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網絡的圖片

鹵,漢語一級字 ,讀作lǔ,最早見於甲骨文。本義為製鹽時剩下的黑色汁液,味苦有毒,亦稱"鹽滷"、"苦汁"。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鹵

拼音; lǔ

部首; 卜

五筆; HLQI

倉頡; YWK

鄭碼; IDJO

字級; 一級

平水韻; 上聲七麌

注音; ㄌㄨˇ

總筆畫; 7

部外筆畫; 5

四角碼; 21600

統一碼; 5364

筆順編號; 2125341

字源演變

象形字。像盛鹽到容器之中。甲骨文中因鹽為細小顆粒嫌與他物相混因此畫出盛它的容器。金文與甲骨文同。《簡化字總表》把"鹵"簡化成"鹵"省略了原字中的四個點。

金文字形外邊像"西"形"西"的本義為竹木編制的簍子中加四點表示鹽巴。古代製鹽以竹簍作器具過濾出鹽滷的汁液經過熬製而成鹽。篆文在金文的基礎上整齊化漢字經過隸變後楷書寫作"鹵"。"鹵"裡邊的四點表示鹽;"乂"有割治的意思這裡意會為加工、處理;外邊那部分看作器具、容器這和金文所表示的用鹽滷製鹽是一致的。

"鹵"本義為鹽滷又指製鹽時剩下的苦味汁液。鹽滷是氯化鎂和氯化鈉的混合物黑色有毒可使豆漿凝結成豆腐。後又泛指鹹味的或不鹹的濃汁。由本義引申為不生長穀物的鹽鹼地。又指鹽地所生的鹽粒。"通"魯"笨愚鈍。還可通"櫓"大盾牌。通"擄"掠奪。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十二】【鹵部】

西方咸地也。從西省象鹽形。安定有鹵縣。東方謂之㡿西方謂之鹵。凡鹵之屬皆從鹵。郎古切

說文解字注 西方咸地也。從㢴省省字衍。此承上文㢴部從㢴之籒文也。謂鹵也。

囗象鹽形。

大徐本無囗。小徐訛作。凡旣從某而又象其形謂之合體之象形。多不成字。其成字者則會意也。轉寫者以其不成字而刪之致文理不可讀皆當依此補之。合體象形有半成字不成字者如鹵從鹵而又以囗象之是也。有㒳不成字者如以弓象鳥以象巢是也。鹵郎古切。五部。

安定有鹵縣。

地理志:安定郡鹵縣。

東方謂之㡿西方謂之鹵。

禹貢:青州海濱廣厈。謂東方也。安定有鹵縣謂西方也。大史公曰:山東食海鹽山西食鹽滷。然對文則分析ࢽ文則不拘。咸地僅產鹽。引申之春秋經大原亦曰大鹵。釋名:地不生物曰鹵。

康熙字典 【亥集下】【鹵字部】鹵

《唐韻》《正韻》郞古切《集韻》《韻會》籠五切ࠀ音魯。

《說文》:西方咸地也。東方謂之㡿西方謂之鹵。《廣韻》:鹽澤也。天生曰鹵人造曰鹽。《書》洪範疏:水性本甘久浸其地變而為鹵。《易·說卦》:兌為剛鹵。

又淳鹵。《左傳·襄二十五年》:楚子木使表淳鹵。注:淳鹵埆薄之地表異輕其賦稅。

又地名。《春秋·昭元年》:晉荀吳帥師敗狄於大鹵。注:大鹵太原晉陽縣。

又《前漢·地理志》:安定郡鹵縣。

又代郡鹵成縣。

又鹵簿。《漢官儀》:天子車駕次第謂之鹵簿。兵衛以甲盾居外為前導皆著之簿故曰鹵簿。

又鹵莽輕脫苟且也。《莊子·則陽篇》:昔予為禾耕而鹵莽之則其實亦鹵莽而報。

又香草名。《爾雅·釋草》:杜土鹵。注:杜衡也。似葵而香。疏:杜一名土鹵。

又《廣雅》:鹵薰也。

又通櫓大盾也。《前漢·項籍傳》:流血漂鹵。注:鹵盾也。《左思·吳都賦》:干鹵殳鋌。

又通擄。ࢯ獲也。《揚子·方言》:鹵奪也。《前漢·高帝紀》:毋得掠鹵

又《衛青傳》:車輺畜產畢收為鹵。

又姓。《史記·遊俠傳》:太原鹵公孺。

又《字彙》:龍都切音爐。同爐。《道樞》:玄和子曰:鼎鹵天地之象也。注:鹵爐也。《釋名》:地不生物曰鹵。鹵爐也。如爐火處也。

【子集下】【卜字部】 鹵(簡)

《唐韻》籀文西字卽ࠧ字省文。[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