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歷代教會信條精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歷代教會信條精選》,類別:靈修書籍,作者:佚名。

靈修是一個漢語詞語,有靈智遠見的人,用以比喻國君。也是基督教術語,基督教的靈修[1]則是在基督教經過長期發展之後,因為一小部分人對教會[2]修行現狀的不滿而採取的一種非主流的修行方式。雖然這種方式也獲得不斷的傳承與傳播,但因為其在一開始就具有小眾的另類性質,所以也始終沒有獲得主流的地位。

序言

中國大陸的教會正在經歷着空前的大復興。其增長率的快速更是非常可觀的,且一直持續至今,因而有「基督教熱」之說。最近的報導顯示全國約有六千三百萬基督徒,一千二百萬天主**(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聲稱全國僅有五百萬基督徒,六千教會,及二萬家庭聚會點)。中國人的心門向上帝,現在可說是敞開的。隨着教會增長而來的是一連串的問題。無論是三自教會或是家庭教會,他們面對最嚴重的問題,乃是缺乏牧會的工人。事實上,我們也常聽人如此描述大陸教會的情況:不是牧人尋找羊群,乃是羊群尋找牧人。因此,從一九八二年以來,培訓工人—全職或帶職事奉的—是當前首項要務。大陸教會的第二項需要乃書籍,特別是解經書、查經工具書、神學書籍,這些都是有助於工人預備信息,以便教導神的話語;大陸信徒又特別要求那些為培訓傳道人和牧人而寫的書籍。因此,為了他們的需要,我們著手編寫一系列的培訓叢書。這本早期教會的信經和宗教改革時代的信條集就是為此而編,它也是培訓叢書中的一冊。

隨着大陸教會的大復興而來的,還有神學上的混亂和異端在各地的興起。例如說:有人只承認聖父的神性,卻不承認子的神性,認為子乃是被造的:這與早期教會的亞利烏(Arian)異端相似,阿他那修(Athanasius)一生為維護真道而與此異端爭辯。亞利烏的觀點終於在主後三二五年的尼西亞會議(CouncilofNicaea)上被判為異端。其他神學上的問題,即為救恩論中得救確據的老問題所困惑。雖然大多數的家庭教會相信信徒有永生的確據,但少數人卻認為信徒若失去信仰則會喪失救恩,因此他必須再次悔改相信才能重得救恩。前者被稱為是教導「一次得救永遠得救」,後者則被稱為是教導「多次相信、多次得救」的。這使我們回想宗教改革後期時,荷蘭教會中加爾文派與阿民念派之爭;一六一八年的多特總會(SynodofDort)解決此項爭論,並擬定多特信經(CanonsofDort)。今日困擾大陸教會的第三項神學問題,即基督二次再來。預言耶穌在某年某月某日再來的事已不只發生一次;實際情況是,到了時候耶穌並沒有回來,因此使不少信徒跌倒。近來,美式的靈恩運動由一位外國宣教士帶入大陸教會,他們同時也帶入大量的聖經、教會書籍及經費。不少的教會領袖就帶着他們的信徒加入此運動,並隨從喊叫式的敬拜方式和對方言的渴求,因而在某些地區造成教會的**。由於中國大陸在邁向進一步的開放,大陸信徒難免會面對更多的神學混亂及紛爭。大陸教會所面臨的問題不算是新事。自從使徒時代,這些問題都一一在西方的教會歷史中出現過,其方式尤為變化多端及棘手。教會的信仰幾乎在各世代都受到非基督教思想的挑戰,亦受到各種形式異端之威脅。然而,基督耶穌的教會受託保守那一次交付聖徒,純正的使徒信仰。因此我們在歷史上看到不少勇敢的護教士擺上生命,為維護教會的正統信仰而戰。如今正藉大陸教會歷史的關鍵時期;在積極宣教拓展中又要面對各種神學難題,我謹將此書獻給她。從目錄中,我們可以看出包括九個信經及信條;其中早期教會的大公信經有四: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阿他那修信經,及迦克墩信經:另外還有改革宗教會的五個信條。這些信條和信經都是根據當今的大陸教會的神學爭論而選的,盼望全體教會在歷史中產生的信條有助於我們今日的大陸教會。

