆山烏木根雕藝術城項目(道路基礎設施部分)、根雕藝術城根藝苑廣場項目、根雕藝術城遊客接待中心項目、四川省烏木根雕材質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和蘆陽鎮根雕一條街環境整治項目7個大項。截至2016年,全縣工商登記在冊工藝美術品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共175家,其中,根雕藝術城114家。

目前蘆山已形成西南根雕製作和交易的第一市場。[8]

蘆山美食

龍門花生

龍門花生:龍門花生位於蘆山縣龍門鄉,有雙仁黑花生,四粒黑,四粒紅,天府3號,味道與眾不同,回味甘甜。其黑花生,更是龍門花生的代表。黑花生是富含硒、鐵、鋅等微量元素和黑色素的新品種。內含鈣、鉀、銅、鋅、鐵、硒、錳和8種維生素及19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等營養成分。黑花生與紅花生相比,粗蛋白質含量高5%,精氨酸含量高23.9%(精氨酸在腦血管方面具有很高的醫療保健作用),鉀含量高19%,鋅含量高48%,硒含量高101%。由於黑花生富含硒和其他微量元素,在維持人體生長發育、機體免疫、心腦血管保健方面有良好作用。沙土地種植,人工精選,果實個個飽滿。本品種最大特點是營養豐富,硒含量特高,是養生保健的首選天然佳品。

馬牛山茶

馬牛山茶:馬牛山系列茶來自四川省蘆山縣馬牛山千米以上的高山茶園,當地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雨霧繚繞,樹木茂盛,因其品質優異,明朝中期列為貢茶。馬牛山茶葉不施用人工合成農藥化肥,不添加任何添加劑,周圍數百里無污染源,獨特的土壤地理環境造就茶葉優良品質,經精細加工,色澤或鮮亮或翠香,具有湯色清澈,香高持久,滋味鮮醇,回味甘甜的特點。

蘆山獼猴桃:紅心獼猴桃是蘆山當地特色農產品,縣內儲藏了大量的野生資源。營養豐富、產量高,市場需求大。一次種植至少可豐產30年以上收益。是一種營養豐富、適應性強、經濟價值高、市場前景好的珍稀水果。具有十分廣闊的市場前景,獼猴桃號稱「人間仙桃」,富含十七種氨基酸、多種礦物質、高維C,具有美容、健腦、抗癌等奇特功效,視為「饋贈珍品」。而紅心獼猴桃更是獼猴桃中的珍品,獼猴桃營養價值極高,其果肉含十多種氨基酸和鈣、磷、鐵等礦物質,還含有胡蘿蔔素和多種維生素,在世界上被譽為「水果之王」。目前國際國內市場需求很大,深受消費者青睞。[9]

風景名勝

龍門古鎮旅遊景區

龍門古鎮旅遊景區是國家4A級景區,地處蘆山縣中部地區,地跨龍門鄉和雙石鎮,核心區域位於龍門鄉青龍場村,景區面積62平方公里。景區蘊含着獨特的山水環境、文化資源和農業景觀優勢。龍門古鎮旅遊景區包括鄉村旅遊特色村落,青龍寺大殿、紅三十軍軍部舊址、青龍關等文物保護單位和龍門溶洞、青龍峽等自然生態景觀,是以地質觀光探險與原生態鄉村文化休閒度假體驗為主,集地質科普觀光、鄉村旅遊休閒、文化獵奇體驗、戶外運動探險、生態避暑度假等多功能於一體的複合型旅遊景區。

漢姜古城旅遊景區

漢姜古城旅遊景區是蘆山縣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中心,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和「漢代文物之鄉」,又是小西環線上重要節點和西嶺雪山—青城山旅遊帶西沿線上的重要組成部分。距雅安31公里,距成都156公里。景區歷史悠久,文化遺產豐富,有古羌文化、蜀漢三國文化、烏木根雕文化、宗教文化、愛國文化、民俗文化等眾多文化相互交融,和諧共處。水能資源和動物資源豐富,植物品種繁多。「4•20」蘆山強烈地震發生後,景區啟動了災後重建規劃,通過災後重建,使景區成為兼具旅遊目的地功能的全域旅遊極核、旅遊支撐中心和西環線旅遊集散驛站。

