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原地使用假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原地使用假設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有術語。

漢字,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1]。千百年間,它經歷了「甲金篆隸草楷行」的發展[2]。從記錄的工具到藝術的載體,它的身上,傾注了無數先人的心血。

名詞解釋

原地使用假設是指假設資產將保持在原所在地或者原安裝地持續使用。

資產評估假設

資產評估假設是依據現有知識和有限事實,通過邏輯推理,對資產評估所依託的事實或前提條件作出的合理的推斷或假定。評估假設是評估服務的重要基礎,離開評估假設,評估人員將無法完成評估業務。做出合理的評估假設是各國評估界對評估人員執業的基本要求之一。

資產評估假設的分類:

(1)按照市場環境:有宏觀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的穩定性,涉及的匯率、利率、稅賦、物價或通貨膨脹、人口、產業政策的變化趨勢,外界不可抗力因素的影響等;

(2)按照交易方式分公開市場假設、非公開市場假設等;

(3)按照企業存續狀態有持續經營假設、有序清算假設、強制清算假設等;

(4)按照資產使用狀態:原地使用或者移地使用;現狀利用假設和最佳使用假設。

比較常見的假設包括最佳使用假設、持續使用假設和清算假設等。

1、最佳使用假設:如果一項資產存在多種用途,其中必定存在一種用途能使該資產價值最大化。最佳使用就是指市場參與者實現一項資產的價值最大化時該資產的用途。使用最佳使用假設時需要考慮資產確定其最佳用途的限定因素,包括法律上允許、技術上可能、經濟上可行。

法律上允許是指資產的該種用途不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不侵害社會公眾利益。

技術上可能是指資產的這種使用在目前社會技術狀態下是可能的,不存在暫時無法克服的技術障礙。

經濟上可行是指對於資產的這種用途,經濟上的投入是合理的、可以承受的。

2、持續使用假設:分為現狀使用假設、原地續用假設和異地使用假設。現狀使用是指資產按照其目前的使用目的、使用狀態持續下去,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改變。原地續用是指資產還會在原地繼續被使用,但是使用的目的、狀態等可能發生變化。異地使用是指標的資產可能還會被使用,不會被報廢,但是需要將其從原安裝的地點轉移到一個新的地點使用。

3、清算假設:分為有序變現假設和強制變現假設。有序變現是指相關企業不再使用標的資產,需要將該資產轉讓給其他方,並且這種轉讓是在資產所有者控制下,在公開市場上有序進行的。強制變現假設通常有時間限制,有時也稱之為快速變現。

強制變現與有序變現相比不同點在於強制變現時資產所有者無法實際控制資產的變現過程,通常由法院或者債權人等實際控制。

評估假設的選擇:

評估各項資產時,通常需要根據評估目的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恰當選擇評估假設。

在企業價值評估中,各項資產是企業整體資產的有機組成部分,必須與其他資產一起發揮作用,共同創造價值。每項資產的利用方式都取決於企業整體運營的需要,有別於其作為獨立個體單獨存在的情形。企業價值評估中某項資產的最佳用途可能與其作為單項資產評估對象時的最佳用途不完全一致。各項資產對企業價值的貢獻與其作為單項資產評估對象的價值也不完全一樣。

參考文獻