雖然大多數的大陸信徒及教會相信聖經的默示及權威,同時他們亦相信使徒教會留下的傳統,但是根據我的了解,大陸教會並沒有共同接納或擬定共同的信仰準則;這種情形無論在三自會或家庭教會都可以這麼說。事實上,在一九五六年所有的宗派教會都已歸屬三自會管轄,宗派均失去其宗教團體的功能。到了一九五八年就是聚會處、自立會、耶穌家庭、以及真耶穌教會等本色化的教會團體亦喪失其自主性。三自運動在其一九五四年的章程中指出,各教會當彼此尊重對方的信仰、制度和儀節;但是一九六一年三自會二次修改章程後,這一點就被取消了,因為當時無自主的教會存在。一九七九年三自教會復出後,三自會的領袖稱大陸教會為「宗派後的教會」。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及基督教協會(兩會)禁止兩會之外的家庭教會存在,因此家庭教會只得個別在暗中進行。他們過去十四年的主要工作乃傳福音及牧養群羊。他們雖然知道這些神學爭論的存在,但他們的領袖們卻無法聚在一起解決問題。耶穌基督的教會要有屬靈的健康,持守純正的信仰,是絕對必要的。「……就不得不寫信勸你們,要為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爭辯」(猶3)。信經乃基督徒信仰之摘要,對信徒而言是極重要。正確的信仰引人進入永生,錯誤的信仰導致死亡。基督徒的信仰不僅是個人的信仰,存在於心靈的深處,更是一種公開的宣告,把我們相信耶穌是上帝的兒子,為我們的罪而死,並且是我們的主這一個信仰公諸於世。這種信仰告白叫做「信條」。保羅說:「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神叫他從死里復活,就必得救」(羅十9)。公開認耶穌為神的兒子乃新約教會領受洗禮的必要條件之一(徒八37)。其實信條的內容也不外乎福音的內容:耶穌乃神的兒子,降世為人,在十字架上為我們的罪而死,埋葬了,為我們的稱義而復活(參徒二22~26;羅一3~4;林前十五3~4;約壹四2;腓二6~11)。信經在教會中起的功用有四:其一,受洗的一項先決條件,意思就是說,預備領受洗禮的人在受洗之前必須首先承認他信聖父上帝,信聖子耶穌基督和聖靈,並且相信耶穌基督贖罪之死,且為他們的稱義而復活。其二,信經,尤其是晚期的信條乃用來報導預備受洗的初信信徒的,幫助他們對所信的真道有更全面、詳盡的認識。其三,信經起信仰告白之作用,可駁斥異端的報導,亦可維護共同認可之信仰。其四,信經可用於禮拜儀式,就如在崇拜中誦讀使徒信經乃許多教會的傳統。本書包括的四個大公信經乃初期教會在頭五百年的成果,他們將福音中那些能抗拒各種異端又是絕對必須的部份都保存下來了。使徒信經代表了三一神論從單純的洗禮公式在教會中長期的發展。尼西亞信經(325年)駁斥了亞利烏派相信耶穌乃被造的錯誤,並強調基督與父同質。阿他那修信經(五世紀中期)簡明的陳述三一神論及基督的道成肉身。迦克墩信經(451年)駁斥涅斯多留派的思想:基督的二性及二位格,並重申基督的神人二性及一位格,是「沒有混淆、沒有改變、沒有區分、沒有分離」的。

宗教改革前後,因為信仰的不同,而產生許多不同的信條,特別在於對救恩、洗禮、聖餐教義上的看法,以及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造成之神學觀點不同。本書選取的是改革宗教會的五個重要信條:比利時信條(1561年)出於受逼迫的改革宗教會。海德堡要理問答(1563年)聯合了在德國的信義宗和改革宗的信徒。多特信經(1618年)企圖駁斥阿民念派之誤。以上三個信條乃荷蘭改革宗教會所持守的信仰準則。至於韋斯敏斯德信條(1646年)及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1647年)則代表英國清**及蘇格蘭長老會的信仰;這二個信條對世界各地的英語長老會影響很深。我國的福音派教會亦向來受到這幾個改革宗信條的影響,自從一八四二年以來,長老會的宣教士和改革宗的宣教士(包括參加公理會的倫敦會的宣教士)都通過報導要理問答和神學教育的途徑,把這些信條的內容傳達給國人;例如早期的華北神學院,一九四九年前的金陵神學院與東北神學院等,都有改革宗信仰背境。我期望這些信經、信條對大陸教會產生自己的信經有所幫助。

目錄

序言

使徒信經

尼西亞信經

迦克墩信經

亞他那修信經

海得堡要理問答

比利時信條

多特信經

韋斯敏斯德信條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

海得堡要理問答解說

參考文獻

  1. 基督教講章精選靈修,學習啦,2021-05-20
  2. 從教會本質看教會生活,基督教華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