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原發性輸卵管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原發性輸卵管癌
原發性輸卵管癌
原圖鏈接

英文名稱 :primarycarcinomaoffallopiantube

就診科室 :婦產科

多發群體 :絕經後婦女

常見症狀 :陰道排液,腹痛,盆腔包塊

原發性輸卵管癌是一種少見的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僅占婦科惡性腫瘤的0.5%。以40~65歲居多,多發生於絕經後婦女。 [1]

病因

本病病因不明,70%患者有明顯輸卵管炎,50%有不孕史。單側輸卵管癌患者的對側輸卵管經病理檢查多有炎性改變,推斷慢性炎性刺激可能是發病誘因,慢性輸卵管炎多見,但輸卵管癌患者罕見。 [2]

臨床表現

原發性輸卵管癌症狀
原圖鏈接

症狀體徵不典型早期無症狀,故易被忽視而延誤診斷。臨床上常表現為陰道排液、腹痛、盆腔包塊,即所謂的輸卵管癌「三聯症」。

陰道排液

最常見,排液為漿液性黃水,量可多可少,常呈間歇性,有時為血性,通常無臭味。當癌灶壞死或侵襲血管時,可出現陰道流血。

腹痛

多發生於患側,為鈍痛,以後逐漸加劇呈痙攣性絞痛。疼痛與腫瘤體積、分泌物積聚使輸卵管承受壓力加大有關,當陰道排出水樣或血性液體後,疼痛常隨之緩解。

盆腔包塊

部分患者捫及下腹部包塊,大小不一,表面光滑。婦科檢查可捫及包塊,位於子宮一側或後方,活動受限或固定不動。腫塊因液體自陰道排出縮小,液體積聚後可再增大。

腹水

較少見,呈淡黃色,有時呈血性。 [3]

檢查

原發性輸卵管癌檢查
原圖鏈接

B型超聲檢查

可確定腫塊的部位、大小、性質及有無腹水等。

陰道細胞學檢查

原發性輸卵管癌檢查
原圖鏈接

宮腔和宮頸細胞學檢查陰性,而塗片見不典型腺上皮纖毛細胞,提示有輸卵管癌可能。

分段刮宮

細胞學檢查為腺癌細胞,排除宮頸癌和子宮內膜癌後,應高度疑為輸卵管癌。

腹腔鏡檢查

見輸卵管增粗,外觀似輸卵管積水,呈茄子形態,有時可見到贅生物。

CT、MRI檢查

CT、MRI比超聲檢查更清晰,對分期、腹膜後淋巴結是否增大以及治療的判斷更有價值。 [4]

診斷

因少見易被忽略,輸卵管位於盆腔內不易捫及,檢查不易準確症狀不明顯,術前診斷率極低而常誤診。依據檢查及臨床表現有助於確診。 [5]

鑑別診斷

輸卵管癌卵巢腫瘤及輸卵管卵巢腫瘤不易鑑別。有陰道排液需與子宮內膜癌鑑別。若不能排除輸卵管癌,應儘早剖腹探查確診。 [6]

治療

治療原則以手術為主輔助放療化療的綜合治療,應強調首次治療的徹底性和計劃性。手術範圍應包括全子宮、雙側附件及大網膜切除術。腫瘤已擴散至盆腔或腹腔,應按卵巢上皮性癌進行處理,應儘可能大塊切除腫瘤,行腫瘤減滅術及盆腔淋巴結切除術。術後輔以化療和放療。 [7]

參考來源

  • 張師前,王熙清.   原發性輸卵管癌. 《 VIP 》 , 1994  
  • 范余娟,彭芝蘭,劉輝.   原發性輸卵管癌46例分析. 《 實用婦產科雜誌 》 , 2004  
  • 陳新蓮,王和,劉珊玲,肖雪等.   原發性輸卵管癌25例臨床分析. 《 CNKI;WanFang 》 , 2008  
  • 王芳,孫國平.   原發性輸卵管癌研究現狀與進展. 《 CNKI;WanFang 》 , 2010  
  • 周彩雲,姚濟芬,陳曉端.   bFGF,VEGF和MVD在原發性輸卵管癌中的表達(一). 《 WanFang 》 , 2003

文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