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歷史故事《康熙的用人之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康熙二十一年(1682)六月的一天,兩江總督于成龍向皇帝提了個過分要求。報告寄出後,于成龍既滿懷期待,又感到不踏實。[1]

  幾天前,江寧知府陳龍巖不幸病故。于成龍推薦比自己小22歲也叫于成龍的一個人。

  按照大清的幹部制度,地方官出缺的,地方首長敦請朝廷補充幹部不是問題,但指名道姓、指定崗位,還要由從五品越級提拔到從四品,則嚴重違反規矩,十分犯忌。如果皇上不理解不支持,後果會很嚴重。

  于成龍動了吏部的奶酪,吏部自然不爽,話說得很在理:打破常規不是不可以,但那些排着隊等抽籤的幹部怎麼看?再說,「廷臣會推」知府這一級幹部,沒有規定,沒有先例,還是照章辦事為宣。

  康熙帝瀏覽了報告,微微一笑,當場拍板:這事拖不得,抽籤、「廷推」都來不及了,讓通州的小於趕緊去吧。於是,一個江寧城有了兩個于成龍,一時成為美談。

  吏部大跌眼鏡只是開始。小於到任後幹得風生水起,官民口碑極佳。後來,小於也成了直隸巡撫,然後是左都御史,直至累死在河道總督任上。

  康熙帝全盤支持老于成龍的人事方案,是有深刻背景的。對此,老於比吏部看得准,所以才敢打那樣的報告。

  康熙帝上任的時候,明朝覆亡、清朝入關才十幾年。他的父親順治帝24歲就去世了,穩固政權的任務落到他身上,而他的志向更為遠大。從哪裡入手呢?經過長期觀察,康熙帝發現官場現狀與他的政治理想很不匹配,必須先抓吏治。

  在康熙任內,共有五百多名腐敗分子受到法律制裁,六千名無能、無為、不適合行政工作的大小官吏,分別被免職、降級或辭退,前無古人。

  康熙的另一手是全力扶持清官能吏,鼓勵忠誠擔當。這一手運用得出神入化,出牌不按牌理,像魔術師一樣讓人驚訝不已,這是康熙治吏的最大特點。

  康熙帝在帝王生涯中,公開表彰、重用、破格提拔幹部達七百多人,兩個鞠躬盡瘁的于成龍只是其中一個案例。老于成龍是明末貢生,屬於政治上有瑕疵的幹部。在短短數年內,康熙帝將他由七品知縣,一路超擢到封疆大吏,理由就是他又乾淨又苦幹。官員們看到了官場新風向,明白前途在自己手上。

  在封建官場上,好人受氣壞人神氣的故事史不絕書,在康熙朝卻少見。康熙帝第五次南巡下榻江寧的龍潭,赫然發現床上有一攤蚯蚓糞。這下完了!大家都為江寧知府陳鵬年捏把汗,因為他負責接待工作。康熙帝不動聲色,工作間隙問一個孩子:江寧有好官嗎?這孩子說:有啊,陳鵬年。

  經過進一步調查,康熙帝弄清了真相。兩江總督阿山打算向百姓增加賦稅,陳鵬年死活不執行,多次據理力爭,阿山便把他支去龍潭給皇上搞後勤,一為調虎離山,二為等着他犯錯誤。按照老習慣,皇上身邊工作人員悄悄向這位地方官要錢,他假裝聽不懂。於是,蚯蚓糞便到了皇上床上。康熙弄清真相後,陳鵬年入武英殿,升河道總督。

  官員也是人,是人總會犯錯誤。康熙帝治病為了救人,改了就是好幹部。吳江縣令郭琇曾被迫給領導送過錢,經教育洗心革面,變成江南最好的縣令,康熙帝便調他進京從事監察工作。「鐵面御史」郭琇既忠誠又擔當,將權傾朝野的「大老虎」明珠拉下馬來,被越級提拔為湖廣總督,功勳卓着,堪稱一代名臣。

  小于成龍在治河問題上決策失誤,最終造成了一定損失。事後小於很後悔,向皇上做檢討。皇上諒解了他,讓他繼續負責水利建設。結果只用短短三個月,小於便把桀驁不馴的渾河、無定河治理得服服帖帖。康熙帝很高興,給這條河起了個響亮的名字:永定河。

  經過一個甲子的不懈努力,康熙的清官能吏隊伍蔚為壯觀,史上少見,除了剛才提到的,還有張伯行、范承勛、格爾古德、趙申喬、彭鵬等等,名單很長很長……

  康熙皇帝把鋤草與施肥、「拔爛樹治病樹」與「植樹造林」統一起來,涵養了良性循環的官場生態,形成了群賢畢至的「清官現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