飛仙關旅遊景區

飛仙關旅遊景區位於雅安市東北部,是國家4A級景區,東距雅安市區約11公里,北距蘆山縣城約17公里,西距天全縣城約21公里,是G318川藏線第一關和川西旅遊環線必經之地,史上是「川藏文化走廊」、「茶馬古道」、「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被譽為川藏線陸地「第一咽喉」。現在,飛仙關旅遊景區是川藏世界旅遊目的地(四川段)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G318中國最美景觀大道」和G351以及S210新興旅遊線的重要節點,還是成雅高速、G318、G351進入蘆山縣、天全縣的門戶,更是「4?20」蘆山強烈地震災後重建重點區域。景區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海拔約600—1100米,年均氣溫在14.1℃—17.9℃間,森林覆蓋率為56.2%,水資源和動植物資源豐富。「4?20」蘆山強烈地震發生後,飛仙關旅遊景區啟動了災後重建規劃,按照「文旅結合、鎮村一體、產城相融」的思路,突出景區整體提升戰略部署,以南北場鎮建設為基礎,結合茶馬官道、二郎古廟、南天新鎮的建設,打造為集生態觀光、鄉村遊憩、古鎮休閒、文化體驗、養生度假等功能於一體的國家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和川藏線上精品旅遊目的地。

大川河景區

大川河景區位於蘆山縣北部,距成都132公里,東與邛崍隔河相望,北同大邑縣、汶川縣相連,西與寶興縣毗鄰,是省級風景名勝區「靈鷲山--大雪峰」和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總面積248.87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98%,全年平均氣溫11℃,海拔在1040—5364米之間,隨着海拔的升高,植被更迭,氣象變幻,青山、綠水、紅葉、杜鵑林海、原始森林、雪域景觀層次分明、美不勝收。鎮域內有農家樂150餘家,每年6月至9月底,來自成都、重慶及周邊約4000餘人長住大川鎮休閒避暑。

龍門洞風景名勝區

龍門洞風景名勝區地處龍門鄉青龍場,距成都2小時車程(約180公里),距雅安市50公里,水泥公路達景區。中科院對資源進行了系統的考察,得出了以下結論:龍門洞穴群是中國乃至世界上地質洞穴的重大發現,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大的洞穴群。據說是亞洲第一的礫岩溶洞,面積估計在80平方公里以上,長度100多公里,現在主洞區已經開發了20公里左右,洞內四季恆溫,夏季清涼可人,是消夏避暑的好去處。洞內有多層洞水空間,200米以下的地方有色彩斑斕的原始礫岩河床和長流不息的暗河。洞內的主要景觀有金牛廳、龍鎖關、步金殿、金沙巷等,還有洞中飛瀑、天光銀柱等自然奇觀。洞內設施完善,有公用電話、水吧、茶吧甚至還有小型電影院,探險娛樂兩不誤。

飛仙湖水利風景區

飛仙湖水利風景區位於蘆山縣和天全縣交界,水域面積1.75平方公里,景區內水源充沛、水質良好、資源類型齊全。「4·20」蘆山強烈地震災後恢復重建中,在震損飛仙湖加固工程基礎上,以培育水生態、優化水環境、保護水資源、實現人水和諧為目標,以涵養水源、保護修復生態為前提,開發建設S210景觀遊憩帶、旅遊綜合服務區、水利文化展示區、山水養生度假區、峽谷農業體驗區、飛仙湖水上運動區等「一帶五區」,着力建設川西水生態旅遊目的地,國家水利部已於2015年12月10日正式授牌飛仙湖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靈鷲山省級風景名勝區

靈鷲山景區是省級風景名勝區——靈鷲山、大雪峰風景名勝區靈鷲山部分,以靈鷲山為主體,東西南與風景區界限重合,西北從大北溪處沿溝谷等高線向東,經大窩頭、胡家溝、楊家壩與風景區界線重合,面積32.90平方公里。

以山林、峽谷景觀為主體,佛教文化、人文景觀融入其中,尤以佛教文化最負盛名,有「先有靈鷲,後有峨眉」一說。

主要景點:望香台、靈鷲山、靈鷲寺、二五埡口、上花園、銅頭峽、銅頭湖、苗溪茶場。

漢代文化景區

蘆山置縣已有2200多年,其歷史悠久,文物遺存豐厚,涵蓋了封建社會各個時代的歷史文化,其中又尤以漢代文化遺存最為著名,有「漢代文物之鄉」的美譽。

蘆山漢代文化景區是以漢代文化遺存為主體的豐富文化景觀集群,是蘆山被譽為「漢代文物之鄉」的文化載體。景區內有全國存量過半的東漢石刻瑞獸11具,有被譽為「如明月開天,荷花出水」「干祿無上上品」的樊敏碑漢隸書法、「誠哉藝術足千秋」「龍虎龜蛇聚一堂,頓覺風雲卷大陸」的王暉石棺,還有祭祀蜀漢大將軍姜維的「平襄樓」和承載蘆山千年歷史,見證滄海桑田的歷史文物展館絲茶古道陳列館和蘆山綜合性歷史博物館。景區內文物存量豐富,觀賞、研究價值突出,是了解、研究漢代石刻、書法、建築藝術和西南絲綢之路及茶馬古道的珍品。[10]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